第十二回雍亲王化嫌了争端借祝寿夜探清云寨(7/10)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就这样慢慢地,真把这竹闸弄了个大窟窿,三个人收拾一下,从闸门钻进去了。猛英雄他们踏水前进,直奔船坞寨门而来。
没走出多远,猛英雄一看,前边来了一只船,竹竿上挂着红灯笼,上边有号头儿,是十二号。两名水手,一名掌舵的,一边站着两个挂刀的喽兵,船头有个小马扎儿,坐着一个头目,三十多岁,旁边放着个大木盆,这个头的眼前船板上,有个一尺来长的木头立柱,柱上有个透眼儿,拴着黄豆粒粗的绳子,这根绳儿足有二十多丈长,在旁边盘着,绳子头上拴着一杆小叉儿,三个齿儿,头上有箭头,倒须的钩儿,叉杆儿有核桃粗细。头目跟弟兄们说话:“咱们再有一个来回就交班儿啦,今儿个咱们的运气还不错,我可叉了三条啦,回去一烧,喝二两可太美啦!你们看又是一条大的。”其实,他们指的正是牛儿小子。傻小子一看船来啦,往水里褪头,把脑袋往右一歪,不但看得见也听得真哪。没想到,这头目正找酒菜儿哪!那头儿右手一抖,“唰!”
小叉带着绳就奔傻小子来了。“嘭”,正叉在傻小子的脑袋上。真危险,要不是他有铁布衫的硬功,非叉死不可!人家往回拉绳哪,傻小子横着一蹬水,出去有个几丈远,慢慢地露出水面,就听那个头目后悔哪:“我这叉准哪,再说也确实叉上啦,怎么跑了呢?”旁边有人说:“头儿,叉上大甲鱼了吧?”
“对,一定叉上甲鱼啦,真丧气,有它的地方没鱼呀,快走吧。”小巡逻船刷拉拉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徐源、邵甫都看清啦。他们俩凑过来:“爷儿们,您叫人家给叉啦!”“没留神。”“可人家说是甲鱼呀,您是甲鱼啦。”“对,我是甲鱼,你们俩都是甲鱼蛋。”嘿,一点不吃亏!
爷仨往里走有七里来的水路,到了船坞寨门,随山势修的大寨墙,起伏不定。今天是大寨主的寿诞之日,头道寨门悬灯结彩,四十名兵丁,都穿的新号衣,东面的大船坞,里边帆樯林立。徐源他们不敢往前走,三个人定准方位,就奔船坞的南边上岸了。钻进一片大树林里,徐源、邵甫把水衣水裤全脱下来,抖一抖水珠,把包袱打开,夜行衣换好,兵刃插在背后,水衣包好往身后一背,收拾停妥。徐源一看,这山坡有个洞,洞口长满了青苔:“傻爷们儿,您这儿来。”“干什么?”“我们俩到里边去探看一下,”“混蛋哪,老牛怎么办?”“您不会蹿纵,就在这洞里藏一会儿,到时候我们两个回来,咱们再走,您要听见里边锣声响亮,喊杀连天,您就从寨门这儿闯进去给我们打接应吧。”“好,听你的。”傻小子一猫腰钻进去了。
两个人隐蔽身形,施展轻功,直奔寨门东边的大墙。来到墙下,纵身上墙,单胳膊肘跨墙头往里看,里边山势很大,不少窝铺都是驻兵的,巡更走卒,络绎不绝。二人飘身下来,绕过兵营,远看第二道寨门,也有人把守,戒备森严。二人上墙,过来奔里面大寨,里面大厅灯光照亮,犹如白昼。跨院后寨十分讲究,二人顺着东跨院花园假山,飞身形上了北大厅。跃房脊前坡,轻轻地往前爬,来到前檐,用脚勾住檐头瓦,挺胸折腰,双手揪住檐子头,脑袋扬起,顺着横楣子往大厅里面观看。北墙迎面挂着一张大寨主罗烈的行乐图,前边的大供桌,金香炉内插着万字不到头的长寿香。两边白银蜡烛儿,插着福寿大红蜡,四围的红色挂灯,彩绸彩球,喜气洋洋。大厅正中一桌丰盛酒席,侍奉人员,穿梭来往。客位上坐着狸猫草上飞陶荣陶少华,挨着的是韩宝,吴志广,乔玄龄、司马良、夏九龄。主位是罗烈罗焰光,何豹何跃山,彭冲彭伯言。推杯换盏,笑语喧哗,宾主尽欢。
原来陶二爷他们的小船,冲风破浪,顺水面直奔清云寨,在船上陶二爷跟司马良、夏九龄商量:“两位贤侄,你们在杭州擂台上都露过面,咱还是小心为妙,到山里面见着寨主或者见到钦犯,千万不要动声色。他们要问是谁,我想屈尊你们二位少侠客,就说是我的弟子,你可以不叫司马良,把司字去掉叫马良。你可以叫夏龄,行吗?”人家陶少华偌大年纪,对小哥俩很客气。两个人赶忙答应:“前辈说得对,就这么办吧。”这时小船已经到了竹城,二小一看,山势十分险恶,确实很坚固。大闸放下来,上边有二十名兵丁把守,弓上弦,刀出鞘,戒备森严。远远的上边就喊啦:“干什么的,慢往前进!”一个伙计抱拳拱手:“众位头目,多辛苦,我们是望潭庄陶家店的,老掌柜给大寨主前来祝寿,您请开闸放行吧。”上面的喽兵也看出来了,先派人给山寨报信,马上绞辘轳,“喀扎扎”,两盘大辘轳一绞,竹闸就起来啦。这样儿小船飘摇摇进了竹城,大闸接着又“喀扎扎”地落下来。
司马良、夏九龄心里明白:再想出城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小船顺水路直奔寨门,就听山里“呛亮亮”锣声响,一百名兵丁,崭新的兵装号坎儿。大寨主罗烈、二寨主何豹、三寨主彭冲都是崭新的衣衫,来到寨门外,罗焰光一躬到地:“陶兄,每年讨礼,罗烈于心不安,恕小弟未曾远迎,当面请罪。”
这时候他们爷儿三个也下了船。陶二爷抱拳答礼相还:“罗寨主,在您的庇护之下,多年来沾您的光,使陶荣得以温饱,来给您拜寿,略表寸心,您又何必客气?来呀!礼物献上。”四个伙计手捧礼物,往上一呈。陶二爷道:“请大寨主过目,不
没走出多远,猛英雄一看,前边来了一只船,竹竿上挂着红灯笼,上边有号头儿,是十二号。两名水手,一名掌舵的,一边站着两个挂刀的喽兵,船头有个小马扎儿,坐着一个头目,三十多岁,旁边放着个大木盆,这个头的眼前船板上,有个一尺来长的木头立柱,柱上有个透眼儿,拴着黄豆粒粗的绳子,这根绳儿足有二十多丈长,在旁边盘着,绳子头上拴着一杆小叉儿,三个齿儿,头上有箭头,倒须的钩儿,叉杆儿有核桃粗细。头目跟弟兄们说话:“咱们再有一个来回就交班儿啦,今儿个咱们的运气还不错,我可叉了三条啦,回去一烧,喝二两可太美啦!你们看又是一条大的。”其实,他们指的正是牛儿小子。傻小子一看船来啦,往水里褪头,把脑袋往右一歪,不但看得见也听得真哪。没想到,这头目正找酒菜儿哪!那头儿右手一抖,“唰!”
小叉带着绳就奔傻小子来了。“嘭”,正叉在傻小子的脑袋上。真危险,要不是他有铁布衫的硬功,非叉死不可!人家往回拉绳哪,傻小子横着一蹬水,出去有个几丈远,慢慢地露出水面,就听那个头目后悔哪:“我这叉准哪,再说也确实叉上啦,怎么跑了呢?”旁边有人说:“头儿,叉上大甲鱼了吧?”
“对,一定叉上甲鱼啦,真丧气,有它的地方没鱼呀,快走吧。”小巡逻船刷拉拉眨眼之间就过去了。徐源、邵甫都看清啦。他们俩凑过来:“爷儿们,您叫人家给叉啦!”“没留神。”“可人家说是甲鱼呀,您是甲鱼啦。”“对,我是甲鱼,你们俩都是甲鱼蛋。”嘿,一点不吃亏!
爷仨往里走有七里来的水路,到了船坞寨门,随山势修的大寨墙,起伏不定。今天是大寨主的寿诞之日,头道寨门悬灯结彩,四十名兵丁,都穿的新号衣,东面的大船坞,里边帆樯林立。徐源他们不敢往前走,三个人定准方位,就奔船坞的南边上岸了。钻进一片大树林里,徐源、邵甫把水衣水裤全脱下来,抖一抖水珠,把包袱打开,夜行衣换好,兵刃插在背后,水衣包好往身后一背,收拾停妥。徐源一看,这山坡有个洞,洞口长满了青苔:“傻爷们儿,您这儿来。”“干什么?”“我们俩到里边去探看一下,”“混蛋哪,老牛怎么办?”“您不会蹿纵,就在这洞里藏一会儿,到时候我们两个回来,咱们再走,您要听见里边锣声响亮,喊杀连天,您就从寨门这儿闯进去给我们打接应吧。”“好,听你的。”傻小子一猫腰钻进去了。
两个人隐蔽身形,施展轻功,直奔寨门东边的大墙。来到墙下,纵身上墙,单胳膊肘跨墙头往里看,里边山势很大,不少窝铺都是驻兵的,巡更走卒,络绎不绝。二人飘身下来,绕过兵营,远看第二道寨门,也有人把守,戒备森严。二人上墙,过来奔里面大寨,里面大厅灯光照亮,犹如白昼。跨院后寨十分讲究,二人顺着东跨院花园假山,飞身形上了北大厅。跃房脊前坡,轻轻地往前爬,来到前檐,用脚勾住檐头瓦,挺胸折腰,双手揪住檐子头,脑袋扬起,顺着横楣子往大厅里面观看。北墙迎面挂着一张大寨主罗烈的行乐图,前边的大供桌,金香炉内插着万字不到头的长寿香。两边白银蜡烛儿,插着福寿大红蜡,四围的红色挂灯,彩绸彩球,喜气洋洋。大厅正中一桌丰盛酒席,侍奉人员,穿梭来往。客位上坐着狸猫草上飞陶荣陶少华,挨着的是韩宝,吴志广,乔玄龄、司马良、夏九龄。主位是罗烈罗焰光,何豹何跃山,彭冲彭伯言。推杯换盏,笑语喧哗,宾主尽欢。
原来陶二爷他们的小船,冲风破浪,顺水面直奔清云寨,在船上陶二爷跟司马良、夏九龄商量:“两位贤侄,你们在杭州擂台上都露过面,咱还是小心为妙,到山里面见着寨主或者见到钦犯,千万不要动声色。他们要问是谁,我想屈尊你们二位少侠客,就说是我的弟子,你可以不叫司马良,把司字去掉叫马良。你可以叫夏龄,行吗?”人家陶少华偌大年纪,对小哥俩很客气。两个人赶忙答应:“前辈说得对,就这么办吧。”这时小船已经到了竹城,二小一看,山势十分险恶,确实很坚固。大闸放下来,上边有二十名兵丁把守,弓上弦,刀出鞘,戒备森严。远远的上边就喊啦:“干什么的,慢往前进!”一个伙计抱拳拱手:“众位头目,多辛苦,我们是望潭庄陶家店的,老掌柜给大寨主前来祝寿,您请开闸放行吧。”上面的喽兵也看出来了,先派人给山寨报信,马上绞辘轳,“喀扎扎”,两盘大辘轳一绞,竹闸就起来啦。这样儿小船飘摇摇进了竹城,大闸接着又“喀扎扎”地落下来。
司马良、夏九龄心里明白:再想出城可就不那么容易了!小船顺水路直奔寨门,就听山里“呛亮亮”锣声响,一百名兵丁,崭新的兵装号坎儿。大寨主罗烈、二寨主何豹、三寨主彭冲都是崭新的衣衫,来到寨门外,罗焰光一躬到地:“陶兄,每年讨礼,罗烈于心不安,恕小弟未曾远迎,当面请罪。”
这时候他们爷儿三个也下了船。陶二爷抱拳答礼相还:“罗寨主,在您的庇护之下,多年来沾您的光,使陶荣得以温饱,来给您拜寿,略表寸心,您又何必客气?来呀!礼物献上。”四个伙计手捧礼物,往上一呈。陶二爷道:“请大寨主过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