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阮统制感旧梁山泊张别驾激变石碣村(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旧物埋藏,可以掏摸;馀党潜伏,缉捕得几个,倒有些生发。这两日是四月天,蚕忙停讼,没处弄耸,趁闲来此巡察,不想却好遇着阮小七在此吃酒,一见便喝道:“你这伙是甚么歹人,又在这里啸聚!左右与我拿下!”阮小七不听便罢,听见这般言语,火星直喷,如何忍得!提着双拳说道:“我老爷在此吃几杯酒儿,干你鸟事!做张做智要来拿我!”跟随人役有认得的,道:“这便是活阎罗阮小七。”张通判大怒道:“你这杀不尽的草寇,重新在此造反!我今为一郡之主,正要剿除遗贼,怎便违我?如此放肆!”阮小七圆睁怪眼,手拍胸脯,露出那青郁郁刺的豹子来,骂道:“你这腌脏畜生!我老爷也曾为朝廷出力,征战多年,蒙授盖天军都统。哪里钻出来这害民的赃贼,无事便来撩拨老爷!”抢到马前,要提他下来,被众衙役拦住,不得近身。阮小七大吼一声,想要杀他,身边又没有利器,就夺衙役手中藤棍,劈头乱打,把张通判的幞头歪瘪在半边。众衙役慌忙护卫,当不得阮小七力大,把藤棍一搅,都倒在地。张通判见不是头,扯转马,连怞两鞭,飞也跑去。众衙役也都爬起逃走,走得慢的,被阮小七抓着一个,喝道:“这是甚么野贼,倒来闯事!”擎着拳头便打。那人杀猪也似叫道:“老爷,不要打!不干小人事。这是济州通判,是东京蔡太师府内姓张的干办。新任未久,恐伯泊里另有甚么闲人,故来巡视,认不得老爷,因此唐突,求饶了小人狗命罢。”阮小七道:“既然如此,便饶你。只是你去对那野贼说,敢是天包着胆,没事便来轻惹老爷!”那人得了性命,没口的说道:“小人就去说!”一骨碌爬起来去了。阮小七道:“原来就是那个张干办,不过是蔡京门下一个走狗,岂可为民父母!朝廷好没体统!可惜不曾带得刀来,砍了这颗驴头便好。”正是:
书诗逐墙壁,奴仆且旌旄。
阮小七性定一回,酒也醒了,叫伴当收拾回船。划到家里,已是黄昏时候,对母亲说知此事。那婆婆埋怨着道:“两个哥哥通没了,你是个独脚腿,每事也要戒些性子,倘那厮明日来合嘴,怎处?”阮小七道:“不妨,老娘放心,我自有对付,凭他怎地!”当夜无话。明早起来,依旧自去打鱼。
到第三夜二更时分,阮小七睡在床上,忽听得门外有人走动,抬起头来,只见有火光射到屋里。连忙爬起,穿好衣服,且不开门,跨口腰刀,手里提根柳叶枪,踮起脚来,往墙头外一望,见一二百士兵,都执器械,点十来个火把,把草房围住。张干办带着大帽,紧身衣服,挂一副弓箭,骑在马上叫道:“不要走了阮小七!”十来个土兵用力把篱门一推,倒在半边,一齐拥入。阮小七闪进后屋,从侧门里跑出,大宽转到前门来。士兵在内搜寻,张干办还在门外马上,不提防阮小七却在背后,说时迟那时快,阮小七轻轻挺着柳叶枪,从张干办左肋下用力一搠,那张干办大叫一声,早跌下马,血流满地。阮小七丢了枪,拔出腰刀,脖子上再加一刀,眼见得不活了。土兵听得门外喧闹,回身出来,不防张干办尸首在地,有两个绊着跌倒。阮小七抖搜精神,一连乱砍了几个,馀多的各顾性命霎时逃散。
阮小七走进屋里,连叫老娘,不听见答应,地下拾起烧残的火把,四下里一照,只见婆婆一堆儿躲在床底下发抖,两个伴当通不见了。连忙扶出说道:“老娘受吓了。此间安身不得,须收拾到别处去。”随把衣装细软拴做一包。煮起饭来,母子吃饱。扶老娘到门外,拖起张干办,并土兵尸首,到草房里放起一把火来,焰腾腾烧着。已是五更天气,残月犹明,参横斗转,见张干办那匹马在绿杨树下嘶鸣不已。阮小七想道:“母亲年高之人,怎生走得长路!何不牵过那匹马,骑坐了去。”就带住那马,扶婆婆坐好,自己背上包裹,跨了腰刀,提把朴刀,走出村中,向北边而去。有诗为证:
千呵万笑骗乌纱,
只合装憨坐晚衙。
何事轻来探虎袕,
一堆佞骨委黄沙。
话说阮小七杀了张通判,扶母亲上马逃走。那婆婆嗟叹道:“我生你哥儿三个,本等守着打鱼,待我吃碗安稳饭,却上了梁山。小二、小五俱遭横死,剩得你一个,将就些儿指望送我入土,又闯出这场奇祸来。我老年之人,受不得这般三惊四吓。”阮小七笑道:“老娘不必嗟怨。这不是我寻他,难道白白受那厮凌辱!真个有累老娘。今后寻个安身所在,随他甚么人在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发怒了。”婆婆道:“恁般便好。”正是:
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当下母子二人一头说,一头走,夜住晓行,饥食渴饮。在路行了两日,听得过路的人说;“那梁山泊阮小七杀了济州通判,如今城市里奉着明文画彩图形搜捕,有人拿得着,给赏三千贯哩!”阮小七听得这般消息,不敢从州县里过,只望山僻小路行走。他是个粗卤的人,不曾算计得哪里安身,只顾望前走去、约莫捱了十多日,到一座高山脚下,看那山势十分险峻。一来天气暄热,二来那婆婆受了惊恐,又途路上辛苦,一时心疼起来,攒着眉声吟不绝。看着坐不住,要跌下来。阮小七惊惶无措,却好山坞里有座古庙,轻轻扶老娘下马,搀到庙里,空荡荡并无一人。将包裹打开,把布褥铺在一扇板门上,伏侍老娘睡倒。婆婆道:“这回心里疼得慌,怎得口热汤水吃便好。”
书诗逐墙壁,奴仆且旌旄。
阮小七性定一回,酒也醒了,叫伴当收拾回船。划到家里,已是黄昏时候,对母亲说知此事。那婆婆埋怨着道:“两个哥哥通没了,你是个独脚腿,每事也要戒些性子,倘那厮明日来合嘴,怎处?”阮小七道:“不妨,老娘放心,我自有对付,凭他怎地!”当夜无话。明早起来,依旧自去打鱼。
到第三夜二更时分,阮小七睡在床上,忽听得门外有人走动,抬起头来,只见有火光射到屋里。连忙爬起,穿好衣服,且不开门,跨口腰刀,手里提根柳叶枪,踮起脚来,往墙头外一望,见一二百士兵,都执器械,点十来个火把,把草房围住。张干办带着大帽,紧身衣服,挂一副弓箭,骑在马上叫道:“不要走了阮小七!”十来个土兵用力把篱门一推,倒在半边,一齐拥入。阮小七闪进后屋,从侧门里跑出,大宽转到前门来。士兵在内搜寻,张干办还在门外马上,不提防阮小七却在背后,说时迟那时快,阮小七轻轻挺着柳叶枪,从张干办左肋下用力一搠,那张干办大叫一声,早跌下马,血流满地。阮小七丢了枪,拔出腰刀,脖子上再加一刀,眼见得不活了。土兵听得门外喧闹,回身出来,不防张干办尸首在地,有两个绊着跌倒。阮小七抖搜精神,一连乱砍了几个,馀多的各顾性命霎时逃散。
阮小七走进屋里,连叫老娘,不听见答应,地下拾起烧残的火把,四下里一照,只见婆婆一堆儿躲在床底下发抖,两个伴当通不见了。连忙扶出说道:“老娘受吓了。此间安身不得,须收拾到别处去。”随把衣装细软拴做一包。煮起饭来,母子吃饱。扶老娘到门外,拖起张干办,并土兵尸首,到草房里放起一把火来,焰腾腾烧着。已是五更天气,残月犹明,参横斗转,见张干办那匹马在绿杨树下嘶鸣不已。阮小七想道:“母亲年高之人,怎生走得长路!何不牵过那匹马,骑坐了去。”就带住那马,扶婆婆坐好,自己背上包裹,跨了腰刀,提把朴刀,走出村中,向北边而去。有诗为证:
千呵万笑骗乌纱,
只合装憨坐晚衙。
何事轻来探虎袕,
一堆佞骨委黄沙。
话说阮小七杀了张通判,扶母亲上马逃走。那婆婆嗟叹道:“我生你哥儿三个,本等守着打鱼,待我吃碗安稳饭,却上了梁山。小二、小五俱遭横死,剩得你一个,将就些儿指望送我入土,又闯出这场奇祸来。我老年之人,受不得这般三惊四吓。”阮小七笑道:“老娘不必嗟怨。这不是我寻他,难道白白受那厮凌辱!真个有累老娘。今后寻个安身所在,随他甚么人在脸上打一百拳,也不发怒了。”婆婆道:“恁般便好。”正是:
艰难随老母,惨澹向时人。
当下母子二人一头说,一头走,夜住晓行,饥食渴饮。在路行了两日,听得过路的人说;“那梁山泊阮小七杀了济州通判,如今城市里奉着明文画彩图形搜捕,有人拿得着,给赏三千贯哩!”阮小七听得这般消息,不敢从州县里过,只望山僻小路行走。他是个粗卤的人,不曾算计得哪里安身,只顾望前走去、约莫捱了十多日,到一座高山脚下,看那山势十分险峻。一来天气暄热,二来那婆婆受了惊恐,又途路上辛苦,一时心疼起来,攒着眉声吟不绝。看着坐不住,要跌下来。阮小七惊惶无措,却好山坞里有座古庙,轻轻扶老娘下马,搀到庙里,空荡荡并无一人。将包裹打开,把布褥铺在一扇板门上,伏侍老娘睡倒。婆婆道:“这回心里疼得慌,怎得口热汤水吃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