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网游竞技 > 篮球之黄金时代 > 第二十四章 挚友

第二十四章 挚友(4/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廉姆斯身高6尺8,体重达到了245磅,标准的中锋体重。  

他和之前骑士队被禁赛的天才前锋“hotrod”威廉姆斯同名,两人的打球风格完全不同。  

从他们的绰号就能看出来,骑士队那个叫“热棒”,子弹队威廉姆斯的绰号是“hotte”——热板。  

虽然他有控制不好体重的毛病,这点和巴克利一模一样,但他不光是体重上和巴克利相似,球风上也非常相似,两人大学的球衣号码都一样,都是34号。  

约翰威廉姆斯来的晚,只能穿33号了。  

他是小前锋的身高,打法全面,某种程度上他是巴克利的平替,而且他的助攻出人意料的出色。  

上个赛季他场均可以送出4.3次助攻,一跃成为了子弹队重要的外线组织点。  

这也是为什么子弹队放走摩西马龙,同时用马洪交易詹姆斯唐纳森的原因。  

子弹看到了约翰威廉姆斯身上的潜力,他和巴克利的“双胖组合”,比“双臀”在进攻上更有威力,而且他和巴克利可以位置互换,让子弹在进攻中更加灵活。  

子弹只要在中锋位置补上唐纳森这种7尺防守大中锋,他们在进攻采用巴克利、威廉姆斯、伯纳德金的三前锋,火力就能相当出众,防守端的漏洞交给唐纳森和后场的蒙克利夫去补,不需要摩西马龙这种进攻型老中锋了。  

子弹这种新锐,有想象力的打法,使得他们在赛季初极具攻击性。  

哪怕开拓者都有些承受不住。  

中场休息的时候,甘国阳主动请缨要找机会对付约翰威廉姆斯。  

贝尔曼说:“那巴克利怎么办?”  

甘国阳道:“我可以一防二。”  

“别开玩笑,约翰交给柯西和桑德斯,你们务必将他掐住。”  

甘国阳说道:“威廉姆斯是子弹全队进攻运转的关键,他是子弹少数有组织能力的球员,堵住约翰,子弹的进攻就会陷入停顿,他们会遇到大麻烦。防守他比防守巴克利,或许更重要一些。”  

贝尔曼赞同甘国阳的判断。  

子弹现在最重要的进攻组织点就是巴克利和约翰威廉姆斯这两个胖子。  

伯纳德金、蒙克利夫和唐纳森等人都是单一功能球员。  

虽然贝尔曼赞同甘国阳的判断,可他还是将防守任务交给了柯西。  

“这是柯西的工作,如果在常规赛他连这点小问题都解决不好,到了季后赛,以后面对更强的锋线怎么办?”  

教练这么说,甘国阳只好作罢,贝尔曼说的确实有道理。  

而柯西也松了口气,心想虽然防约翰威廉姆斯不容易,可是如果阿甘去防威廉姆斯,那老子就要去防巴克利了!  

第三节比赛,柯西果然加强了对约翰威廉姆斯的防守。  

在威廉姆斯替补等场时,柯西依旧留在场上,一对一死盯热板。  

约翰威廉姆斯出球不顺,子弹的进攻流畅度立刻大大下滑。  

他们开始依赖伯纳德金的单打。  

金在上个赛季82场常规赛打了81场,场均得分重回20分。  

本赛季他的状态进一步回暖,在对阵凯尔特人的比赛中拿下了30分。  

不过仅依靠金的单打,子弹在进攻效率上逐渐落后于开拓者。  

开拓者半场阵地进攻开始越打越顺,流畅的内外传球,迅速的强弱侧转移,还是明确的切入,搭配上甘国阳回暖的中距离手感,开拓者在第三节逐渐追平比分,并一举反超了子弹。  

子弹只能靠金和巴克利的单打,巴克利在甘国阳的严防死守下也开始打铁。  

上半场还嚣张得意的他慢慢没了声音。  

柯西和甘国阳面对约翰威廉姆斯和巴克利都有身材上的优势。  

开拓者的前场已经非常高大了,萨博尼斯和迪瓦茨两人在场上擎天柱、霸天虎一般。  

开拓者全队将篮板球控制的相当好。  

子弹队进攻越发乏力,约翰威廉姆斯上半场6中5,下半场变成了6中1,只有1次助攻。  

甘国阳说的非常准确,约翰威廉姆斯的策应传球,对子弹队的进攻非常重要。  

到12月份,当约翰威廉姆斯因伤赛季报销后,子弹队遭受沉重打击,战绩一路下滑。  

本场比赛,开拓者依靠下半场坚韧的一对一防守以及身高带来的篮板优势,最终104:109,主场5分的优势还是击败了子弹,终结了对手的连胜,而自己则拿到6连胜延续着他们的不败纪录。  

比赛结束后,巴克利很不服气,和甘国阳拥抱时说:“你就是靠队友,你队友都太好了。”  

甘国阳说:“你也可以靠队友,你可以去实力更强的球队,比如去湖人,或者你干脆去芝加哥找迈克尔算了。”  

巴克利沉思了一下,道:“我能来波特兰吗?”  

“抱歉,波特兰没有女子职业篮球队。”  

巴克利朝甘国阳双手竖起了大拇指,表白道:“我爱你!阿甘!”  

甘国阳笑了笑,和好友道别,他们没有时间坐下来喝一杯聊聊天。  

当晚巴克利要立刻坐飞机去往下一个目的地盐湖城,他们明天要客场背靠背打犹他爵士。  

巴克利打完甘国阳,又要和卡尔马龙去硬碰硬了。  

NBA进入90年代,内线的争夺变得越来越激烈。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