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桃源(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却是会直接要了命…听我一句劝,你啊,还是好好躺上几天吧。”
这番话,让谢玄衣陷入沉思。
沉寂片刻之后。
少年郎站起身来,准备离去。
“对了…我姓楚,清楚的楚。”
少年郎回过半张脸,淡淡道:“你既醒了,我去看看其他人,傍晚再来。”
这座逃难村,叫“桃源”。
这是个有故事的名字。
据说数百年前,战乱之时,有一个渔夫运气极好,误入了一片与世隔绝,名为“桃源”的村落,这里生活的村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不必为战火所累,也不必为生活所苦,人人和睦相处,自给自足。这渔夫离开之后,将消息禀告给了朝廷,但铁骑四处寻找,却是找不到这座“世外桃源”。
无论是褚国人还是离国人,小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名字也很讽刺。
沅州动荡了许多年,如今虽由陈翀接掌,但天灾人祸不断。
沅州境内,哪有桃源?
“恩公,没想到你也会用上这东西。”
片刻之后。
密云笑眯眯托腮,看着坐在轮椅上的谢真,忍不住出声调侃了两句。
谢玄衣苦笑一声,喝下了邓白漪炖煮的中药。
这药很苦,但极有效果,喝下之后,干涸的窍穴元火竟然又有了些许点燃的迹象…
在这尘世间,修行者和凡俗,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谓的天材地宝,稀世灵药。
许多都是从凡俗间搜刮而来。
“小楚大夫人很不错的。”
密云笑眯眯开口,带着些许炫耀意味地说道:“他说他自幼学习医术,跟了一位很厉害的师父,医术了得,这几日我和邓姐姐跟他去了村子其他处,他的确有些许本事,治好了不少人。他还帮我瞧了腿疾…不过,这腿疾他没瞧出什么名堂。”
密云的双腿,是自行截断的,为了修行神足通,所以刻意为之。
凡俗医师,若不曾亲自踏上修行路。
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
寻常断腿之人,神色苍白,精神羸弱,即便伤口修补完整,也要时刻承受“幻肢”之痛。
可密云却与他们相反。
断腿之痛,远不如修道之痛,而修道…是能带来反哺的。
有“昙鸾佛骨”滋养,要不了多久,密云这“断去”的双腿,便会自行长出。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疾病”,而是“造化”!
密云坐在谢玄衣腿上。
邓白漪推着轮椅。
三人离开了简陋茅房,来到了这所谓的“桃源”,这座村落并不大,但却挤满了人…断腿,断手,并不罕见。寇乱之年,再加上干旱大饥,沅州百姓的惨象,使团东行之时便已经见识了一遍,只是如今“亲自”体会,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困苦。
这个年代,能够活着,便很不容易。
这村落并不大,但其内却坐落着一座寺庙,谢玄衣居住的茅房,以及这些逃难者的住处,都是寺庙里的和尚临时搭建,这寺庙没什么香火,几个僧人年龄都很大,身子骨羸弱,帮忙救治着伤员。
“恩公…”
密云早就褪去了佛门僧袍,换了件洗得发白的青衫。
他坐在谢玄衣膝前,神色有些不忍:“你说,都到这种地步了,纳兰玄策为何还要‘灭佛’?倘若他成功了,离国就会变得更好吗?”
谢玄衣不语,只是默默看着破旧寺庙供奉的那尊佛像。
离国动荡,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
这些逃难者,如今至少还能有间茅屋居住…
倘若沅州铁骑要砸掉这些佛寺,那么这些茅屋,一定也会被砸掉。
“北郡惨象,与沅州类似。”
便在此时,邓白漪也开口了。
她看着这些饥荒难民,悲伤说道:“早些时候,道门曾派过真人前来救济。只不过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真人们都不来了,北郡这些年死了很多人…再后来,大家就都习惯了…”
谢玄衣知道什么原因。
北郡灵气枯竭。
修行者去往北郡,对自身而言是一种损耗。
除此之外,崇龛大真人掌权,与皇城贵族结交,道门七斋的立场发生了改变…圣后执掌大权之后,罢黜镇守使,北郡世家纷纷迁去了皇城,大穗剑宫隐居,这个关头,道门正好借着“闭关”名义,修生养息,韬光养晦。
救济北郡,百害而无一利。
这般不讨好的苦差事,崇龛自然不会做,即便门下有弟子愿意“舍身奉献”,也会被明令禁制杜绝。
“你和他们相认了么?”
谢玄衣看着不远处的破旧寺庙,问道。
“没呢。”
密云摇了摇头,说道:“师叔告诉我,天下人都认为‘梵音寺’是佛门,但恰恰相反。”
邓白漪有些困惑:“这是何意?”
“梵音寺只是梵音寺,一片山门,几块砖瓦,远远没有‘佛门’二字涵盖广大。”
密云认真道:“只要心中留存善念之人,无论披不披上那件袈裟,都身处佛门之中…梵音寺或许只能存在千年,但佛门却能流传万古。”
“所以你不与他们相认,是怕连累了他们?”
谢玄衣一针见血。
“…是。”
密云垂下小脸,小心翼翼地说道:“恩公,我们如今是沅州铁骑的通缉对象,没找到我们,孟克俭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
这番话,让谢玄衣陷入沉思。
沉寂片刻之后。
少年郎站起身来,准备离去。
“对了…我姓楚,清楚的楚。”
少年郎回过半张脸,淡淡道:“你既醒了,我去看看其他人,傍晚再来。”
这座逃难村,叫“桃源”。
这是个有故事的名字。
据说数百年前,战乱之时,有一个渔夫运气极好,误入了一片与世隔绝,名为“桃源”的村落,这里生活的村民,无忧无虑,没有烦恼,不必为战火所累,也不必为生活所苦,人人和睦相处,自给自足。这渔夫离开之后,将消息禀告给了朝廷,但铁骑四处寻找,却是找不到这座“世外桃源”。
无论是褚国人还是离国人,小的时候都听过这个故事…
这个名字也很讽刺。
沅州动荡了许多年,如今虽由陈翀接掌,但天灾人祸不断。
沅州境内,哪有桃源?
“恩公,没想到你也会用上这东西。”
片刻之后。
密云笑眯眯托腮,看着坐在轮椅上的谢真,忍不住出声调侃了两句。
谢玄衣苦笑一声,喝下了邓白漪炖煮的中药。
这药很苦,但极有效果,喝下之后,干涸的窍穴元火竟然又有了些许点燃的迹象…
在这尘世间,修行者和凡俗,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
所谓的天材地宝,稀世灵药。
许多都是从凡俗间搜刮而来。
“小楚大夫人很不错的。”
密云笑眯眯开口,带着些许炫耀意味地说道:“他说他自幼学习医术,跟了一位很厉害的师父,医术了得,这几日我和邓姐姐跟他去了村子其他处,他的确有些许本事,治好了不少人。他还帮我瞧了腿疾…不过,这腿疾他没瞧出什么名堂。”
密云的双腿,是自行截断的,为了修行神足通,所以刻意为之。
凡俗医师,若不曾亲自踏上修行路。
很多现象,都无法解释。
寻常断腿之人,神色苍白,精神羸弱,即便伤口修补完整,也要时刻承受“幻肢”之痛。
可密云却与他们相反。
断腿之痛,远不如修道之痛,而修道…是能带来反哺的。
有“昙鸾佛骨”滋养,要不了多久,密云这“断去”的双腿,便会自行长出。
所以这根本就不是“疾病”,而是“造化”!
密云坐在谢玄衣腿上。
邓白漪推着轮椅。
三人离开了简陋茅房,来到了这所谓的“桃源”,这座村落并不大,但却挤满了人…断腿,断手,并不罕见。寇乱之年,再加上干旱大饥,沅州百姓的惨象,使团东行之时便已经见识了一遍,只是如今“亲自”体会,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困苦。
这个年代,能够活着,便很不容易。
这村落并不大,但其内却坐落着一座寺庙,谢玄衣居住的茅房,以及这些逃难者的住处,都是寺庙里的和尚临时搭建,这寺庙没什么香火,几个僧人年龄都很大,身子骨羸弱,帮忙救治着伤员。
“恩公…”
密云早就褪去了佛门僧袍,换了件洗得发白的青衫。
他坐在谢玄衣膝前,神色有些不忍:“你说,都到这种地步了,纳兰玄策为何还要‘灭佛’?倘若他成功了,离国就会变得更好吗?”
谢玄衣不语,只是默默看着破旧寺庙供奉的那尊佛像。
离国动荡,比他想象中还要严重。
这些逃难者,如今至少还能有间茅屋居住…
倘若沅州铁骑要砸掉这些佛寺,那么这些茅屋,一定也会被砸掉。
“北郡惨象,与沅州类似。”
便在此时,邓白漪也开口了。
她看着这些饥荒难民,悲伤说道:“早些时候,道门曾派过真人前来救济。只不过后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这些真人们都不来了,北郡这些年死了很多人…再后来,大家就都习惯了…”
谢玄衣知道什么原因。
北郡灵气枯竭。
修行者去往北郡,对自身而言是一种损耗。
除此之外,崇龛大真人掌权,与皇城贵族结交,道门七斋的立场发生了改变…圣后执掌大权之后,罢黜镇守使,北郡世家纷纷迁去了皇城,大穗剑宫隐居,这个关头,道门正好借着“闭关”名义,修生养息,韬光养晦。
救济北郡,百害而无一利。
这般不讨好的苦差事,崇龛自然不会做,即便门下有弟子愿意“舍身奉献”,也会被明令禁制杜绝。
“你和他们相认了么?”
谢玄衣看着不远处的破旧寺庙,问道。
“没呢。”
密云摇了摇头,说道:“师叔告诉我,天下人都认为‘梵音寺’是佛门,但恰恰相反。”
邓白漪有些困惑:“这是何意?”
“梵音寺只是梵音寺,一片山门,几块砖瓦,远远没有‘佛门’二字涵盖广大。”
密云认真道:“只要心中留存善念之人,无论披不披上那件袈裟,都身处佛门之中…梵音寺或许只能存在千年,但佛门却能流传万古。”
“所以你不与他们相认,是怕连累了他们?”
谢玄衣一针见血。
“…是。”
密云垂下小脸,小心翼翼地说道:“恩公,我们如今是沅州铁骑的通缉对象,没找到我们,孟克俭不会善罢甘休的…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