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家兄朱由校 > 第606章 一墙之隔

第606章 一墙之隔(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峙、石城霁雪,这是南京城最早的记忆。

南京城西的莫愁湖是一片皇家园林,在朱元璋时期就被称作“西苑”。

这西苑相当于北京城的南苑,而则西苑再远处,就是“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的白鹭洲了。”

朱由校他们出入南京城,主要是靠乘坐这乌蓬小船。

小船在撑船人的把控中,渐渐来到了传说中的十里秦淮。

曾经的十里秦淮一半是才子,一半是佳人,这里富贾云集,青楼林立,画舫凌波,成江南佳丽之地。

加上对岸就是江南贡院,而大明的官员,大半都是从江浙闽南一带出身,若是上京赶考,免不得在这贡院埋头苦读,因此时常出现不少青楼女子和书生的故事。

才子佳人的佳话,让朱由校乘船路过的时候,也探出身子,坐在了船尾之上。

“家主,坐于船外,有些不安全,不如……”

看着朱由校坐在乌篷船船尾,无任何遮掩之物,魏良卿有些担心。

不过他的担心则是被朱由校抬手制止了。

朱由校抬手笑道:“这秦淮河两岸,都是你的人,你还怕有人行刺我?”

“不敢……”魏良卿脸一红,微微低头回应道。

见魏良卿这么说,朱由校笑了笑后大声对船头的船夫道:“船家、前面放我们靠岸吧!”

“行嘞……”穿着布衣的船夫一听朱由校的话,小心避让着朱由校,然后撑船靠岸,让朱由校三人得意上了石阶。

朱由校戴着网巾,插着玉簪,虽然长相不是特别俊朗,但略微瘦下后,也还算得上清秀。

加上他身上穿的还是上好的姑苏绸缎,因此旁人一看他,便下意识觉得他是与朋友远游的学子,而且还是家境殷实的那种。

“家主、咱们跑慢些。”看着朱由校三步并两步跳上了台阶,来到了青砖铺设的秦淮河,魏良卿大声招呼。

不过朱由校哪里理他,提起自己的袍子就在人群里穿来穿去,没几下就跑到了拱桥之上,俯瞰秦淮风月。

“万…家主,您倒是跑慢些啊……”

王体乾跑的有些累,情急之下差点叫出了万岁二字,幸好话锋转的够快。

“今日不是中秋吗?怎么还有人在两岸卖荷灯?”

朱由校撑着拱桥护栏,指着秦淮河两岸摆摊卖荷灯的人,向魏良卿他们问道:

“家主、今日虽然是中秋,但是中秋、元宵、乞巧都能放荷灯。”

魏良卿擦了擦额头的汗回答,旁边的王体乾也喘着粗气。

“走、瞧瞧去!”说着、朱由校就朝着桥下跑去,而魏良卿和王体乾也只好跟上。

十里淮河,虽说他的青楼极为出名,但是可不是说他就只有青楼。

朱由校走在街上,路上的人极多,却也不堵,因为这条道三十来米宽,极为宽敞不说,两侧的店铺也很小。

“纱帽头盔”、“各色鲜明染坊”、“典衣店”、“成衣店”、“官盐店”、粮店、鞋店种种店铺、千奇百怪的都有。

其中最多的就是染坊和字画诗词店铺,染坊还包洗衣服,洗一件一文钱,对于出手阔绰的南京城百姓而言,也不是不能接受。

“画糖人啊~画糖人~~”

“插他眼睛!插眼睛!”

“噔噔噔!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

“小孩得了风寒,回去服用几次药就好了。”

走在十里秦淮,有卖画糖人的,也有卖麦芽糖的,还有围在道路边玩相扑和看相扑的人。

此外还有穿着蒙古服饰的杂技人,头顶着一叠三四米的高帽,走来走去,拍铜锣敲鼓子那叫一个稳当。

路边治疗小孩疾病的济民药局坐满了带孩子看病的家长,孩子反而活蹦乱跳的和其他人的孩子玩起了摔跤,一点都不像得病的模样。

几个四五十岁的老叟还一边走,一边摇晃着刚买来的拨浪鼓,逗着跟在自己屁股后面的几个孙儿。

最巧的就是朱由校看见了一个叫做“典车”的店铺,居然是租三轮车和骑自行车在南京城里带人赶东赶西的“大明版出租车”。

道路两旁不全是店铺,也有人住的院子,而今天还有人婚嫁,迎亲的队伍敲锣打鼓,路边院子的门立马被打开。

几个小屁孩站在门口,含着自己的手指头就冲迎亲的队伍围了上去,一口一个百年白头,小嘴甜的跟抹了蜜似的。

骑在驴背上的新郎官一高兴,将怀中竹娄饴糖抓出一把,就递给了几个小屁孩。

望着这一幕、任谁都想不到,在距离他们几里外的龙江码头上,居然有十几万衣不蔽体的饥民。

对于饥民,大明传统百姓的态度便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地域歧视不管是哪个时代都会有,城里人瞧不起乡下人的各种典故也传了几千年。

放在大明,这些典故依旧管用。

朱由校逛了一圈,趁机还去看了看唱戏的和其他相扑、摔跤等玩意。

逛了两个多时辰,才感觉天色有些晚了,加上肚子有些饿,于是找了一个挂羊头卖猪、羊肉的店铺,坐下就叫嚷了起来。

“掌柜的,熟羊肉一斤几文钱?”朱由校大声道,他好久没有出来逛逛街了。

“价牌在那里挂着呢,尊驾……”

掌柜的一边从锅里捞肉,一边交给旁边掌刀的切肉,而朱由校转头一看,立马看见了木质的价牌。

熟羊肉二十六文一斤,凉猪肉三十文一斤……

“诶、店家,都天启二十一年了,这猪肉怎么还是比羊肉贵啊?”

看着比羊肉贵上快一半的猪肉,朱由校好奇的询问,毕竟自从大明引进大白猪以来,猪肉价格就直线腰斩。

另外,他倒不生气人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