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十九章 案发

第十九章 案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徽州商馆。  

秦掌柜正在听取手下徐恭汇报有关粮食之事,越听脸上的神色越凝重。  

“…吏科给事中宋琮盘查大同等处储备粮草后上报,边饷侵吞严重,户部几位大人已经下了诏狱,且朝廷还在继续追查,估计用不了几天案子就要查到运河沿岸,到那时…只怕会牵连到我们。”  

大明成化二十二年的粮草案已发,并开始迅速蔓延开来。  

经营天下生意的徽商,素以消息渠道宽泛而擅长,他们也是第一时间收到风声,紧急应对。  

秦掌柜道:“我们还有多少粮没派出去?”  

“之前运河沿岸各城能派的都派出去了,唯独兴济…”  

徐恭说到这里,眼巴巴望过去。  

秦掌柜恍然:“只有兴济吗?孙家没有接我们的生意,就没想过联系别家?”  

徐恭委屈道:“当家的,这事不是一直您亲自谈的吗?这兴济之地能一次吃下这么大笔粮食的人家可没几户。要不…咱赶紧趁着事情尚未发酵前,找几个零散的粮商,把咱的粮给收了。”  

秦掌柜怒目圆瞪:“你的意思是说,我们明知道这批粮有问题,且随时可能会让买家牵扯进案子,还断然把粮食甩出去,让别人来担责?”  

“这…”  

徐恭一时不知该如何应答。  

他心里也在琢磨,这不是当家您先前透露出的意思?  

怎么眼下您却表现得正义凌然?  

秦掌柜道:“我徽州商贾,最讲究童叟无欺,先前派出去的粮食,我们不知其蕴含有巨大的风险,而对方在收购粮食时就该知道这背后关联,怨不得我们。但…要是此时我们再派粮食,那就是不地道,一旦传扬出去,非但是我一家之名声,就连徽州商贾的美誉也要跟着受累。”  

徐恭道:“当家的所言极是,可咱们手里的粮食…也太多了。兴济到底是囤粮重地,这次咱从粮仓运出来的粮食不少,听说贵州道的陈御史已经进城了。”  

“来了吗?”  

秦掌柜蹙眉问道,“为何外间听不到一丁点动静?难道先前的信没传到?”  

徐恭言之凿凿:“信绝对传到了,且详细说明了本地情况,当时陈御史言,进城后会第一时间拿下妖言惑众之人,毕竟有杏林名家出面佐证,但不知为何,进城后…突然就没动静了。”  

秦掌柜越发诧异:“以我了解,陈御史行事风风火火,从不避忌权贵,再说姓张的生员也根本就不是什么权贵…此事定有蹊跷,看来陈御史并不单是为地方防疫而来,很有可能…还有针对我们的计划。”  

“那…那…”  

徐恭立即紧张起来。  

秦掌柜道:“我没记错的话,孙家在推掉我们生意时,市面上粮食的价格正不断上涨,他们是将到手的利润拱手相让,肯定是听到风声不对后才断然毁约…”  

徐恭道:“当家的,当时对方不是说,有人提醒过他?”  

“就是那…张生员。”  

秦掌柜倒吸一口凉气,“本以为其只是寻常人,且贪得无厌,为蝇头小利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通医理却贸然行医,罔顾百姓死活,看来此人…不简单呐!”  

徐恭试探地问道:“那…要不咱赶紧登门求教一番?”  

秦掌柜道:“张生员本人家世一般,唯其从兄曾做到过辽东巡抚,在朝中颇有人脉,若说其有什么消息来源,那一定来自于城中张家主枝。我为何不直接去张府探寻,而要去找个欺世盗名的生员?”  

徐恭想了想,不由点头。  

没办法,这分析太过合情合理,让人无从反驳。  

区区一介秀才能知道朝廷机密,凭什么?  

肯定是源其有个曾当过朝中高官的堂兄,不然能说他是靠自己的人脉获悉?  

谁信?  

秦掌柜有些恼恨:“怪只怪,我到兴济后未查明本地官宦人家脉络,未曾想会在张氏一门上吃瘪,难怪都言本地世家大族中张氏排名未必最高,人际交往却最为广泛,诚不欺吾。你这就准备厚礼,我要亲自登门,会会张家主事老爷。”  

徐恭问道:“现在去,会不会…有些迟了?”  

秦掌柜摇头:“哪怕今日之事上已无从找补,但为将来生意,乃至我徽州商贾方方面面利益考虑,都需要提前打通关节,尤其不能怠慢各地手眼通天的豪绅。这次张氏一门提前通知孙府,而不知会我们,就是一种警告,可惜当时我们并未听信,反倒对孙当家为人冷嘲热讽,实在是…不应该。孙府那边,也需登门道歉。”  

“这…分明是他们毁约在先…”  

徐恭很不甘心。  

秦掌柜道:“孙府在这生意上虽没有遵守契约,却也未见钱眼开,人家在粮价高处激流勇退,没有占我们丝毫便宜,还警告我们其中蕴含的巨大风险,大有仁义之风,你觉得换了别人会提醒我们?”  

徐恭无奈道:“若他能说得再详细一些就好了。”  

秦掌柜叹道:“当时说出来谁会信呢?毕竟这是多少年来的惯例…再说孙府能知晓多少内情?他们肯听张氏一门警告,足以说明大户们更愿意相信地方上有名望的官绅,无论我们在朝中背景如何雄厚,事前都未曾有任何听闻,且前后时间间隔两旬以上,这张氏的底蕴…实在不简单。”  

徐恭道:“那敝人这就去准备,定不怠慢张氏一门。”  

最近几天,张家父子暂居牙古庙外的民居,日子过得那叫一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