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九章 宾主待遇(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我看人从来没出过差错,让我在赢得一场胜仗后便择机跟鞑靼人讲和,虽说未必是来瞻的主意,但一定跟我那大侄子脱不了干系。”
“啊…您的意思是说,让您先打一场胜仗后再去接触鞑靼人,让他们上贡的主意,不是出自张国丈?而是来自于…张家小国舅?”
庞顷也很惊讶。
李孜省道:“你是在质疑我看人的眼光?”
庞顷道:“那倒没有,我早就说过,张国丈家的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时候都是那位小国舅决策外事,只是经由张国丈之口传达出来而已。如此说来,您逢迎的对象应该是那位二公子,而不是张国丈。”
“你胡说八道啥?”
李孜省骂骂咧咧,“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你让我怎么个逢迎法?也跟对待他爹一样,天天往他身边塞女人?他一不缺钱,二不缺地位,更有陛下对他一家人的信任!你说我除了在他父亲身上使劲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庞顷脸色稍微有些尴尬,拿着筷子迟迟没有夹菜。
“呆着作甚?吃你的吧!”
李孜省再道,“你离京前,见到了我那侄儿,是吧?”
庞顷颔首道:“自然见过。”
李孜省道:“既然没有交待新的内容,那我就得好好揣测一下张二公子的用意。他既然不提你来西北的目的,想来是对你的行止早就心知肚明,也就是说,其实他比来瞻更有城府,看得也更远,认为讲和这件事,应该由我去完成,而不应该以他父亲的名义。”
庞顷听到后多少有些无语,一脸怀疑的表情。
“还不明白吗?你在京师好好的,我突然让你来西北,肯定不会只是让你当个幕宾,必然是有重要差事交给你,那有什么比让你去跟鞑靼人接触,促成他们称臣纳贡更重要呢?”李孜省道。
庞顷越发质疑了:“那位二公子,心思应该没您说的这么复杂吧?”
“哼!”
李孜省轻哼一声道:“你都知他非凡人了,还敢这般小觑他?想来他也很清楚,如果我派人去跟鞑靼人接洽,一定得是‘自己人’,我总不能随便挑个人去吧?或者覃公公去也很合适,但他能听我的?”
庞顷不满道:“所以我就比较听话,专门干这种送死的事,是吧?”
李孜省闻言白了庞顷一眼,道:“现在来瞻的病才是关键…他可一定不能出事。这次与鞑靼讲和,毕竟兵行险招,要是朝中有人替我说话,陛下也认可的话,那我这就是功劳。但若是…”
庞顷问道:“有张家二公子在,也不行吗?”
“当然不行。”
李孜省一脸严肃地道,“他年岁终归太小了,连来瞻这样读书人出身的国丈,尚且无法得到他人的推崇,张小国舅就算再得圣宠,终归还是不能站在明面上。所以我在来瞻身上发力,还是管用的。”
“哦。”
庞顷又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李孜省提醒道:“你慢点儿吃,也稍微听着点儿,回答认真些。”
“说吧!”
庞顷随口道:“正听着呢。”
李孜省道:“接下来你不能留在这儿了,你得赶紧回京城一趟。”
“什么?回京?”
庞顷瞬间停下手上的动作,瞪大眼睛看向李孜省。
好似在问,你逗小孩呢?
我这才刚来,你就赶我走?
还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让我赶回京城?
李孜省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这边自个儿就能接待鞑靼小王子一行,引导他们前去京城上贡。但京师那边…我能倚靠谁?来瞻生病,那就意味着朝中再也没人替我说话了!”
“敝人回去也无用啊。张国丈该病还是得病,我又不是大夫。”庞顷显然不想这么奔波劳碌。
李孜省无奈道:“炳坤,很多时候我只能指望你啊。就算不用来瞻,你是不是也得在朝中帮我好好打点一下?
“今上登基后,因为来瞻护着你,导致新老更替一直无法顺利实行,先皇时很多旧臣都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且都地位卓然。他们该知晓,朝廷不能乱,一旦乱了,大清洗开始…我固然先遭殃,他们也别想安生!所以…”
庞顷苦笑道:“问题是现在都没人听咱的…知道是您派去的,躲都来不及。”
李孜省笑道:“那是先前,他们觉得我只有张来瞻这么个靠山,别的什么都不会,前途惨淡。但今时不同往日,我有了军功,还把外夷慑服,让他们乖乖上贡…既然以后朝廷少不了我,他们为何要跟我划清界限呢?”
李孜省跟庞顷交待好回京后事宜,尤其是要与哪些人接触,让哪些人为自己说话,以及要针对那些人,又对哪些人有所提防…
李孜省可说是想得非常周到。
约定好,庞顷明儿一早就动身出发回京,不再参与接待鞑靼人事宜。
随后李孜省就安排庞顷去客房休息,而他则准备写一份上奏。
李孜省提起笔,还没写上几个字,外面就传来覃昌洪亮的声音:“李尚书,在吗?有大好事。”
李孜省很好奇覃昌怎么未经通传便进到自己的巡抚衙门,且还这么光明正大到自己住的后宅来。
等他出来迎客时,就见千户王方陪同覃昌进来,老远就看到覃昌手上拿着样东西,在灯笼微弱的光芒照耀下,正冲着他笑。
李孜省心中警铃大作。
一个镇守太监突然
“啊…您的意思是说,让您先打一场胜仗后再去接触鞑靼人,让他们上贡的主意,不是出自张国丈?而是来自于…张家小国舅?”
庞顷也很惊讶。
李孜省道:“你是在质疑我看人的眼光?”
庞顷道:“那倒没有,我早就说过,张国丈家的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时候都是那位小国舅决策外事,只是经由张国丈之口传达出来而已。如此说来,您逢迎的对象应该是那位二公子,而不是张国丈。”
“你胡说八道啥?”
李孜省骂骂咧咧,“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郎,你让我怎么个逢迎法?也跟对待他爹一样,天天往他身边塞女人?他一不缺钱,二不缺地位,更有陛下对他一家人的信任!你说我除了在他父亲身上使劲外,还有别的办法吗?”
庞顷脸色稍微有些尴尬,拿着筷子迟迟没有夹菜。
“呆着作甚?吃你的吧!”
李孜省再道,“你离京前,见到了我那侄儿,是吧?”
庞顷颔首道:“自然见过。”
李孜省道:“既然没有交待新的内容,那我就得好好揣测一下张二公子的用意。他既然不提你来西北的目的,想来是对你的行止早就心知肚明,也就是说,其实他比来瞻更有城府,看得也更远,认为讲和这件事,应该由我去完成,而不应该以他父亲的名义。”
庞顷听到后多少有些无语,一脸怀疑的表情。
“还不明白吗?你在京师好好的,我突然让你来西北,肯定不会只是让你当个幕宾,必然是有重要差事交给你,那有什么比让你去跟鞑靼人接触,促成他们称臣纳贡更重要呢?”李孜省道。
庞顷越发质疑了:“那位二公子,心思应该没您说的这么复杂吧?”
“哼!”
李孜省轻哼一声道:“你都知他非凡人了,还敢这般小觑他?想来他也很清楚,如果我派人去跟鞑靼人接洽,一定得是‘自己人’,我总不能随便挑个人去吧?或者覃公公去也很合适,但他能听我的?”
庞顷不满道:“所以我就比较听话,专门干这种送死的事,是吧?”
李孜省闻言白了庞顷一眼,道:“现在来瞻的病才是关键…他可一定不能出事。这次与鞑靼讲和,毕竟兵行险招,要是朝中有人替我说话,陛下也认可的话,那我这就是功劳。但若是…”
庞顷问道:“有张家二公子在,也不行吗?”
“当然不行。”
李孜省一脸严肃地道,“他年岁终归太小了,连来瞻这样读书人出身的国丈,尚且无法得到他人的推崇,张小国舅就算再得圣宠,终归还是不能站在明面上。所以我在来瞻身上发力,还是管用的。”
“哦。”
庞顷又开始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李孜省提醒道:“你慢点儿吃,也稍微听着点儿,回答认真些。”
“说吧!”
庞顷随口道:“正听着呢。”
李孜省道:“接下来你不能留在这儿了,你得赶紧回京城一趟。”
“什么?回京?”
庞顷瞬间停下手上的动作,瞪大眼睛看向李孜省。
好似在问,你逗小孩呢?
我这才刚来,你就赶我走?
还是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让我赶回京城?
李孜省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我这边自个儿就能接待鞑靼小王子一行,引导他们前去京城上贡。但京师那边…我能倚靠谁?来瞻生病,那就意味着朝中再也没人替我说话了!”
“敝人回去也无用啊。张国丈该病还是得病,我又不是大夫。”庞顷显然不想这么奔波劳碌。
李孜省无奈道:“炳坤,很多时候我只能指望你啊。就算不用来瞻,你是不是也得在朝中帮我好好打点一下?
“今上登基后,因为来瞻护着你,导致新老更替一直无法顺利实行,先皇时很多旧臣都还在原来的位置上,且都地位卓然。他们该知晓,朝廷不能乱,一旦乱了,大清洗开始…我固然先遭殃,他们也别想安生!所以…”
庞顷苦笑道:“问题是现在都没人听咱的…知道是您派去的,躲都来不及。”
李孜省笑道:“那是先前,他们觉得我只有张来瞻这么个靠山,别的什么都不会,前途惨淡。但今时不同往日,我有了军功,还把外夷慑服,让他们乖乖上贡…既然以后朝廷少不了我,他们为何要跟我划清界限呢?”
李孜省跟庞顷交待好回京后事宜,尤其是要与哪些人接触,让哪些人为自己说话,以及要针对那些人,又对哪些人有所提防…
李孜省可说是想得非常周到。
约定好,庞顷明儿一早就动身出发回京,不再参与接待鞑靼人事宜。
随后李孜省就安排庞顷去客房休息,而他则准备写一份上奏。
李孜省提起笔,还没写上几个字,外面就传来覃昌洪亮的声音:“李尚书,在吗?有大好事。”
李孜省很好奇覃昌怎么未经通传便进到自己的巡抚衙门,且还这么光明正大到自己住的后宅来。
等他出来迎客时,就见千户王方陪同覃昌进来,老远就看到覃昌手上拿着样东西,在灯笼微弱的光芒照耀下,正冲着他笑。
李孜省心中警铃大作。
一个镇守太监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