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七百零二章 公与私

第七百零二章 公与私(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张延龄就是想确认一下,怀恩是否知晓那日他的存在。  

如果知道了,有可能是覃吉告知的,也有可能是怀恩自己观察到的,还有可能是皇帝透露的。  

既然你不知道…  

那就说明,皇帝和覃吉在很多事情上都有意隐瞒你。  

你怀恩看起来是朝廷的中流砥柱,谁也离不了,但在一些人心目中,你却未必真的就是你想象的那般。  

张延龄道:“家父一直说,涉及朝中军机大事,得多听听那些曾在兵部供过职,有大作为之人的意见。”  

怀恩面色转冷,问道:“这就是令尊极力为王世昌开脱的理由?”  

张延龄一下子就明白了。  

怀恩似乎对张峦为王越开脱之事很不满。  

这次没有直接跟张峦对话,却在他这个半大小子面前直言此事,摆明了既想对张峦加以责难,又不想直接撕破脸,于是便找个中间人转圜下,避免矛盾迅速激化。  

要是在张峦面前直接提出来,谁都不好看,但若是让张延龄这个儿子转述,那火药味就会淡很多。  

张延龄故作惊讶地问道:“王世昌…怀公公是说曾经的威宁伯王越吗?他虽曾加兵部尚书衔,但从未就职于兵部,与其何干?  

“古有岳武穆,今有王威宁,民间此传言流传甚广,可见百姓对英雄人物蒙冤受屈有多不满。  

“家父感念王越为大明做出的贡献,方才向陛下建议赦免其罪责,但从未说过要听取他的意见。更多是,体现出陛下的宽厚与仁慈,让群臣和百姓衷心拥戴。”  

怀恩笑道:“令尊想得倒是挺周到的,居然让王世昌迁居京师,随时叙用。很难说,其中没什么门道…”  

张延龄闻言皱了皱眉,问道:“怀公公想要说什么?难道是怀疑王威宁曾给家父通过气?据在下了解,这是从没有过的事…家父跟此人素无瓜葛,要是怀公公不信的话,大可派人去调查。”  

怀恩心想,你爹是当朝权贵,只要他帮了谁,那谁来到京师后,还能不投桃报李?  

尤其还是王越那种天然腿弯,直不起来的…  

你爹帮人,挺会选对象的嘛。  

等等!  

这件事跟你小子有多大关系?  

不会是你这小家伙在暗中提醒你爹,只要对那王世昌稍微施加些恩惠,以后王世昌就能为你父子所用吧?  

怎么越看越觉得你小子是个危险人物?  

张延龄见怀恩上下打量他,板着脸道:“有关偏头关之事,家父其实已不想再多说,鞑靼人来犯虽如家父所料,几无差错,但因中途出现变故,他们已不可能完全按照天意行事,接下来他们是想施加报复,还是说知难而退,都已无法推测。  

“倒是地方守军…既已察觉鞑靼人动向,料想应该有所准备,不至于还被敌所趁吧?”  

怀恩道:“要打仗,粮食和军械必不可少,这些都得现筹措…”  

“这个…家父实在太累了,还是让他歇歇吧。”  

张延龄苦着脸道,“怀公公可以另寻他人主持此事。家父说了,他能力有限,如今我家里的那点儿存粮都交上去了,一大家子都在节衣缩食呢。”  

怀恩问道:“你们家把存粮都捐了?”  

“是啊。”  

张延龄一副真诚的神色,道,“不但如此,家里能捐的全都捐了,不然年后哪儿筹措来那么多钱粮呢?  

“家父最近甚至都得靠他人接济,才能吃顿好的,喝点儿小酒…当然生病后,这些都能免则免了。”  

怀恩听了心里直犯怵。  

这小子说瞎话不打草稿吗?  

你们家怎么说也是国丈之家,还得靠别人接济过活?  

谁接济?  

陛下和皇后吗?  

还是说李孜省?  

张延龄道:“年后的生意不好做啊,家里经营出现比较大的亏空,家父现在也管不上了,我又能力微薄,只能尽量找补。眼看着即将开春,南来北往的商贾都开始活动了,但我们家…唉!”  

怀恩问道:“那…令尊对偏头关接下来的用兵之事,有何见解?”  

张延龄摇摇头道:“家父说,走一步看一步吧。”  

“难道他真的不想参与了?”  

怀恩道,“令尊对时局的把控,眼光非常独到…如今陛下调李孜省为山西巡抚,你已知晓了吧?一旦涉及巡抚事,牵涉地方军政方方面面,令尊即便不想参与,但从京师层面协助一下,难道不行吗?”  

张延龄不解地问道:“怀公公,您觉得,家父有那能力?他在京城当官,还能帮到山西巡抚?能帮什么忙啊?请恕在下愚钝,完全不明白怀公公的意思。这话…我都不好意思跟家父转告,更不知该如何开口问他。”  

怀恩意味深长地问:“小国舅,你知道一个巡抚手上的权力有多大吗?”  

“不知道。”  

张延龄茫然地摇了摇头。  

怀恩道:“那你又知晓,一个巡抚一年下来,经手的钱粮有多少?涉及地方摊派和军饷发放,涉及到军机事务,涉及到官员升迁和黜免等事,有多大权限吗?”  

张延龄呆若木鸡,过了好一会儿才问:“怀公公,您是在考校我吗?这些我真不知道…”  

怀恩笑道:“你父亲有什么事,难道不与你商议?”  

“有时候是要商议,但通常都是涉及生意场上的事,家里开支什么的;涉及朝中事务,他几乎就没在家人面前提过。”  

张延龄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