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六百七十一章 见好就收

第六百七十一章 见好就收(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那十八个俘虏伤势也都不轻,未必能熬得过今晚。”  

李孜省不由瞪了覃昌一眼,好似在责怪。  

你看看你,现在咱好不容易得了军功,你竟还在这里质疑?  

有啥好疑惑的?  

他们说多少并不是空口无凭,到时把首级和俘虏带回去,让监察御史一验,不就什么都清楚了?  

至于是鞑子还是牧民的脑袋…  

嘿,只要是个异族男子的脑袋就行,他们发型特殊,很容易蒙混过关。你要记住,我们来此的目的不是计较细枝末叶,而是老老实实赚取军功。  

李孜省关切地问道:“鞑子可是悉数遁走?没留下殿后的?咱能追上吗?”  

朱玉道:“弟兄们正在穷追猛打,不过看架势,鞑子跑得太快了,很难追上…他们的中军本已驰援到半路,但看我们伏兵冲杀出来,自知不敌,皆转身逃遁,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咱应该还能再获取些许军功。”  

“别了!”  

覃昌赶忙劝解,“咱见好就收,鸣金收兵吧。”  

李孜省有些不高兴,质问道:“这怎么能行?此战乃新皇登基后,第一次与鞑子正面交锋,必定要表现出大明军队无敌的威势,让鞑靼人以后轻易不敢再来犯境!能追就追,实在追不动了,再回转吧。”  

覃昌苦口婆心劝解:“李大人,咱可不能刀口上跳舞啊…要是后续遭遇鞑子主力,他们稍一整顿队形,突然掩杀过来,或许咱没几个人能活着回关口。”  

李孜省突然想到什么般,连连点头:“对对对,覃公公此话倒是提醒我了…张国丈手书中曾提到,遇事不能太过急于求成,鞑靼人来势汹汹,未必只有眼前这几百号人,后续说不定有鞑子数千乃至上万兵马。”  

鞑靼出兵进犯大明边境,一举毁坏九边边防重镇偏头关,就算大明边军在这场战事中损失微乎其微,但也足以说明,鞑靼兵马数量绝对不止眼前这几百人,后边肯定有鞑子主力。  

当然数量不会太过夸张。  

要是真有个数万乃至十万大军,既然历史上已成功把偏头关关口给毁坏,那何不索性攻进关内,肆虐大同、宣府等地,乃至威逼京畿,或许此次战事就会成为弘治初年的一场惨案,史书上的“弘治中兴”将带着耻辱开局。  

朱玉好奇地问道:“真就…不追了?”  

李孜省不答反问:“难道按照以往的惯例,应该追击到底吗?”  

“道理是这样,但其实…”  

朱玉就差没好意思说,也就是你们这群京师来的大佬,在明知鞑靼军队未伤筋动骨的情况下,还会派兵去追。  

换作我们…  

这会儿早就把鞑虏的首级落袋为安,没人愿意继续作战了。  

毕竟这次并不是大明一场重大的军事行动,能有这样的斩获,可说是边关将士做梦都能笑醒。  

李孜省道:“收拾战场,把人马撤往偏关一线,明晚我们就在偏关内驻扎。”  

“有点儿远…”  

朱玉提醒道。  

“远也得去啊。”  

李孜省道,“经此一役,鞑靼人闻听我们取胜,必定不敢再来犯!本官在西北的差事,除了震慑鞑靼宵小外,还得把陛下的恩德广布到西北前沿各处,不是本官怯战,乃是因为本官…心系皇恩。”  

朱玉听到这里,有点儿目瞪口呆的意思。  

战场上有的地方大火还没扑灭呢,你就跟我说这种大道理?  

关键是,我也听不懂啊。  

这是我一个百户应该了解并学习的精神吗?  

覃昌催促道:“等什么?把你的人叫回来!再让各路人马往回退!咱家说的话不好使,难道这位李大人的话你们也要当成耳旁风吗?”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