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四章 天道(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紧从座位上起来,跪下向皇帝磕头谢恩。
覃昌听了越发别扭。
先前君臣间才闹出不愉快,皇帝为此还惩罚了李孜省,现在就…冰释前嫌了?
李孜省的礼部左侍郎加衔才下了没两天,马上就要晋为礼部尚书?
虽然都是寄禄官,但挂上礼部尚书衔,地位能跟以前一样吗?以后别人再见到李孜省,就要称呼他为李尚书了,权势之盛恐怕更胜从前!
朱见深心情很好,留李孜省一起吃午饭。
桌上都是一些相对清淡的食物,不过也有鹿血羹、银耳汤、燕窝粥等物,毕竟最近朱见深“操劳过度”,需要补充点有营养的东西,不然体力跟不上晚间的消耗。
“陛下,臣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席间李孜省突然挑起话题。
朱见深停下筷子,好奇地问道:“李卿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朕从没把你当外人,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李孜省微微一怔,这话听起来怎那么熟悉?
我平常跟张峦套近乎的时候,也是用的这套话术,难道我是从您这里耳濡目染学回去的?
“陛下,先前鸿胪寺卿张峦参劾微臣之事…”李孜省显得很为难,话说到一半就顿住了,似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了。
朱见深笑道:“朕已经责罚他,也让人训斥过了,又将其调去太常寺任少卿…你觉得惩罚力度还不够吗?”
“不不不,臣觉得,这样的惩罚未免有些过重了。”李孜省恭敬地道,“臣认为,如今天道昌隆,在于朝堂中正和谐,一切以大义为先。若臣所行之事本就不妥,张峦因参劾被罚,未免有损天道根基,反倒不美。”
“哦?”
朱见深蹙眉沉思,似乎被李孜省说动了。
如果李孜省直接为张峦求情,朱见深非但不会同意,还觉得背后有什么猫腻。
碰巧今天李孜省提到孝义乃天道,又提到天道不可违,这会儿再以正天道为名,替张峦求情,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你看看,我是在帮张峦说情吗?
我分明是在帮皇帝您维护天道法度,为您的江山社稷着想。
我自己受了委屈算什么?
忠心可昭日月!
“罚都罚了,难道让朕朝令夕改?”
朱见深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意思是,这点天道缺损算不了什么,就算朕要改变态度也等过些日子。
李孜省道:“臣听闻,张峦在弹劾微臣之事上赢得了人心,而人心向背则关乎社稷安定,更关乎天道亏盈。总而言之,不可逆天而行。”
朱见深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听你这一说,好像还真是,朕不能违背人心,否者或真对天道有损。”
李孜省笑道:“臣听说,有人保举张峦入翰林院,说不妨让其进修一番,好好做学问,增长见闻,且听闻他在修书上颇有造诣,臣是这么想的,不如让他安心在翰林院…为陛下您…修书?”
“哦?”
朱见深微微皱眉。
覃昌在旁笑道:“李仙师,这修书哪儿都能修,为何非要进翰林院呢?再说翰林院一般人可进不去,你应该比谁都明白吧?”
李孜省道:“覃公公,您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为陛下修书自然要到正规场合,且张峦先前赢得名声,陛下已惩戒过了,调他进翰林院算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和褒奖,如此陛下既全了朝廷法度,又为朝廷留住了人才,更堵住心怀不轨者的悠悠之口,彰显天道人心,难道不应成全吗?”
覃昌不由苦笑。
你李孜省的歪理可真多,看样子你是诚心让张峦进翰林院,是吧?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张来瞻间有着秘密往来,我那大侄子早把你们之间的那点儿勾当告诉我了。
朱见深听完后深感满意,笑道:“李卿啊,朕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你都挂在心上。张峦参劾你,你不但既往不咎,还为他着想…不对,应该是为朕着想。朕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就让他进翰林院吧。”
覃昌为难道:“陛下,安排张峦进翰林院不是不可以,但他一个正四品京官,进翰林院的话…不好安排。再者,这翰林院的官…都很清贵…”
“有什么不行的?”
朱见深倔脾气上来了,覃昌越反对他越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过是做局部微调就行了,“正四品京官去翰林院,是有些问题…既如此就降两级任用吧,给他个六品翰苑官…侍读、侍讲不合适,那就赐从六品史馆修撰便是。正好让他修撰书籍,朕还等着看他写的后续话本呢。”
覃昌一听,顿时觉得李孜省这是把皇帝的心思全都算准了。
写话本…
史馆修撰…
这不正好搭上了吗?
李孜省吃过午饭就出宫去了,皇帝还安排覃昌相送。
“李仙师,您可真是高风亮节,大肚能容人,那位张大人如此得罪您,您非但既往不咎,还帮他谋求翰林院的差事,这要是说出去,那绝对是一等一的美谈。”
覃昌还不忘恭维两句。
但言语中其实带着几分试探和挖苦。
李孜省笑道:“覃公公说错了,在下乃是为了维系天道平稳,具体缘由,已在陛下面前讲得一清二楚,切不可误会。”
“呵呵。”
覃昌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奚落。
“倒是覃公公,你对张来瞻入翰林院之事,似有些排斥,莫不是与他有何过节?”李
覃昌听了越发别扭。
先前君臣间才闹出不愉快,皇帝为此还惩罚了李孜省,现在就…冰释前嫌了?
李孜省的礼部左侍郎加衔才下了没两天,马上就要晋为礼部尚书?
虽然都是寄禄官,但挂上礼部尚书衔,地位能跟以前一样吗?以后别人再见到李孜省,就要称呼他为李尚书了,权势之盛恐怕更胜从前!
朱见深心情很好,留李孜省一起吃午饭。
桌上都是一些相对清淡的食物,不过也有鹿血羹、银耳汤、燕窝粥等物,毕竟最近朱见深“操劳过度”,需要补充点有营养的东西,不然体力跟不上晚间的消耗。
“陛下,臣有件事,不知当讲不当讲。”
席间李孜省突然挑起话题。
朱见深停下筷子,好奇地问道:“李卿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朕从没把你当外人,有什么话直说便是。”
李孜省微微一怔,这话听起来怎那么熟悉?
我平常跟张峦套近乎的时候,也是用的这套话术,难道我是从您这里耳濡目染学回去的?
“陛下,先前鸿胪寺卿张峦参劾微臣之事…”李孜省显得很为难,话说到一半就顿住了,似不好意思继续说下去了。
朱见深笑道:“朕已经责罚他,也让人训斥过了,又将其调去太常寺任少卿…你觉得惩罚力度还不够吗?”
“不不不,臣觉得,这样的惩罚未免有些过重了。”李孜省恭敬地道,“臣认为,如今天道昌隆,在于朝堂中正和谐,一切以大义为先。若臣所行之事本就不妥,张峦因参劾被罚,未免有损天道根基,反倒不美。”
“哦?”
朱见深蹙眉沉思,似乎被李孜省说动了。
如果李孜省直接为张峦求情,朱见深非但不会同意,还觉得背后有什么猫腻。
碰巧今天李孜省提到孝义乃天道,又提到天道不可违,这会儿再以正天道为名,替张峦求情,一切就显得合情合理了…
你看看,我是在帮张峦说情吗?
我分明是在帮皇帝您维护天道法度,为您的江山社稷着想。
我自己受了委屈算什么?
忠心可昭日月!
“罚都罚了,难道让朕朝令夕改?”
朱见深随口说了一句,大概意思是,这点天道缺损算不了什么,就算朕要改变态度也等过些日子。
李孜省道:“臣听闻,张峦在弹劾微臣之事上赢得了人心,而人心向背则关乎社稷安定,更关乎天道亏盈。总而言之,不可逆天而行。”
朱见深神色变得凝重起来:“听你这一说,好像还真是,朕不能违背人心,否者或真对天道有损。”
李孜省笑道:“臣听说,有人保举张峦入翰林院,说不妨让其进修一番,好好做学问,增长见闻,且听闻他在修书上颇有造诣,臣是这么想的,不如让他安心在翰林院…为陛下您…修书?”
“哦?”
朱见深微微皱眉。
覃昌在旁笑道:“李仙师,这修书哪儿都能修,为何非要进翰林院呢?再说翰林院一般人可进不去,你应该比谁都明白吧?”
李孜省道:“覃公公,您这话说得对也不对,为陛下修书自然要到正规场合,且张峦先前赢得名声,陛下已惩戒过了,调他进翰林院算是对他的一种鼓励和褒奖,如此陛下既全了朝廷法度,又为朝廷留住了人才,更堵住心怀不轨者的悠悠之口,彰显天道人心,难道不应成全吗?”
覃昌不由苦笑。
你李孜省的歪理可真多,看样子你是诚心让张峦进翰林院,是吧?
别以为我不知道你跟张来瞻间有着秘密往来,我那大侄子早把你们之间的那点儿勾当告诉我了。
朱见深听完后深感满意,笑道:“李卿啊,朕没想到,这么一件小事你都挂在心上。张峦参劾你,你不但既往不咎,还为他着想…不对,应该是为朕着想。朕觉得你说的很有道理,那就让他进翰林院吧。”
覃昌为难道:“陛下,安排张峦进翰林院不是不可以,但他一个正四品京官,进翰林院的话…不好安排。再者,这翰林院的官…都很清贵…”
“有什么不行的?”
朱见深倔脾气上来了,覃昌越反对他越要坚持自己的看法,不过是做局部微调就行了,“正四品京官去翰林院,是有些问题…既如此就降两级任用吧,给他个六品翰苑官…侍读、侍讲不合适,那就赐从六品史馆修撰便是。正好让他修撰书籍,朕还等着看他写的后续话本呢。”
覃昌一听,顿时觉得李孜省这是把皇帝的心思全都算准了。
写话本…
史馆修撰…
这不正好搭上了吗?
李孜省吃过午饭就出宫去了,皇帝还安排覃昌相送。
“李仙师,您可真是高风亮节,大肚能容人,那位张大人如此得罪您,您非但既往不咎,还帮他谋求翰林院的差事,这要是说出去,那绝对是一等一的美谈。”
覃昌还不忘恭维两句。
但言语中其实带着几分试探和挖苦。
李孜省笑道:“覃公公说错了,在下乃是为了维系天道平稳,具体缘由,已在陛下面前讲得一清二楚,切不可误会。”
“呵呵。”
覃昌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奚落。
“倒是覃公公,你对张来瞻入翰林院之事,似有些排斥,莫不是与他有何过节?”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