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寒门国舅 >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喜为敬

第一百二十八章 先喜为敬(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原域名已被污染,请记住新域名第129章先喜为敬(求订阅)  

几乎是同一时间。  

乾清宫。  

朱见深心绪不宁,不时在殿中来回踱步,俄而又坐回书案前,面对厚厚的奏章发呆。  

太医仲兰在覃昌的引领下快步前来。  

走在前面的覃昌面带喜悦之色,还未近前便大声嚷嚷:“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娘娘的病好了许多,刚已经用过膳,甚至可以下地走路了,脸上多了几分红润,看起来气色不错啊。”  

“是吗?”  

朱见深一听,慌忙从桌案后站起来,竟然把桌面一个笔筒给撞翻。  

旁边立着的小太监赶紧帮忙收拾。  

朱见深走到仲兰面前,问道:“仲卿家,你快给朕说说,这病到现在,算是彻底转危为安了吗?”  

“照理说,应是如此。”  

仲兰期期艾艾地道,“但…肝脾之病,至少要调理数月,在这期间仍旧需要小心静养,否则…”  

朱见深长长地舒了口气,眉开眼笑道:“这般说来,大的危机已经过去,剩下只需要慢慢静养了?”  

仲兰先是看了眼覃昌,这才无奈道:“嗯。”  

也不明确说,好似鼓足勇气才蹦出这么个字。  

“厚赏。”  

朱见深龙颜大悦,高声道,“就说太医院都乃杏林国手,怎会连万侍的病都治不好?未来你们就好好给爱妃调理身体,朕不会忘记你们的功劳。”  

“多谢陛下。”  

仲兰赶紧行礼。  

覃昌提醒道:“陛下,明日就是太子选妃的日子,已经安排妥当,明日午时过后,这事就算正式定下来了。”  

朱见深本来还对儿子成婚之事非常关心,毕竟牵扯到为万贵妃冲喜,但现在听说爱妃的病情已开始转好,顿时失去了兴致,摆摆手道:“看着安排吧。”  

我的万侍都顺利渡过难关了,又不指望东宫成婚后如何,别在朕开心的当口过来没事找事。  

滚吧!  

等覃昌带着仲兰出了乾清宫。  

仲兰急忙解释道:“覃公公,今日万娘娘的病是有所好转,但远没到痊愈的地步,现在说此等话是不是太早了些?”  

覃昌诧异地反问道:“不是伱们太医院的人自己说的,大劫已过去,只剩下慢慢调理了?”  

“这…”  

仲兰迟疑了,半晌后才道,“肝脾之病跟别的病不同,实在难以用常理揣度,凶险也难以预料。  

“只望贵人有天佑吧。”  

翌日清早。  

李孜省还在整理朝服。  

庞顷立在身旁,将一早从宫里流传出来的消息,如实相告。  

“这算怎么个说法?万娘娘的病居然大为好转?太医院的人究竟是怎么说的?就这么转危为安,只等病愈了?”  

李孜省说到这儿,甚至手上的活计都停了下来。  

庞顷道:“暂且不知,回头我就派人去太医院探听虚实…不过万娘娘病情好所好转却不似虚言。若万娘娘真的病愈,或者就这么拖着没什么变化,对道爷您而言都非什么好事。”…。。  

“瞧你说的什么话?难道我是那歹毒心肠的人,非要与天家对着干?”  

李孜省摇头轻笑。  

庞顷试探地问道:“道爷与太子暗中往来,恐不为万娘娘所容…再者只要她健在一天,就会想方设法让陛下易储,至少会让道爷先前的努力付诸东流。”  

李孜省此时才又重新整理衣服,黑着脸,冷声道:“你以为大明要更换东宫太子,有那么容易?  

“天家对太子凉薄,但要易储仍旧是瞻前顾后,唯恐惹来闲言碎语。若太子成了婚,且有朝中大臣支持,再要易储怕就艰难了…  

“咦?来瞻呢?怎么人还没来?”  

庞顷道:“一早就派人去他府上迎接,这会儿应该已在赶来的路上,道爷您是要与他谈过后再入宫?”“这是自然。”  

李孜省正色道,“把前堂收拾一下,我就在那儿接见张来瞻。这次的事,或要全靠他了。”  

张峦一早便惴惴不安地带着张延龄,前去李孜省府上拜会。  

到了李府门口,父子二人从马车上下来,张峦不停地搓着手。  

张延龄也不知道老父亲此举是因为太过寒冷,还是紧张所致,总归今天的张峦状态看上去很不对劲。  

“爹,娘让你多喝两碗姜汤再走,结果你根本不理会…现在这样,你能顶住吗?”  

张延龄关心地问道。  

张峦梗着脖子道:“这都何时了,我这把老骨头有什么好在意的?你娘整天神神叨叨,总不干正事…儿啊,你可不能学她,你是读圣贤书的,千万不要迷信!”  

张延龄一听,只能呵呵了。  

迷信?  

你现在不就是迷信我身后有个大能,可以预言一切吗?  

再说读书,你光是嘴上说说,倒是给我找个老师啊。  

不过想来读不读书无关大局,眼下这当口谁还在意呢?  

先把姐姐的婚姻大事搞定再说!  

张延龄问道:“那爹,先前我教你的那些,你可都记住了?”  

张峦继续搓着手,不安道:“还在回想呢…我现在正在盘算,待会儿见到李侍郎后说话的语气,还有词句的斟酌等等…不是你怎么讲我就怎么说,而在于李侍郎会怎么问,或是他想知道什么。  

“我这边准备得再充分,进去后被他责问几句,紧张之下张嘴乱说,很容易便露出破绽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