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明国师 > 第三百八十五章 认负

第三百八十五章 认负(2/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说的对极了,可这桃子你是如何‘体物’的呢?光是靠看看桃子大小、形状、颜色,闻一闻气味便可以吗?若是这样可以,桃子里面的天理又是什么?”  

看着默然不语的孔希路,姜星火戏谑道:  

“你不会自己‘体物’不明白,就不说话装高手,让我自己靠‘诚’来悟吧?我悟不出来就是我不行,反正你懂你就是不说,不会是这个套路吧?不会吧?”  

孔希路坚持了这么久,终于破防了。  

他的面上闪过一丝羞恼:“汝心不诚,戏谑对圣人言,如何体物?”  

“哈哈哈哈,有趣,有趣!”  

姜星火开怀大笑,好半天才止住声音。  

姜星火摇头叹息道:“说得冠冕堂皇,然而却不曾想到,孔子之后,竟然只有这般水平,与江湖骗子何异?”  

孔希路深吸了一口气,尽量维持平静地回答道:“那你且说来,你是怎么‘体物’这桃子的。”  

姜星火掸了掸青衫道:“可是,是你先问我的啊。”  

孔希路语塞,这个问题确实是他先挑起来的,从“穷理”延伸到“反身而诚”,再到“穷理”的具体办法,这是今日辩经一条脉络极为清晰的主线。  

但孔希路无论如何也没想到,姜星火竟然真的又找了一处理学的死穴严格的来说,这是孔希路的认知盲区,就仿佛道路上的大坑填不上就铺了几块木板凑合,来来往往久了,就以为大坑不存在了,因为以前大家都是这么稀里糊涂过去的,所以孔希路在辩经的时候,下意识地就认为,这里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偏偏,姜星火就是那个走到大坑前揭开木板,然后问孔希路要怎么过的人。  

没有了“诚”这块木板,孔希路也不知道“获取概念→得到天理”这个坑怎么迈过去。  

“便是我问你,你又能答得上来吗?”  

姜星火哪能被他的激将法轻易糊弄过去,只道:  

“答上来如何,答不上来又如何?”  

孔希路神色复杂地瞥了他一眼,随即恢复了镇定自若地姿态,缓缓道:“若是你真能答上来,有切实可行的认知方法,那对于天下儒生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件功绩.反身而诚固然无错,可人至精诚,殊为不易,有更简单的路,自然更好。”  

还在嘴硬。  

不过姜星火需要的也只是他这句话,免得事后不认账。  

旁边一直在紧张地旁听的黄信、李至刚、纪纲三人,也在等待着姜星火的答案。  

“真有答案?”纪纲有些将信将疑。  

虽然纪指挥使以前的学习成绩并不理想,但是不代表他是读死书的人,在上学的时候,纪纲对于理学的认知论,也是有过疑惑的,只不过被先生的“不够诚”给糊弄了过去.如今细细想来,却是年少无知,被人给忽悠了。  

“应该有。”  

刚才纪纲给他透露了“安南”二字,李至刚心情可谓是大落大起,纪纲没必要骗他,既然永乐帝没有放弃他,哪怕是扔到安南,也说明仕途还有转圜的余地,更何况,姜星火也没放弃他,李至刚是很清楚安南这个地方在姜星火的布局里,到底有多么重要的意义,所以对纪纲也是态度立马亲近了不少。  

说回眼前,李至刚也是听过姜星火讲课的,自然对姜星火的能力有所认知,既然姜星火如此信誓旦旦,那说不得就真的有。  

更何况,姜星火可是谪仙临世,为旁人之所不能,实属寻常.远的不说,近的祈雨、以矛盾解太极,这哪是寻常人能做到的?  

所以换做别人若是说自己有办法解决理学认知论的重大缺陷,李至刚肯定嗤之以鼻,但如果这个人是姜星火,李至刚先天就信了几分。  

黄信则是不太相信,毕竟在他看来,这个问题是无解的。  

在众人的期待中,姜星火开口道。  

“所谓‘体物’,无非是两个部分,其一,如何‘体’,也就是如何感知;其二,何为‘物’,也就是事物该如何定义,先不说如何‘体’,这毕竟是人的事情,可你就连桃子这么一个‘物’都不知道该如何定义,难道不觉得惭愧吗?”  

孔希路闻言,嘴唇蠕动了一下,似乎是想要解释,可是最后却只剩下不服气。  

“那依你之见,桃子这‘物’,到底该如何定义?”  

显然,如果姜星火只是嘴上厉害,而拿不出真的东西,孔希路是不可能服气的。  

指点江山谁都会,问题是能不能拿出来办法。  

姜星火又道:“如何定义,那在于‘物’在你眼里,究竟有几种性质?”  

“颜色、气味、形状、大小.如此而已。”  

姜星火的神情中出现了一丝玩味。  

孔希路沉声道:“莫不是你还有别的定义?”  

“自然是有的。”  

姜星火也不逗他,把桃子递给纪纲,用手帕擦了擦手上桃子的绒毛和汁水,缓缓道。  

“依我之见,万事万物,皆可定义为三种性质。”  

“其一,曰本体性。”  

“所谓本体性,便是物体自身本体所固有的,并且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性特质,譬如物体的体积、广延、形相、运动、静止、数目,论物体处于何种状态,这些性质都绝对不能与物体分开,不论物体有何改变或变化,这些性质仍然为物体所保持,这些都是物体天然自带的固有特性,是物体自身所具备的,可以被人的思维所把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