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穿越明朝当暴君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商税大增,确定对外扩张的战略

第四百二十四章 商税大增,确定对外扩张的战略(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没多久,袁可立、熊廷弼、秦良玉、徐光启、毕自严一干人便到了大明园。

“陛下!”

“免礼!”

朱由校说着就背着手往殿外走去:“你们跟朕一起,去军械制造总局,一边巡视一边说事。”

“遵旨!”

大臣们便跟着朱由校一起来了军械制造总局。

而朱由校则带着他们直奔已应用蒸汽机对制枪铁块进行锻造的作坊,且到了这里后,就一边观摩着这些正在工作的蒸汽动力锻压机,一边对自己的重臣们说道:

“据负责军械制造的宋爱卿说,以往的枪管制造即便是熟练的工匠也得一个月,而现在有了这蒸汽动力后,工期已经缩短到比原来的一半还少许多,效率提高的很快,各类火器与刀枪箭驽乃至盔甲这些,所产早已过剩,这个你们比朕更清楚,但你们也清楚,现在从京师到天津,已经是数百万人靠这些军工产业活着,朝中不少权贵都在这里面有入股,减产自然是不行的,只能拿这些东西换些我们更需要的东西回来,比如土地、矿石甚至是人,不然砸在我们手里,就只是一堆废铁!”

“陛下圣明!这方面,臣在这之前也意识到了,只是未想到最好的解决之策,且牵涉甚多,所以未敢擅报。”

毕自严这时候说了一句,然后又道:

“昔日朝廷为使京师数十万流民彻底安稳下来,不仅仅只是赈济一段时间,而据使其继续在运河边挨饿度日,便开办了大量官办作坊使其谋生,不然,要想拿田地出来给他们种,也是一时变不出这么田地来的。”

“没错,如今天冷,北方田地产量早就不足,即便是有这么多田地也没法养活这么多人,使这些流民编为作坊之工人,靠做工谋生,是当时可行的唯一办法,这也是陛下圣明之处,可这也造成了如今产业太大,所产之物太多,以至于卖不完的地步,以臣之见,不如先停用蒸汽机,以使产能不再增加。”

徐光启这时候建议道。

“如此做的话,利润也不会再增加,可想过富贵日子的人是越来越多的,如果停用蒸汽机,就得现有权贵士绅的利分一部分出来给新贵。”

朱由校回道。

“陛下说的是,这个蒸汽机一旦用上来了,就不可能再停下来,还是只能去换些土地、矿石乃至人口回来比较好,不然,就得再来一遍内政改革,总不至于,到时候所有权贵都能如方文正公一样,大公无私的把自己家族所占的官营股额全还给朝廷吧。”

袁可立这时候说道。

徐光启等皆沉默了下来。

朱由校也因此笑了起来。

他当初为把帝国的蛋糕做大,搞了官营产业,也因此培植了一批新权贵,形成了自己的统治基础。

但现在如果不把新发明的蒸汽机推广应用而继续做大蛋糕的话,为了让新增加的人口也过上富裕的生活,他的确得如袁可立所言,再来一遍内政改革,打击因为官营产业而出现的新权贵。

除非这些新权贵能主动把得到的利益吐出来,交还给朝廷。

不过,这何其难,就算本人愿意,其背后的宗族姻亲也不会愿意的。

“袁爱卿所言没错,不用蒸汽机,就相当于一只有十亩田的人家不肯用家里突然多了一锄头去垦荒一样,但家里的人口是在增加的,要想养活后面出生的人,前面出生的人就只能少吃点,与其这样,还不如拿这把锄头去垦荒,这蒸汽机就是我大明现在多了的一把锄头,从我们有了这蒸汽机开始,就注定我大明就必须对外垦荒去,不能再像以前,只守着自己家这一亩三分田来打理。”

朱由校这时候跟着说了一句。

“臣等谨记!”

袁可立等立即回了一句。

“现在你们说说怎么换,我们的军械制造总局每天生产这么多火器,这么多箭矢弓弩,总得换点什么。”

朱由校说道。

“卖给外番?”

徐光启问道。

“卖是可以卖,但也得有所保留,最新的火器是不能卖的,不然就是培养自己的一个强敌。”

朱由校说道。

“如此说,只能先扩军,然后发动将士们去为大明开疆辟土,让将士们去把火器消耗点,而替朝廷换回来土地和人口。”

袁可立说道。

“还有矿产!”

朱由校补充了一句。

接着,朱由校就又问着袁可立等大臣:“新商税现在征收的如何,以及关税方面?”

袁可立回道:“回陛下,如今所征收的商税已达五千余万元银币,关税方面,因新增果阿、长崎、台湾、濠镜、济州五处市舶司,而这三地来往的商船又多,皆卡在各条航线要道上,所以,眼下关税已经增加到每年一千五百多万元银币,两者加起来,早已是如今田赋两倍。”

熊廷弼现在主要精力是在军事上,所以,没怎么关注大明国库收入,如今听袁可立这么说后,激动地没忍住笑着说道:“这还真是没想到,有一天,商税和关税收入竟是田赋两倍。”

秦良玉也有些不解地道:“是啊,没想到会这么多!”

“这么多很正常,那些西洋番在一处叫美洲的地方,把一座座金山银山往自己国家搬,然后带着大把的银子来我大明换各类货物,就算我们把税收的再高,他们啊,都是有钱给的,拿回去后,也有人买得起!这些银币,算是我们逼他们分了一些给我们的,或者是用商品换了来的。”

朱由校心情也不错,所以就亲自替不怎么懂这些事的秦良玉解释起来,不过,为了激励自己大明国内权贵的进取心,他用了比较夸张的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