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1084【惊天战损比】

1084【惊天战损比】(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准备作战,敌人要来了!”  

听到小队长的命令,农祖兴连忙打起精神。  

他是来自泗城州(凌云)的僮人,因为长期跟汉族挨着居住,部落里许多族人都会说汉语。  

他们跟朝廷的关系很微妙。  

大部分时间,都愿意听官府的命令。甚至在前宋之时,还曾出兵出粮,帮助朝廷征讨侬智高,也曾帮助朝廷抵抗安南入侵。  

但遇到官府横征暴敛时,他们又有可能叛乱,并且从官民矛盾转为民族矛盾,认为山下那些汉人都是该杀的坏蛋。  

现在的大明朝廷,极受僮人各部拥护。  

他们连宋徽宗时期的官府,都能忍着一直没叛乱。现在吏治变得更好了,盘剥没以前那么重了,而且还教他们种玉米红薯,自然而然认为大明天子是好皇帝。  

因此,这些部落积极参军!  

他们在前宋时也当兵,从王安石变法开始编为保甲,协助广西官府平定两广叛乱。  

而今却是能加入正规军了,可惜募兵名额不多,非汉人士兵的比例不得超过15。  

这让一些僮人非常失望,因为给大明朝廷当兵,可比在山里刨地更有奔头。  

吃得更好,挣得更多,还有机会当官。  

已经有僮人被提拔为百人将了,听说按照战功可以升得更高,但因为不识字被卡了晋升。  

广西将领皆称僮人士兵好用,翻山越岭如履平地,吃苦耐劳还扛得住疾病。因此都想多征募一些僮兵,杨再兴同样有这想法,已经连续给朝廷打了两年申请。  

“来了,来了!”  

农祖兴面临的第一拨敌人,是来自阿宁部的蛮兵。  

后世的安宁市,名字就源于阿宁部,阿宁取谐音变成安宁。  

持圆形藤牌、拿两尺短刀的阿宁蛮兵,猫着腰冲在前排爬山。后面跟着一些阿宁部矛手,间杂着一些阿宁部弓手。  

这些蛮兵也有丰富的山地作战经验,阵型源于山间狩猎,渐渐就演化为了军阵。  

阵型比较散,士兵间距三米以上。  

在并不陡峭的山坡上,阿宁部蛮兵攀登得飞快。  

“砰砰砰砰!”  

火器版鸳鸯阵里的燧发枪手,开始瞄准敌人自由射击。  

阿宁蛮兵手里的藤牌根本挡不住,被火枪居高临下打得不断翻倒。  

眼见藤牌手大量阵亡,阿宁蛮兵心惊胆战。他们硬着头皮又攀登了几米,由于伤亡不断增加,终于扛不住死亡恐惧转身逃跑。  

手握长枪的农祖兴,顿时身体放松下来,脸上重新出现笑容,跟自己的同袍打赌道:“你们说,敌人什么时候能杀到面前来近战?”  

“怎么也得攻六七次。”旁边的镗钯手丁满笑道。  

农祖兴说:“我估计要十次以上。要不要赌?”  

“赌什么?”丁满问。  

农祖兴道:“输了的请喝苞谷酒。”  

丁满说:“好。”  

明军只在操练、行军、打仗期间禁酒,其余时候都不管是否饮酒的。  

很快,敌军的第二次进攻来了,同样冲到一半就被火枪打回去。  

双方都在试探。  

高贞寿在观察明军的兵力布置,杨再兴在掂量大理兵的战斗力和士气。  

没啥士气可言!  

高氏诸侯内斗,导致大理国力严重消耗,军队的待遇那是越来越差了。  

而且,东有三十七蛮部作乱,甚至占据石城郡而独立建国。南有金齿蛮作乱,把西双版纳和普洱给夺去。  

大理军队连这些失地都无法收复,连那些蛮夷都不敢去征讨,能有什么战斗力和士气?  

接连攻山数次不利,高贞寿把将领们叫来说:“攻山战死之人,家里抚恤五贯。拿下山寨外围石墙,先登者赏赐五百贯,跟随登墙者奖励二十贯。若是拿下第二道石墙,先登者赏赐一千贯,跟随登墙者赏赐五十贯!”  

大理国的许多部落,还在以物易物,甚至用贝壳做货币。  

但铜钱也是极多的。  

杨再兴也派人去给将领们传令:“可以再放近一点,等敌军溃逃时,趁势追杀一阵。但追得接近山脚,或者遇到接应的敌军,就迅速退回来继续守石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而且,高贞寿这次动用了自己的族兵。  

大理国的兵种,有常备军、乡兵和夷兵三种。  

常备军,类似宋朝的禁军和厢军。  

乡兵和夷兵,跟宋朝一样,都是临时征召的。  

由于待遇越来越差,这些兵都不愿意打仗了,因此真正的精锐是诸侯私兵。  

也可以理解为将领们的“家丁”!  

却见高贞寿一次性投入两百私兵,军官以上皆着铁甲,普通士兵亦有皮甲,且皮甲的关键部位还有铁片。  

他们让杂兵先去攻山,试图消耗明军的子弹和火药,自己躲在后面抓准时机进攻。  

山寨的北边和东边,到处是大理国的进攻部队,两百私兵藏在其间还真不好发现…嗯,很快就被发现了。  

有望远镜,这种把戏更容易暴露。  

一个瞭望手对身后的哨兵说:“快去报告,东北方混进来一支敌军精锐。全员着甲,军将铁甲,士卒皮甲。”  

不到片刻,二十门虎蹲炮被抬过去,几支预备队也行动起来。  

那边的杂兵被击溃了两拨,明军逐渐减少开枪频率,最后只是零星的开几枪而已。  

“明军没有药子了!”  

“随我杀!”  

此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