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897【留学生】

0897【留学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再次踏上大明国土,杜英武是极为愤恨的。  

且不说他前次出使受尽羞辱,只说杨再兴干的那些事儿,就足够杜英武记恨大明一辈子。  

杨再兴调来李合戎的广西驻防军,打通从谅山到升龙府一线。接着又把邕州土兵调来,驻防军驻扎在沿线大城,土兵驻扎于沿线小城。  

然后,就开始掳走升龙府百姓,前后足足持续三个多月,平均每月押送三万百姓!  

这可不是什么国内移民,待遇连大明流犯都不如。  

沿途多有逃亡和死伤,能活着走到谅山的升龙府百姓,十万人里面只有七八万而已,等到了广西境内就只剩六七万。  

安南国的太尉杨英饵,还试图袭击负责押送的明军。  

结果一万多安南军队,伏击两千大明野战军,反被明军打得大败而逃。  

并且,明军死伤仅百余人而已。  

倒是被掳来的安南百姓,趁着两军交战逃跑了数千。  

等杨再兴离开之后,杜英武率兵回去接收升龙府。整个城市只剩千余户,很多还是得知明军撤兵,才拖家带口跑回来的。  

“姐姐,前面就是洛阳了。”杜英武走进船舱说。  

杜太后叹息:“以我一人,若能换来两国修好,也算是为子孙积德了。”  

杜英武咬牙切齿道:“此仇必报!”  

姐弟俩之所以这么说,除了升龙府被掳掠一空,还因为沿途情况特别凄惨。  

大明野战军和驻防军的军纪尚可,邕州土兵在安南跟土匪没区别。这些来自广西的蛮族土兵,被派去驻守沿途小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把安南百姓祸祸得不轻。  

还有安南自己的溃兵,以及逃走的被掳百姓,也在那一带四处抢劫。如此这般恶行,也全被算在明军头上。  

从升龙府到谅山,沿线区域十室九空!  

被杀死的百姓不多,主要是吓得逃离家乡了。  

杜太后叮嘱道:“你回国之后,定要好生辅佐我儿。此战他威望大跌,国中大族蠢蠢欲动,幸好还有杨英饵稳住局面。”  

“我省得。”杜英武说道。  

太尉杨英饵接连吃败仗,还让明军攻入升龙府。  

国主李阳焕并未趁机削他兵权,反而继续委以重任。这让杨英饵感恩戴德,积极收拢残兵镇压乱民,同时也让国中势力不敢妄动。  

渐渐的,骂名都让杨英饵背了,国主李阳焕反而稳坐江山。  

杜英武由于击败占城、真腊联军,而且还攻陷了占城的乌州,这次被提拔为殿前司马步兵都指挥使。  

安南禁军就此被杜英武掌控,等他成功出使大明回国,估计还要被授予爵位。  

殿前司都指挥啊,安南的李朝开国君主,黄袍加身时就是这个职务!  

杜英武口中说着“此仇必报”,心里想的却是外甥早死,留下孤儿寡母他再摄政。  

到那个时候,是做摄政王,还是黄袍加身,他可以自由选择。  

当日下午,官船抵达洛阳。  

安南使节团被引去四方馆,这次没带什么瑞兽,只进贡了许多财货。  

鸿胪寺官员过来接待,带走了安南的请封国书,意味着大明将正式册封安南国王。  

翌日,西夏使节曹抟住进来,换走了原来的驻明使节。  

杜太后透过圆拱门观察外面,问道:“那些也是大明的番邦使臣吗?”  

杜英武说道:“我打听过了,是西夏的新派使臣。西夏使臣长期住在四方馆,两三年就要换一個正使。似乎这还是个肥差,西夏官员抢着来明国常驻。”  

杜太后感慨道:“看来西夏与大明邦交极好,但愿我大越与大明也能如此。”  

邦交极好的西夏使者,当天就被鸿胪寺官员怒斥。  

“西夏牧民再敢越界,若是没有纠纷还好,如果伤及我大明边民,必定派大军讨伐西夏!”  

“不敢,我国一定严格约束边民。”  

西夏使者曹抟连忙赔笑脸。  

曹抟是西夏曹贤妃的幼弟,西夏太子的舅舅,西夏前太尉的孙子。  

他的祖宗,是归义军节度使曹议金(张议潮的外孙婿)。  

曹抟说道:“此次纯属边民愚钝,不小心越了大明国境,我主已严厉惩罚那些边民。”  

好不容易把鸿胪寺官员送走,曹抟回到院中唉声叹气。  

大明太坏了,自己边境人口不足,竟然诱招西夏边民!  

西夏能种粮食的地方,就那么三四处而已。  

其中一处,就是从横山到天都山,再到兰州那一线。对于大明、大宋来说,那里是贫瘠边境,可对西夏而言却是可耕可牧的沃土。  

北宋修筑寨堡蚕食过去,大明又收复了北宋地盘,严重压缩西夏的战略空间,而且导致西夏的产粮数量减少。  

西夏边境的牧民、农民愈发穷困,而大明竟然通过走私商人,宣传更加优惠的税收政策。  

首先尝试越境的是农牧奴隶,他们受不了愈发严重的剥削,想尽办法逃到大明地界。结果立即被安置落户,还分给田产和牲畜,直接从奴隶变成自耕农。  

紧接着,西夏边境的穷困农牧民,也陆陆续续越境投靠大明。  

这些人没有什么国家民族认同感,他们以前夹在北宋和西夏之间,每次打仗都要遭殃。要么给西夏当兵,要么给北宋当兵,不论给谁当兵都是炮灰。  

现在大明国力更强,而且还善待百姓,西夏边民直接用脚投票就跑来了。  

失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