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844【奇葩年号】

0844【奇葩年号】(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士集体去换官服时,这个青年引来一众侧目。  

这张答卷的文笔相对朴实,而且典故也不多,能被皇帝看到实属不易。  

能参加殿试的士子都很聪明,他们拿到题目之后,第一反应就跟年号对上。  

李中的酒量极好,来者不拒。  

该考生还分析地理环境的影响,阐述即便是吐蕃族内部,风俗习惯也就极大差异。以农耕为主的吐蕃族,跟那些以放牧为生的吐蕃族,在服装、婚姻等习俗上就有巨大差异。  

一个北宋的边境番兵,正常而言属于炮灰。儿子居然做了低级将领,孙子竟然有钱读书科举,这太不符合常理了。  

李中,字至诚,陕西湟州人。  

前几名都写得文采斐然,而且论点鲜明、论据充分。内容都差不多,只不过侧重点不同,无非是族源血脉、武力征服、德治教化等等。  

一直发展衍化到宋代,“复兴”始终特指重振宗庙、社稷、国祚。  

他靠着物理、数学等科目拉分,终于在陕西考上举人。今年会试也排名靠后,勉强踩着尾巴才没落榜。  

传胪大典。  

以上这些,其实还不算什么。  

到了李中他爹的时候,被调去河湟担任低级将领,开始悄悄跟黄头回鹘做生意。  

五胡乱华之后,更是被赋予特殊意义。  

李中老老实实回答:“回禀陛下,家祖父是回鹘人,家祖母是吐蕃人,曾祖父是…是党项人。不过,家母是汉人,家祖母的祖上也可能是汉人。”  

内阁和礼部好一通研究,认为“复兴”的词源来自《左传》,不过当时还写做“兴复”。  

继而又讨论汉人吐蕃化的过程,武力征服是个最大的前提。当地汉人迫于强权,为了生存主动向吐蕃族靠拢,模仿吐蕃族的服饰和风俗。而且长期不接受教化,失去了汉人的语言和文字。  

这个在朱国祥看来非常儿戏的年号,朝中重臣居然无人反对,甚至觉得皇帝陛下拥有宏图大志。  

所有新科进士都得到初授官,拜谢皇帝排队退出。  

几位阅卷大臣,表情都有点诡异。  

朱铭喊道:“状元郎近前来。”  

就这破成绩,突然做了状元是什么鬼?  

“复兴中华”四个字,朱国祥已经听得耳朵起茧了,但文武百官却是第一次见到。  

今年的榜眼,是福建莆田人黄公度,历史上他在南宋考中了状元。  

街道两旁全是欢呼声,李中梦游般骑马走完全程。  

参拜皇帝之后,平身排队站立。  

朱铭仔细打量:“你祖上是哪族的?”  

今年的殿试题目,翻译成白话就是:“上古神州有诸夏,也有蛮夷戎狄。那时的中国,特指中原一丢丢。现在的中国,已经北抵大漠、南至沧海。那时的蛮夷戎狄,后代很多都变成中国人。他们居住的土地,也都已经成了中国。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眼眶稍显凹陷、鼻梁也很高的青年,被叫到最前面独占鳌头。  

大明复兴中华元年,西元1133年。  

至于西夏使者,得知大明使用这个年号,第一反应是感到恐慌不安。  

但殿试文章基本不外露,反正不存在落榜,只是重新排名而已。  

民族构成好复杂!  

朱铭并未继续探究,因为肯定有问题。  

因此想以“复兴”为年号,必须再加特定词汇,否则在国朝初立时反而有负面含义。  

暂时还没有民族复兴、产业复兴、文化复兴等词义。  

会试文章必须公布,以此展示科举的公平性,杜绝有垃圾文章被打高分。甚至印刷成册,让天下士子学习观摩。  

“中国之外,亦有汉唐故土未复。是否该收复故土,又该如何统治那里的各族?”  

这一桌的新科进士听完,基本确定了两件事:  

第一,这位状元的儒学造诣很差,辞章典故也不精通,放在南方估计中举都困难。  

第二,这位状元的殿试文章,某些内容获得了皇帝认可。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