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841【按流程走】

0841【按流程走】(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前往金国上京的明军是一万,返回的时候却只有五千——在自愿驻扎安东都护府的将士到齐之前,还得留足兵力给李成震慑各部。  

刘豫全家被反绑双手,随着军队一路南下。  

他旁边是伪宋傀儡太后和皇帝,这小皇帝已经成年了。  

更前方是同样被绑着的吴乞买,以及吴乞买的皇后和嫔妃。  

还有大车小车的史料典籍,不但包含辽国的全套史料,还有金国前几年的自修国史。  

契丹和女真文字虽然要废除,但两国史料却必须收集起来。  

前几天还开了大朝会。  

张玄征见到马扩就哭嚎:“马先生,我实在是有罪,能否帮忙美言几句?我一定洗心革面,从此在大明做清官廉吏!马先生,看在昔日的情分上,你就帮帮忙吧…”  

陈规冷笑:“此人仗着陛下的恩遇,又在本地人脉极广,竟然悄悄扣留隐匿农奴。各族共计三千多农奴,被藏起来不给编户分田。不仅张玄征被抓,参与此事的渤海望族,全都被我抓进了大牢。”  

这是正常的处置方法。  

由于他的官声极好,李宝并未为难,只是勒令其解散部队。  

而亡国之君,也有一套流程。给个空头爵位,再赐一个宅子软禁。  

吴乞买幸灾乐祸,怒骂道:“逆贼,你们全都活该。以为叛金降明就能保住富贵?贼明的朱皇帝刻薄寡恩,你们立下献城大功,照样逃不掉杀头的下场!”  

却没想到,这次居然被调来做辽宁左布政。  

从旅顺坐船去山东,每次在城外歇息时,都有大量百姓跑来围观,隔得老远把吴乞买当猴子看。  

先是统兵豪帅被杀,接着又被分家析产,还有好多被分拆迁往河北、沈州、咸平。一连串操作下来,各大望族已经变成一盘散沙。  

甚至“病死”之后,都不会引起关注,必然死得悄无声息,然后在史书上留下几个字:某某年,病亡。  

马扩抿嘴一笑。  

除了那些自治部落之外,从漠南草原到黑龙江,但凡是被编户齐民的,必须把契丹、女真发型剃掉。  

基本肯定,但略有微词。  

胡安国继续说:“前宋的公主,这几年陆续成年好几位,也是应当全部纳入后宫的。陛下仁慈,允她们自己在民间婚配。但哪里有人敢娶?趁着金国嫔妃、公主进京,旧宋公主也当一并纳入后宫!”  

汉族、渤海族文官,历经辽金两朝而不倒,最后却倒在大明御史之手。  

辽宁左布政使陈规,带着官吏出城迎接。  

众人来到辽阳时,积雪已经化尽,交替迁徙安置的各族百姓正在耕种。  

不管怎样,渤海望族完蛋了。  

他先是在大明做地方官,因政绩卓著迅速升迁,继而又自请调去工部,学习并研发燧发枪。正因研发燧发枪的经历,陈规跟花荣混得很熟。  

陈规,被誉为“管形火器鼻祖”。  

甚至有可能是永远无法见到皇帝的宫女,只负责在宫中打杂而已。  

在辽国时如此,在金国时如此,在大明为何不能如此?  

队伍启程,张玄征这帮人,跟吴乞买相距不远。  

纥石烈良弼此时戴着帽子,把刚刚剃成的光头掩盖起来。  

马扩由衷佩服:“陈先生胆识过人啊!”  

这不废话吗?  

以区区县令之身,招募几百個民兵,就敢进京勤王的人,会怕这些渤海大族闹事儿?  

粮够就打,没粮就撤。  

朱铭比他们早一个月回京,已经提前得知马扩的操作。  

他自幼熟读兵书,明法科进士出身。  

张玄征欲言又止,实在不知该说什么。  

服装方面,右衽、对襟、圆领都行,唯独左衽被严厉禁止。  

刘锜带兵到顺昌之后,第一件事就问粮草有多少。  

但他为人耿介、做官清廉,五十岁了还是县令,一直都无法升官,投靠宋徽宗能讨什么好?第一年就得罪了宠臣,被贬去广西做官,气得陈规直接辞职不干。  

朱铭说道:“那就赐吴乞买安乐公,再赏赐开封宅院一套。”  

先剃成光头,再慢慢蓄发。  

入城之后,马扩问道:“辽宁可还安稳?”  

直至东南小朝廷覆灭,陈规才被好友举荐。  

陈规说道:“没被迁走的辽阳大族,这段时间人心浮动。”  

“他们还想闹事?”马扩惊讶道。  

当时的顺昌城防,也是刘锜和陈规一起布置的。  

陈规微微一笑,拱手说:“花将军,好久不见。”  

根据多年的守城经验,陈规后来写下《守城录》四卷,其中包含喷火枪的使用——把火药装在竹管内,喷出火焰烧毁敌军攻城器械。  

陈规说道:“我把张玄征抓了,此时还关押在大牢里。你们既然要回京,就把这人一并带走。”  

一直养着也行,突然“病死”亦可,反正不能公然杀掉。  

前宋和前金的所谓贵女,这次也一并纳入后宫。  

纥石烈志宁、白彦恭、完颜宗磐等人,是自愿留下来编户齐民的。  

后来的顺昌大捷,击败金兀术十万金兵,刘锜的指挥自然最为关键。但也多亏了陈规提前布置,他一到顺昌就扩建粮仓,并且分遣官吏四处购粮,又用金银布匹换取路过的漕粮。  

小小年纪,纥石烈良弼已在上京担任教授,专门教贵族子弟学习女真文字——他有两百多个学生。  

朱铭没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