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585【稀奇古怪的科举考题】

0585【稀奇古怪的科举考题】(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能够背下来,但此时此刻却有些已经忘了。  

幸好朝廷也知道这种情况,《大学》和《中庸》仅各考一题。  

并且,不必按照太子的注疏作答,避免没认真学过的考生被拉分太多。  

总的来说,这届科举只是一个过渡。  

李公鉴搜肠刮肚,好歹把两篇文章写完,反复修改之后感觉没问题,这才小心翼翼誊抄上去。  

傍晚,天色越来越暗,还有考生在奋笔疾书。  

不给蜡烛,直接收卷。  

因为现在的蜡烛价钱很贵,不像明清两朝那样便宜。  

北宋初年,寇准在家只点蜡烛,不喜欢点油灯,竟被欧阳修批评生活作风有问题。  

妥妥的奢侈品!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到了北宋末年的时候,根据质量的好坏,一根蜡烛大概价值100文到500文。  

两根品质上佳的蜡烛烧完,等于一贯钱就没了,就连官员也不敢天天用啊。  

晚上就在考场睡觉,吃喝拉撒都在这里。  

翌日继续。  

今天考五经,考试内容不变。  

第三日,考数学、物理、公文写作。  

李公鉴先把公文写作搞定,看着数学和物理一阵头疼。  

可以用皇帝、太子的新式数学解题,也可以使用自古以来的传统算术。  

第一道题,鸡兔同笼。  

李公鉴虽然学过传统算术,也仅限于九九乘法表之类。他脑子都给搞炸了,反复给出不同数据,一组一组计算对比,硬生生把答案给凑出来。  

第二道题,计算不规则土地的实际面积。  

李公鉴已经抓瞎。  

正方形、长方形面积他会算,不规则土地咋算啊?  

毕竟是在江西卷出来的举人,在磨磨蹭蹭大半个小时之后,李公鉴竟然自己悟出辅助线,把那块土地拆分成几个规则图形。  

第三道题,一桶置于无风平地,它受到了哪些力?  

李公鉴抓耳挠腮,没活人也没牲畜来碰,一个水桶能受什么力?  

李公鉴对于力的理解,大概就是人或畜的力气,再发散一些便是风力、水力。  

严重超纲了!  

第四道题,用两铁棍撬锁,一棍一尺长,一棍两尺长,哪个更为省力?  

李公鉴已经彻底懵逼,感觉出题者就是个神经病。  

老子是来科举做官的,又不是考试去当盗贼,怎么连撬锁的技巧也要考?  

数学、物理的出题者,正是为宋徽宗编道藏的黄裳。  

这位老兄已经学完《道用策》,除了农学懒得去研究,其他知识都掌握得不错。  

黄裳生怕考生答不出,因此刻意降低难度。  

李公鉴仔细思索好半天,突然有了主意。  

他拿出备用的毛笔,将吃饭的碗倒扣在桌上。把毛笔压在碗下,先用半截毛笔去撬,再用整支毛笔去撬。  

反复试验体会力道之后,李公鉴笑嘻嘻写出答案。  

胡铨常年跟着萧楚求学,乱七八糟的杂学,那是学了一大堆。近两个月,还翻阅了《道用策》,各种考题轻轻松松答出。  

李公懋虽然没有学过这些,但表现得非常神奇。  

他不像族弟那样需要做实验,完全通过脑海中的想象,再结合日常生活体验,居然也能把考题给答对。  

最后一天,考核策论。  

一道论题,三道策题,跟旧宋的礼部试相同。  

但具容却更实际,既有对大问题的思考,也有对现实工作的阐述。  

比如某地灾荒,题目给出剩余存粮多少,维持原本秩序需要多少粮,而逃荒的饥民又需要多少粮。饥民当中还有人想要作乱,该如何救济饥民,又如何避免或弹压民乱。  

这种题目是发散的,可以超出所给材料答题。  

甚至可以追溯到受灾之前,说自己通过某些现象,预感到今年会有灾荒,因此提前做出各种部署等等——此类答题方式,很少有考生会想到,一旦写出来肯定得高分。  

四天考试结束,无数举子离开贡院,很多人都显得失魂落魄。  

他们快被考哭了!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