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544【赵桓的思想觉悟】

0544【赵桓的思想觉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开封城很大,因此钟鼓楼不止一处。  

隋唐宋元四朝,皇城里也有钟鼓楼,不知明代咋就给取消了。  

一个月误差两刻的时钟,朱铭感觉已经很精确,于是下令再制作两台大摆钟,分别置于钟楼和鼓楼之上。已经做好的那一台摆钟,则放置于大庆殿,用于君臣参加朝会时报时。  

开封的钟鼓楼为东西布局,鼓楼在东,钟楼在西。  

那是非常高的两层建筑,基座完全是城墙模样,下方还有一道过街拱门,算上石砌基座实际有三层。  

朱铭打算搞那种四面钟,四个方向都能看到。  

他问王道士会不会很困难,得到的答案却是:设计制造四个钟面,比加一根分针简单多了…  

反而是钟楼的中式房顶,不适合安装这玩意儿。  

晚清民国时期,也有类似烦恼。  

其解决办法极为粗暴,直接在钟鼓楼的房顶开洞,修一座小型西式钟塔上去。眨眼一看,就仿佛传统钟楼的天灵盖,骨质增生猛地长出一根独角。  

巨丑无比!  

但胜在省钱省事儿。  

朱铭当然用不着省事儿,让专业人士去费脑筋便是。得益于宋徽宗大兴土木,锻炼出许多优质建筑师和工匠。  

工部那边很快给出设计,收窄钟楼的顶层屋宇,继续往上面再盖三层。  

逐层越收越窄,如同佛塔一般。  

不知从哪天开始,东京市民猛地发现,鼓楼的鼓它不响了,每天只能听到钟楼敲钟。  

仔细打听才知道,鼓楼正在拆了上层重建。  

大家都没放在心上,他们被宋徽宗折腾习惯了,只要别强拆民居就没人在意。  

在成品摆钟搬去大庆殿之前,还就近弄到东宫放了几天。  

朱铭的妻儿们都来看热闹,觉得这个东西非常新鲜。  

“这针为何一直能走?”折艳绣蹲在摆钟面前,看了半天忍不住发问。  

朱铭简单解释说:“那个摆来摆去的东西,叫做单摆。如果空气和机械没有阻力,它就能一直摆动个不停,为这个摆钟带来动力。旁边像秤砣一样的东西,叫做重锤。把重锤拉起来,它就有往下坠的力,用来补偿单摆受到的摩擦阻力。”  

折艳绣眨眨眼,仿佛听懂了,又仿佛啥都没懂。  

“我知道摩擦力,皇爷爷讲过!”已经七岁的庶长子朱康举起小手。  

朱铭问道:“你还知道什么?”  

朱康回答:“皇爷爷说,我的玩具木球滚出去,如果没摩擦力就一直滚,受了摩擦力才会停下来。”  

“哈哈哈!”朱铭不由大笑。  

郑元仪站在旁边笑容满面,她的这个儿子,从小聪明伶俐,极受朱国祥、朱铭父子宠爱。  

反观张锦屏所生的嫡子朱洋,看起来就呆呆的,平时都不怎说话。  

两相比较,郑元仪难免生出别样心思。  

其他侧妃就没那么多想法,反正皇太孙肯定轮不到她们的孩子。  

张锦屏说:“妾身近年来一直在学物理,却是还没有学过单摆,不知用到的是什么原理。”  

“拿纸笔来,我画给你看。”朱铭说道。  

张锦屏立即让宫女捧来纸笔,轻轻松松就把朱铭的注意力吸引过去。  

郑元仪颇为无奈,她实在不懂那些学问。  

李师师微笑坐在旁边,跟裴嫦娥低声交谈,似乎完全没注意到有人争宠。  

种妙蕴却立于张锦屏身旁,耐心听着朱铭讲单摆原理。  

折艳绣也听了一阵,听得直打哈欠,拉着赵福金、赵富金去玩球。  

赵福金一步三回头,她的兄弟已耕种半年,也不知现在过得如何。她很想亲自去郊外看看,却又不知如何跟朱铭开口。  

这些女人,平时不常聚在一起,私下已形成了几个小团体。  

朱铭眼里其实都看得明白,他把单摆原理讲完,招来随侍太监说:“两位赵夫人,让她们选个日子出城逛逛。不必太张扬,带一队侍卫和几个近侍即可。”  

“是!”  

太监名叫李画,这当然不是本名,入宫之后自己起的。  

他在旧宋的职务是“寄班小底”,隶属于内侍省寄班,具体是负责跑腿儿的,比如帮皇帝传达急诏之类。  

而且属于跑腿当中的最底层,排前面的还有供奉、侍禁、殿直、奉职。稍微有好处的跑腿工作,早被其他太监给抢光了,轮到他时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所接洽者也全是不受宠的嫔妃。  

却不想因祸得福,竟成了新朝太子的近侍。  

可惜这位太子虽然厉害,却不让太监插手正事,李画心中万分叹息。  

他一路跑去给赵家姐妹传话:“两位夫人,太子允你们择日出宫,带些近侍和一队侍卫,排场不要太过张扬。”  

赵福金大喜,拿出一些赏钱说:“有劳大官传话。”  

李画连忙说:“不敢当大官之称。”  

朱国祥、朱铭父子,虽然进行了各种改革,但在称呼上面懒得去变。比如嫔妃和太监,依旧沿用北宋旧称。  

赵福金、赵富金这种太子侧妃,封号是“某某郡夫人”。  

至于“大官”,是对高级太监的敬称。  

还有“阁长”,是对中级太监的敬称。  

“中贵人”则是外臣对所有太监的敬称,类似敬称另有“中使”、“天使”、“日边人”等等。  

赵福金迫不及待,第二天早晨,便带着妹妹出宫。  

她们乘坐车辇,带上几个宫女太监,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