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穿越指南 > 0217【蒸蒸日上】

0217【蒸蒸日上】(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手,小女孩就哭起来,朝着沈有容张开双臂:“妈妈,妈妈…”  

爸妈之称远早于爹娘,符合婴儿的发音习惯。  

宋人更习惯于称呼爹妈,而不是爹娘。(南宋赵彦卫《云麓漫钞》:今人呼父曰爹…岂唐人又称母为阿八?今人则曰妈。)  

郑元仪连忙把安安抱起,哄了几下终于消停,笑着说:“大兄吓到安安了。”  

田二妻子坐在边角,好奇问起东京的风俗事物。  

郑元仪说道:“东京百姓多烧石炭,少用木柴和木炭,大郎还做成了探花炉、探花煤卖予他们。”  

张广道的妻子江二娘问:“石炭是怎模样?”  

郑元仪解释说:“就是黑色的石头,能燃烧起来。”  

村里的女眷纷纷惊叹,觉得东京就是不一样,连生活做饭都用石头。  

又聊起许多物什,说到相国寺经常有上万人玩耍时,田三妻子突然问:“恁多人逛庙会,茅房不够咋办?”  

郑元仪捂嘴一笑,说道:“东京城里有许多茅房,给钱就能进去。相国寺还有大茅房,占地足一亩,分男间和女间。里面有熏香,每日打扫,半点也不臭。还有炭炉生火,冬天也不冷。上方悬着竹竿,唤作净竿,衣服、口袋、篮子皆可挂在净竿上。还备有热水净手,放着皂角等物。进去之后,先要脱鞋。地面铺有木板,每日擦拭,不染灰尘。”  

村里的妇人啧啧称奇,进茅房先脱鞋,里面得多干净啊。  

事实上,朱铭第一次进相国寺的高档厕所,也被里面的情况给吓了一跳。  

除了没有自动冲水系统和厕纸,跟现代厕所几乎没啥区别,就连蹲位两边的隔板都齐备。  

嗯…收费挺贵的,穷人只能去普通厕所。  

江二姐笑道:“若是朱相公把娘子接去东京,沈娘子也能享用那般大茅房咧。”  

沈有容哭笑不得:“茅房有甚好享用的。”  

田二妻子接腔:“脱鞋进去也不脏的茅房,怕是连洋州都没有,不是享受是什么?”  

朱铭有些无语,这帮老娘们儿,关注点咋那么奇特?  

当晚宴饮自不必说,翌日起床,朱铭召集村里的干部开会。  

名义上的村长依旧是朱国祥,沈有容代行村长之职,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其实由张广道和余善微帮着出主意。有人管教育,有人管制茶,有人管外贸,有人管水利…都是朱国祥安排好的。  

跟官府一样,村里统计的是户数,共有五百余户,算上小孩儿已突破两千人。  

张广道跑去陕西走私茶叶,每趟都能带回一二十个,全是逃进终南山的陕西百姓。  

虽然依旧称呼为大明村,其实早就不能算自然村落。按照聚居地划分,应该有三个村、一个草市才对。  

村里的账目暂时公私不分,因为主要收入来源,是茶山和制茶作坊,那些全是朱家父子的私产。可朱家私产赚来的钱,又多用于公共事务,持续性投入在移民安置和水利建设上。  

根本没法区分,也实在分不清楚,初期只能这样野蛮发展。  

张广道说:“刘家可用。”  

朱铭听懂了这句话的隐藏意思,刘家被官府逼得破产,属于非法逃户,思想上可以接受造反。而且,刘家的识字者也多足有八个呢。  

朱铭安排道:“孟昭不用再管村学,今后专心执掌户籍田册。选个学问还不错的刘家人,去村学里面做老师。至于那个刘师仁,跟随我去金州赴任。新来的乱民,安置在更下游开荒,选个刘家人去做保长。”  

张广道又说:“俺去陕西贩茶,沿途结识许多好汉,都在终南山里落草。”  

朱铭莞尔一笑,那些自然是绿林好汉,靠打家劫舍为生。今后可以招募,但不能太过信任,得好生约束一番,不服管教的便按盗贼正法。  

又问及村里具体情况,朱铭发现还算和睦。  

大明村暂时禁止土地买卖,想要土地,可以自行垦荒。有困难的村民,可以低息贷款,帮助他们度过难关。  

狗屁倒灶的琐事也有,多为邻里纠纷,最严重的无非耕种过界。  

偷盗事件发生过几起,视其所盗财货多寡,让他们在兴修水利时服役,不给工钱,吃的也得自己解决。而且,偷盗者的家人,不准参加村中保安队。  

村干部暂时还没有贪污的,因为每月都要查账,鱼肉村民者,先得试试张广道的刀子。  

徇私者肯定有,利用职务之便,在农忙时先租给某家耕牛,坝场先让某家晒粮食等等。又或者在挖渠挖塘时,给关系好的多添半碗饭。虽然影响不好,但还在可接受范围内。  

事无巨细,朱铭都问了一遍,对张广道说:“明日召集村勇,我看看他们可有疏于操练。”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