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四百七十一章 坑原来在这里

第四百七十一章 坑原来在这里(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钰刚。  

“包,维克,要不你们也讲述一下你们的观点如何?”  

“据我所知,你们对于东大的态度很友好,甚至可以说看好。”  

“维克还跟他们一位大人物的后代有着很不错的交情,维克你似乎提前在向那边布局?”  

大卫洛克菲勒此刻饶有兴趣的冲着李长河问道。  

李长河笑着点点头:“不错,不过让我伯父先讲吧。”  

他跟林远的合作关系,本来就是要放在明面上的,尤其是在他把林远介绍给加州的军火商巴克里维尔之后,这种关系根本就瞒不住。  

所以大卫洛克菲勒知道,李长河一点都不奇怪。  

他现在思索的是,等会他该讲什么?  

妈的,这种会议,他其实不管讲什么,对于李长河本身来说,都是一个大坑。  

老家伙这是玩了一手反间计啊!  

只要对方把他参与这种神秘集会的消息放出去,国内那边只要知道了,一定会对李长河产生戒备心理,甚至有的部门或许还会多加防范。  

这就跟三国里面周瑜反间蒋干盗书一样,玩的就是心理战术。  

重要的不是李长河今天真正讲了什么,而是上面相信李长河到底讲了多少?  

这要真是个这个时代的人物,就洛克菲勒这一手,绝对能把李长河玩死。  

不管对方查没查到李长河的真实身份,只要把Victor参与三边委员会高层会议的消息放出去,京城就一定会对李长河产生戒备心理,对他提供的信息,恐怕要多方确认。  

这都不用考虑,情报工作必然要求这么的仔细和谨慎。  

好在李长河不是一般人,他到时候,会用煌煌大势的世界运转,去搞定这些。  

不过今天在这里,也得认真对待。  

老家伙问他,保不齐有别的目的,比如说验证他的思路。  

所以等会讲述的时候,不能说的太浅,也不能说的太深。  

说的太浅了,明显有问题,毕竟港岛离的那么近,他这么天才的人物,看事情不可能那么浅显。  

但是说的太深了也不行,一帮老白男都是死精死精的精英人物,万一透露的消息过多,这帮人保不齐会抓住什么机会?  

而此时,包钰刚也讲完了他的结论。  

老包当然是站东大这边,说了很多东大的好话和信息。  

而大卫洛克菲勒此刻则是笑着看向了李长河。  

“维克,到你了,你是怎么认为的?”  

李长河没有犹豫,微笑着说道:“毫无疑问,如果让我选,我肯定选择京城,因为本身,我对苏联了解不算多。”  

“那就直接谈谈我选京城的原因吧。”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刚才大部分信息,其实我伯父都说了,包括他们在进行的改革。”  

“我其实非常看好这一次的改革,这也是我下注京城的原因。”  

“是因为你是华人吗?你看好他们的改革,有什么理由嘛?”  

“据我所知,他们的方向经常会出现反复,甚至内部都有不同的意见,也许这一次所谓的改革,只是一时的。”  

面对包钰刚,在场的一些人会有些许敬意,在他发言的时候没有人打断。  

但是面对李长河一个小年轻,在场的有些人就有些轻视了,毕竟他们执掌的企业,基本上都是几十上百亿规模的财团。  

李长河一个金融天才对他们来说,不算什么,他们财团旗下的银行,哪个都是世界级的,十亿八亿美元对他们来说或许不算少,但是绝对也不算多。  

所以有人毫不客气的直接开口反驳了起来。  

李长河也没生气,这种情况,他的心底早有预料。  

老家伙们不挑刺,和和气气的跟他咨询那才是不正常的。  

“我为什么看好,那我只说一个层面,你们就应该明白。”  

“人口!”  

“人口问题,现在已经倒逼的他们不得不进行改革。”  

“东大的人口,算下来西欧加上米国甚至加上东瀛,三个地区加起来才跟对方的人口相差无几。”  

“养活这些人口,需要多少粮食,诸位心里应该有个数吧?”  

李长河缓缓地说道。  

“你这个思路不对,他们以前就人口众多,那时候他们也坚持下去了。”  

那人果断的又开口说道。  

而李长河笑了笑:“这位先生,你这个以前,指的是多久?”  

“你说的不会是东大建国初吧?”  

“你知道这三十年的时间,他们的人口增长了多少吗?”  

“虽然我们没有确切的数据,但是从他们的家庭生育数据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浅显的结论。”  

“如我一般大的东大青年,家里兄弟姐妹,普遍三人以上,多者五六人,甚至七八人。”  

“而似我这么大的很多人,他们又是已经结婚生子,孕育了新的孩子。”  

“所以,你觉得他们的人口,还能继续跟以前一样?”  

“前些年他们能维持,不代表这些年他们依旧能维持,这一点,我坚持我的认知。”  

“就目前东大的各种资源和生存物资,已经不足以全面支持他们的人口需求,这种巨大的缺口危机之下,会倒逼他们必须去改革,提供更多的生产资料以供养国内的人口,而不是翻来覆去的变动。”  

“相比较之下,我觉得苏联在这个问题上反倒没有那么严重,他们的国土面积太广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