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1977:开局相亲女儿国王 > 第九十六章 带女王出场,你这是犯规

第九十六章 带女王出场,你这是犯规(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能想象作这首诗的时候,它的作者已经跟那位新婚少妇结婚了吗?”  

“如今大家在知道了我讲的故事之后,对这首诗的感觉是什么?”  

“当你真正的了解了这首诗的创作起源,再读它跟你第一次朗读它的时候,感觉和认知还会一样吗?”  

“文字是世界上最有感染力的创造,但是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有欺骗性的创造。”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这两首诗,大家有知道的吗?”  

李长河继续开口问道。  

“我读过!”  

有人举手给李长河回应说道。  

李长河点点头,笑着说道:“是不是当时觉得这诗的作者忧国忧民,对广大的劳苦大众充满了同情?”  

“可实际上,这两首诗的作者李绅后来一路官至大唐宰相,对百姓毫无怜悯,施加重税,民不聊生。”  

“很多人一直问我,为什么不报中文系,而是要选择经济系,人民文学的主编张广年先生也这样问过我。”  

“我是这么告诉他的。”  

“因为我发现,和文字只能表述社会的表象,这种表象可以是虚假的,也可以是真实的,只看阅读者如何认为。”  

“但是表象不代表社会的真相,很多时候,它只是一种美好的刻画和描述。”  

“而我更想做的,是看透这个社会的很多真相,如此才能写出更好的文学作品。”  

“今天我想跟大家探讨的就是这一点,希望大家在阅读文学作品,不管是东方的还是西方的作品,千万不要被书里展现出来的表象所迷惑,因为文字是会骗人的。”  

“伟人教导过我们,要辩证的去看问题,其实我认为看书,阅读文学作品也是一样。”  

“我以前参加咱们的文会,总是感觉大家过分的关注于作品里面表现出来的东西,甚至为此争执不休。”  

“我觉得这是个好习惯,但是也不是个好习惯。”  

“大家能争,说明大家认真读了,但是我又认为大家争论的不够透彻。”  

“我更喜欢大家能够透过表象去看本质,看这个作品在那个年代,在作者什么样的处境下,要表现的思想和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让大家真正的认识一部作品的精彩。”  

“我希望大家能看到文学作品幕后的真实,而不是只看到字里行间中表现出来的虚幻。”  

“这就是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读书心得。”  

“当然,这是我一家之言,大家可以喜欢,也可以批判。”  

“只不过批判的话,希望等我走了之后再批判,因为我不想在我媳妇面前丢人。”  

李长河最后笑呵呵的说道。  

在场的众人哈哈大笑,不过随后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长河,说得好,你这一番阅读心得,确实让我受益匪浅。”  

陈建功这时候一边鼓掌,一边冲着李长河说道。  

李长河笑了笑:“好了,建功,那接下来我就不打扰你们了,我得跟我对象去拍照了,好不容易来一次学校,我们俩可得留下点纪念才行。”  

李长河随后又冲着石舫上的众人解释了一番,然后跟朱啉从石舫上走了下来。  

只是刚下石舫,却看到一个有些清瘦的老者,穿着中山装站在那里。  

“季先生!”  

李长河见状,领着朱啉走了过去,然后恭敬地向对方问好。  

眼前这位,就是如今北大中文系的一级教授,国学大师季羡林。  

季羡林打量着李长河,看了他和朱啉几眼,然后平静的问道:“我听你刚才的讲话,你不喜欢徐志摩?”  

李长河平静的点点头:“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  

“那就是不喜欢。”  

“没事,我也不喜欢他。”  

傲然的说完,季羡林转身径自离开了。  

似乎他留下来,就是想告诉李长河,他也不喜欢徐志摩这件事。  

李长河看着季羡林离开的背影,笑了笑,果不其然,这位先生跟他的日记一样,很洒脱。  

“长河,他是?”  

待季羡林离开之后,朱啉好奇的问道。  

“中文系的系主任,国家一级教授,季羡林先生。”  

李长河没说国学大师这个名号,因为这年头还不兴什么国学,国学风潮要到九十年代才兴起。  

“原来他就是季羡林先生。”  

朱啉了然的点点头,这对于她来说属于只闻其名没见过其人的存在。  

“咱们走吧。”  

李长河带着朱啉离开。  

刚才的演讲,对他来说也只是一次随意的讲谈,只是希望能引导一部分学生辩证的阅读文学作品。  

别像未来一样被西方洗脑,当成某些理念的炮灰。  

沿途,遇到了一些老师,李长河都恭敬地打招呼。  

终于,快到宿舍楼下的时候,朱啉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长河,为什么路上我看你有的人是称呼老师,但是有的人是称呼先生呢?”  

“怎么说呢,这算是一种北大独有的尊称吧,对于像季羡林这样的一级教授,我们是直接尊称为先生的,而不是称呼老师。”  

“而只有一些年轻的讲师,我们才称呼他们为老师。”  

“可能这就是对北大老一辈教授独有的尊敬,你像我们经济系的系主任陈岱孙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