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民国之北洋崛起 > 第二十八章 军械危机

第二十八章 军械危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1903年2月新军开始编练,在马元亮的建议下编练一个混成协(混成旅),分设两步兵标(团)一个炮营一个骑兵营,共计五千三百四十人。  

而剩下的四千多常备军也成了麻烦,这些人不能解散也不能从新发回题标和镇标绿营,四川提督马维骐被派来四川平乱本就带来了两千多广东题标,加上本来四川剩下的又回复到标准五营四千多人。  

最后岑春煊想到一个办法,把这帮人选了选,学着原始凯的模样办起了警政。还成立了一个警政学堂,把这帮丘八大爷变成了巡警。这下到和巡防营的差事有了些冲突,而马元亮为了博得岑春煊的好感就主动巡防营放弃了缉拿盗贼,巡视街面等真正应该用警察来办的工作。  

本来这事对一般人是办不成的,这些街面的工作都大有油水可捞,但是马元亮对巡防的控制力度以近乎半私人的性质。原来的本改拿的油水,也叫在条规早就禁止了。每月发的薪饷也不克扣,士兵养活家小也多有富裕,所以也没有太大反响。  

但当马元亮的公文下去后,这北路巡防营就有些不干了,李宏奎看马元亮在开会时,也没拿他怎么样,饷银也照常发放以为马元亮是怕了他,毕竟马元亮是个年轻后生资历比较浅。  

但看到马元亮的公文时就更不把他放在眼里,这帮丘八与岑春煊派到各府治所的巡警也多次发生冲突。这使得岑春煊极为恼火,由于各路巡防营还没整编完毕,现在也只有川西团练可以一战,而新军也钢组建,所以也不能发作,生怕引起兵变。  

气的只好大力整肃吏治,一气弹劾大小官员40多人。其实这帮人也都是没什么势力的但是也给马元亮带来了好处,在张志翔的协助下,在一些关键岗位大肆安插自己亲信。岑春煊加快了新军组建速度,由于都是老兵,虽然有些比较油滑,但是在这帮北洋生眼睛里这根本不是问题。  

不出半个月就已经都调教老实起来,步懆,射击攻击防守等也都一齐训练起来。这比新兵要好了很多。由于岑春煊撤回了对德国的军事照会,所以在商谈购买克虏伯75管退速射野炮时发生了麻烦,德国人死活就不是卖。  

英法现在还对岑春煊收回教产的做法表示不满。致使购买施耐德751897式野炮愿望也落空了。最后没有办法,马元亮建议岑春煊先够湖北枪炮厂仿制的架退各路森57山炮18门先作为训练之用,  

在岑春煊首肯下,通过霍夫曼为团练购炮为名订购1902年式60速射山炮18门,用来替换之前购买的架退山炮。而退下来的57山炮折价卖给团练来搪塞德国教官团。  

在初步训练一个月后,实弹射击开始。在靶场上口令和枪声变成了协奏曲。  

“第二排卧倒!。。。检查枪械!。。。装填弹药!”  

当士兵装好弹药后教习看众人已经做好准备。  

“预备。。。射击”!  

“啪啪,啪啪,啪”枪声响成一片。  

“第二排起立,第三排准备”  

当马元亮看着报靶数据时,感觉还可以,这比他在武卫右军先锋队时训练那些山东防勇强了一些,最起码没有几个脱靶的。  

这时就听“轰”“啊!”的一声惨叫,一名士兵被泄流的底火烧伤了脸部,一名士兵用的步枪炸堂,幸运的是并没有伤到他人,指挥军官马上名人台下去救治。  

“今天射击训练结束,王洋你立刻叫郑起民去把下发的步枪收上来,包括新军军械库的。步枪也都调出来,这个事你在去通知一下张大人叫他派人配合,之后这几天射击训练全部取消,告诉他们小心一点开始验枪。”  

“是”王洋敬礼后转身离去。  

看着炸毁的枪支,感觉很不是滋味,前世中国人连人都能在太空行走。而现在就连一把老式步枪都生产不好,这不能说是中国人不聪明不手巧,而这全是人祸造成的,马元亮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变这一切,叫中国制造业提前崛起。  

五天后王洋把报告送到他面前。“这么多!都是废品吗?”  

“回大人,147杆都不能用,试枪在四川机械局八名制枪工匠配合下,检查连枪管都是歪的,233把孔径和枪管同轴度根本通过不检测。541把有枪机漏火现象,释放时每枪十发,炸堂187杆,五千五百杆鄂造步枪有1108杆步枪不能使用,其中357杆可以修复后正常使用”。  

“龟儿子的!张之洞生产的什么破枪,五千多杆步枪五分之一都不能用,他除了吹吹牛屁点洋务都办不好”。  

“你把这个弄一分公文给制台大人发过去,看总督府那边怎么说,对了上回拨付的两千五百杆步枪没什么问题吧”。  

“上回拨付的步枪没什么问题,都打过上百发子弹,而且这次验枪,制台大人带兵入川时来哪近五百杆也没什么问题,卑职估计张之洞拨给制台大人的三千杆步枪,有问题的也就几支,质量远超过这次拨付的步枪”。  

“你去把郑文轩叫来我有话问他,你去给总督府行文吧”。  

“是”“啪”王洋敬了一个德式军礼退了出去。现在马元亮控制的部队中很是流行,这都是跟德国教官学的。不知道这帮德国人来时国内给了什么命令,不但没有欧洲那些傲气,训练很是负责,还帮马元亮组建了类似参谋部的机构,而且很注重军官的军人养成。马元亮到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