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武侠修真 > 北宋末年当神棍 > 第十七章 现代的矾楼

第十七章 现代的矾楼(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文飞哈哈大笑:“这些可都是最好的黄桧木,坚实、耐腐。由于黄桧木中含有一种刺激性的芳香油,所以飞鸟、蜘蛛等都望而生畏。所以古书上记载此木所建成的建筑千年不坏,鸟不栖,虫不入。”  

“这么夸张?”黄胜笑道:“不过是兄弟你所说的,那么肯定没有假的,顶多再过一个月,这建筑就可以完全建好了。只是这建这么一座酒楼的造价,足够我造个几十层的大楼了!如果老公我亏本的话,可一定要找你的麻烦!”  

文飞现在财大气粗,根本不会在乎这么一点钱,笑道:“你就放心就是,现在我的钱已经到位。若是你觉得心里不踏实的话,那么我就占了七成,给你留三成股好了!”  

黄胜听了安心不少,虽然他一直比较信服文飞。但是花这么多的钱,搞这么一单不怎么靠谱的生意,还是让他心里虚的很。现在听文飞这般大包大揽,反倒安心许多笑道:“哪里是这个钱的问题。我就觉得我们请的这些工匠,价钱给的太高了。奶奶的,一个老头子都要收工程师的工资。”  

“工程师到处一抓一大把,但是像陈老这种老工匠,那可以说是已经稀缺的像是国宝一样的了!”黄胜说到一半,就见到这么一个老头子过来,赶紧转口,对着老头道:“陈老。你怎么又来工地上了,不是让您呆家里看看图纸就行了么!”  

那位陈老是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子,瘦小黝黑,腰部甚至都有些佝偻。但是说起话来,依旧中气十足,道:“我听你大老板来了。就要来看看。看看大老板到底是什么高人,居然能画出这么高明的图样来了!”  

文飞一看就知道,这是一个技术权威似的人物。站出来笑道:“陈老好,这图式也是我请高手画出来的!”心里暗叹,这老头果然好眼光。要知道画出这图式的不是别人,却正是后世鼎鼎大名的《营造法式》一书的作者李诫。  

原本按照时间计算。这个时候的李诫应该完成了《营造法式》病死了。但是却因为这货和孟揆两个都是大宋建筑的大师级人物,再给他文大天师修建神霄天宫。所以文大天师想方设法让那老头多活几年。  

文飞在现代的矾楼。也都是这位建筑大师级的人物,亲自绘出的。甚至要比北宋时空的矾楼更要壮观精美。  

建成之后的现代矾楼,将是全部结构不用一枚铁钉,全凭精巧的榫卯使斗拱层层相衔,将建筑物的各个构件牢固地结合在一起。由此承托起整个殿堂重达八十吨的屋顶。  

这样的建筑难度之高,可想而知!在现代时空。要找到能承建这么搞工艺水平的古建筑施工队,简直掰着指头都能算得清。  

而这位看起来乡下老头子似的,操着一口难懂的南方普通话的陈老。更是高人一个。完全都是祖宗传下来的传统工艺,甚至解决过好几个南方保存下来的宋代建筑修复问题。  

别说是黄胜不敢得罪了,就是文大天师牛逼哄哄的。得罪了这老头子,他也没有办法把李诫和孟揆这些人拉到现代时空来,给自己盖酒楼!  

“原来画图的大师没有来?”陈老有些失望,文飞这厮怎么看上去也不是那种能对古建筑这么精通,可以设计出如此巧妙的古建筑构造的人物。对文飞就不怎么搞兴趣了。  

文大天师心中吐槽,一个糟老头子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大不了,我让宋代的工匠们把所有的建筑木料都给我弄好,我直接组装起来…  

不过文大天师跟着泄了气,貌似这如何组装起来的难度才是最大的!  

好不容易把这尊大神给送走,黄胜松了口气,骂道:“奶奶的,赶明天我也去让我孙子学技术去。到时候再大的老板,也都得跟着屁股后面侍候着!”  

文飞哈哈大笑,一本正经的说道:“尊重技术人才,是一件好事!”  

当文飞大言不惭的嘲笑过黄胜过后不久,很快又轮到他去尊重其他的技术人才去了。这就是风水轮流转的道理…  

相比于这个正在建筑的酒楼,文飞更为关心的是员工的培训。这点甚至可以说是比酒楼的建设更加重要。  

硬件设施再好,服务要是跟不上,那也是白搭。更何况,这么一个古典酒楼,若是里面服务员,都是现代的味道。只要想想就能知道这其中有多别扭了!  

毕竟文大天师卖的是文化,而不是文物!  

培训出这么一批服务员来说,可能花销的钱和精力来说,说不定还要远远的超过建造这座酒楼。  

可惜文大天师不能从北宋时空把那些酒楼饭店的小儿还要那些茶酒博士带到现代来,要不然一切问题都能解决了。  

当文飞带着一大车的各种物资,回到北宋的时候。文飞终于见到了一个很久没见的老朋友。  

“下官张叔夜,拜见尚父!”比起当初在兰州骡马集见到这厮的时候,张叔夜的变化蛮大。整个人的气质更为沉稳,下颌上还留出了一截小胡子。  

文飞大笑:“稽仲何必和我这么客气?毕竟我们可是老朋友了!”  

张叔夜沉静一笑,道:“礼不可废!”又笑道:“下官这次是来述职的,下官已经带着整编好的一万禁军,到来京师!”  

文飞一听大喜:“这么快?”他可一直等着这么一只部队的。  

这支禁军是以招降的水泊梁山的兵马为主体,再加上山东河北的禁军和一部分厢军编制起来的。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