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隋末 > 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

隋朝军制与辽东军第一阶段临时编制解释(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隋朝沿袭和发展了西魏、北周府兵制。  

府兵制到了隋朝起了很大变化。军府名称为骠骑府,以骠骑将军为长官。军士开始编入户籍,从事生产。  

隋炀帝时,府兵直接从民间征调,男子年满二十一岁为成丁,即可参加府兵。  

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骠骑将军府为鹰扬府。  

长官为鹰扬郎将。军人称“卫士”。卫府制度趋于完善,中央集权在军制上得到加强。在皇帝直接统辖下,全国府兵由12卫分领,设立12卫府。每卫府统1军,置大将军1人,将军2人;虎贲郎将四人,虎牙郎将六人。  

炀帝大业三年(607),将十二府增改为十二卫四府﹐合称十六卫府或十六府(后人习惯上也称十六卫)。  

其十二卫为:左右翊卫(原左右卫府)﹑  

左右骁(骑)卫(开皇十八年设置的左右备身府)﹑  

左右武卫(原左右武卫府)﹑  

左右屯卫(原左右领军府),  

左右候卫(原左右武侯府)  

左右御卫(新置);四府为:  

左右备身府(原左右领左右府)  

左右监门府(依旧名)。  

十二卫统府兵、宿卫京城;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负责侍卫皇帝;  

左右监门府分掌宫殿门禁,为内卫。  

十二卫所统之兵称“外军”,各有军号如下:  

骁骑(属左右翊卫)﹑  

豹骑(属左右骁卫)﹑  

熊渠(属左右武卫)﹑  

羽林(属左右屯卫)﹑  

射声(属左右御卫)、  

佽飞(属左右候卫)。  

此外,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内军”指左右翊卫下属的亲﹑勋﹑武三侍(隋初为亲﹑勋﹑翊三卫﹐唐代同隋初)统辖的五军府和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均由高官子弟充当。  

十二卫在全国设立鹰扬府,大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每府设立鹰扬郎将为主官,鹰击郎将为次官,下辖步兵校尉、越骑校尉、司马、长史,仓、兵等参曹事。  

军府按“中外相维、重首轻足”的方略,分置在京城及冲要地区。12卫除临时受命征伐外,平时主要担任京城宿卫和其他军事要地或重要设施的驻守。府兵与禁兵及其他军队相互为用,相互钳制,以便皇帝控制军队和维护全国统一。  

按府兵制,十人一伙10人,设伙长。五伙为一队50人,设一队副和一队正。  

两队为一旅100人,设旅帅。两旅为一团200人,设校尉。  

府兵自备武器铠甲及驮马,各平时除每年抽出大约三个月时间进行训练外,就是轮流担任入京番卫之责。  

而在战时,大隋军队将进行行军制度,重新调集兵马,重新编制。  

行军制度的兵员有四种来源,一即是抽调府兵。  

二兵募,不是临时召募的募兵制,而是一种义务者的兵制,不定时,不定人数,朝中根据需要,下派到各地方政府征召士兵的一种制度,他们同样也得自备装备。  

三就是番兵,番兵就是少数民族的武装,一般就是臣属于大隋的民族部落,在隋军战时派兵出战。如隋军曾经攻打契丹的时候,就征召了一部份突厥士兵。  

第四,就是骁果、健儿,这些是自愿兵,朝廷打仗,征召自愿军参战,而且得是身体强健、勇敢的壮汉。  

而行军,则有一套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制度,例如平时的军队基本上都是以鹰扬府分散在全国各地。  

而行军则是将四个来源的兵集中在一起,根据战争的需要征召士兵数量,调派大军。  

按战争的规模,出动士兵人数,及将领数量级别。  

如果是大战,则会派行军元帅或者行军大总管,下面辖总管若干,然后就是校尉再接着是队正,而不再有府兵编制中的旅帅一级,也不再有府一级。军队也不再是以鹰扬府为单位,而是以军为单位。  

每军两万人,其中分战兵及辎重兵,战兵一万四千人,辅兵六千人。战兵又分为战队、驻队。战队战斗时负责战斗冲锋,而驻队是押阵,只有在胜利时才会上去。  

所有的战兵,根据不同的类型分为步军和马军,步军又分为弩兵队,弓兵队,跳荡队,奇兵队。  

按隋末唐初兵法大家卫公李靖的做战排兵布阵记录,每战,他将每军分为七个部份,  

为中军、  

左虞候、  

右虞候、  

左厢两军、  

右厢两军。  

而所有的兵马以五十人为一队,两百至三百人为一营。  

“中军4000人,内取战兵2800人,50为一队。计56队。战兵内,弩手400人,弓手400人,马军1000人,跳荡500人,奇兵500人。  

左右虞候各一军,每军各2800人,内各取战兵1900人,共计76队。战兵内,每军弩手30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人。  

左右厢各二军,军各2600人,各取战兵1850人。战兵内,每军弩手250人,弓手300人,马军500人,跳荡400人,奇兵400百人。  

马步通计,总当14000,共280队当战,余6000人守辎重。其中弩手2000人,弓手2200人,跳荡2900,奇兵2900,马军4000人。  

隋朝军队中,除了外府兵,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