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大宋之风流才子 > 第六百八十五章 远方的消息(下)

第六百八十五章 远方的消息(下)(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前往宋朝。  

石坚并没有过问夏殊的案件。虽然朝廷还是有邸报送到他府上,让他得知许多消息。  

因为案子发生在黔州,陈希亮带着苦主高家的两个儿子以及一群办案官员前往黔州取证。  

这是一个遥远的路程。来回加上取证没有四五个时间,根本是不可能的。可是夏妹却在朝堂上大诉苦水,说自己被高相国冤枉了。他还装模作样的写了一封罪己的奏折,上报了赵祯,说了自己在这件事中有错误,这份奏折写的花团簇簇。同时还派了下人再到高家请罪。  

除了少数知道夏殊根底的人,还真有许多人让他迷惑了。认为他真被高相国误会。可这件事儿夏辣做得也不光彩,难道黔州没有漂亮女人吗?为什么要招惹大理的夷人女子?  

但凭这一点小,能将夏坎怎么样?  

石坚听后小冷笑。明白,本来事情过了很久,线索缈茫。再加上这么长时间,就有一些线索也让夏殊掐断了。夏橡这是吃了定心丸,认为此案破不了的。  

可真是如此?  

不过石坚对于此案。也没有做任何表态。他继续在写书。《墨子正解刊印出去。如石坚所料,因为墨家几乎无人继承,也没有人关心,结果这本书从纠正到刊印,几乎一点风波也没有。  

这时候博文馆终于赶在大风雪,天寒地冻来临之前,修建完毕。在朝廷协助下,集中了许多大儒,还有一些宗教人士,结果连张无梦也再次无耻地跑过来。不但道教的一些领袖,佛教以及国内的天主教、什么伊斯兰教还有其他的一些教主派主动来人。玉素甫亲自送了十几个,伊斯兰教的大师前来京城。  

不放心。石坚不信神不信鬼的,让他编修教义,天知道编到最后成了什么玩意?  

同时还有各个外国的一些人士,在这里石坚主要想引进一些古希腊文明,开阔宋人的眼界,不要以为外国都是番邦,也有发达的高度文明。这是好事。  

乱蓬蓬的一团。几乎全部开工。石坚也没有办法查看编修。让他们自己写,写完了拿来给他审阅,然后再修改,再讨论,这样反复再三,取得一致后刊印。  

但石坚终于开始对一些主要经义动手了。  

这次还是没有对《论语、《春秋、《诗经等书下手。虽然以前写过一本由后人经验组成的《伪尚书考,可那是考证真伪,只要找出证据就行了。现在却是修改其含义,两者的区别截然不同的。因此要一步步来小最后形成一个良好的反应,才攻克这些难关。  

旦所有重要的经义修改完成,以后朱子想校正诸子百家,提出理学,也会被人视为伪籍,而不会受人重视。这件事的成功与否,比收回幽云路的意义重大得多了。  

石坚下手的是《易经。  

这也是他最喜欢的经义。  

在石坚心目中。《易经的地位比《论语更重。但这话现在不敢说,不过修编《易经,议论批评声音肯定没有修《论语来得猛。  

让石坚感到遗憾的是。现在多数人将《易当作了一本用来占卜的书。这才是真正的买珠求技。《易经用来占卜也可以,可更重要的是里面许多唯物主义思想与辨证观。这中国古代人的思想大成。而且比墨孔老的思想更加全面真实,以及更实用。  

为了扭转世人的映像以及精确地标注。石坚采取了一卦一修。修一卦,然后与学者讨论,再刊印在报纸上,通过各地学子的补漏拾遗,才能真正的完善注释。  

石坚首先就是第一卦《乾。  

《乾卦上乾下乾。乾为天为健为马为父为首。故为第一阳网之卦。但在开始时,乾不长,因此这时网而会折。故初九潜龙勿用。这第一解就与孔夫子修《易经是两样的。但石坚这里也提到此事。孔夫子修注时写道: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而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拨,潜龙也插播s时间哦石坚在这里写道,孔子看得是德操,君子遇到逆境,不放弃道德修养,修炼功业。可这四个字,并不是单指潜龙德操,而是讲述了事物的规律。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情况下。要小心,不能强自出头,反而最后失败小心地等待时机。潜伏在水中的巨龙,翅膀还没有长齐啊,所以不能飞天九天之上,这时候不可妄动。但石坚又说道,潜龙忽用非是潜龙不举。即使龙在水里,也在滋养身体,以图一举飞天之势。不是不作为,而是培养自己的根本。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刘备寄于刘表之下的时候。刘备所作所为。“石坚一解释,这四个字变得就博大起来。当大儒们看到““坚一丁主解上全都变但《乾卦有两个利见大人,石坚又作了解释,首先这个大人含义很深奥。可以说是大人,也可能解释比自己的位名望高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帮助的人,或者是有所作为。什么样的解释就看它用在什么样的用场上。第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二之艾。见龙在田。这时候有了一些根本。可以有所作为了。但龙在田上,这时候还没有飞翔。因此需要小心谨慎。但后面一个,利见大人,是九五之文,飞龙在天,乾卦到了这一文时演变到了最高峰,这时候可以大有作为。这两个利见大人字同义不同而。  

总之,石坚这一注解,完全推开孔子等人的注解,而推断它的本义。  

这一篇注解完成后,这些大儒看了半天,也沉默了半天。一个不敢说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