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前期历史(上)(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恢复祖宗基业,继续僻居一隅,而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统治地盘,为创建西夏国家而开基立业。
“观此作为,志实非小”。的确不能不承认其才华。
四、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宋战争李继迁对宋战争,自公元982年至1003年,首尾22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公元982年至986年,首尾5年。
即自李继迁奔地斤泽到降附辽朝。这是李继迁对宋战争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李继迁在军事上处于守势。
公元982年十一月,继迁利用地斤泽的有利地形,竖起反宋旗帜,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对宋战争。由于这时的力量对比为宋强夏弱,因此,往往被动挨打。如公元984年,继迁遭到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的偷袭,“斩首五百级,烧四百余帐,获继迁母、妻及羊马器械万计,继迁仅以身免”。公元986年五月,李继迁与宋将王侁战于浊轮川,大败,损失士卒5000,继而又遭遇到宋内客省使郭守文和夏州知事尹宪的合击,死的死、散的散,投降的投降,其兵力几乎丧失殆尽。为了重振旗鼓,积聚力量,继迁及时采取了两项对策:第一,联辽抗宋。继迁在对宋的斗争中连连失利,深感不借助外力,难以抗宋,他与其部下计议道:
“吾不能克复旧业,致兹丧败,兵力单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指契丹)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
公元987年二月,继迁派张浦为使臣,“持重币至契丹请附”。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辽圣宗耶律隆绪犹豫不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建议道:
“河西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抗刘汉,致大军援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
辽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为了进一步获得辽的支持,不久又亲自向辽请婚,辽“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并赠马3000匹。继迁与辽结盟联姻,对西夏与辽都有好处。对继迁来说,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慑力量。“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输牲畜者日众”。对辽来说,“既得继迁,诸夷皆从”。
第二,秘密联合李继捧共同反宋。李继捧献地归宋后,虽然已被加官晋爵,但其归宋并非本意。宋太宗为了使其更好地效忠宋王朝,曾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新授李继捧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名赵保忠,让他重返故地,以图继迁。继捧深感进退两难,于是派人暗中与李继迁相勾结。继迁为了达到与继捧联合反宋的目的,派人以投靠契丹,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永镇夏州为诱饵,鼓动继捧附辽反宋,继捧心动,表示愿意投靠契丹。契丹授他为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复本姓。李继捧附辽与继迁联手反宋,使继迁如虎添翼。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出兵攻占绥、银、庆诸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虽然,这些被攻占的州县不久在宋军的强大反攻之下,得而复失,但却大大增强了李继迁的声势。
第二阶段:自公元987年至公元991年首尾5年。即自李继迁攻取夏州至降服于宋。这是继迁进行试探性进攻的阶段。
公元987年二月,李继迁乘宋辽交兵的大好时机,出兵攻打夏州,知州安守忠率兵3万出战,继迁于夏州西北设伏以待,“大败守忠兵,追及城门而止”。
公元990年十月,李继迁又一次对夏州发起进攻,未能攻下,恰在这时,党项羌内部发生分裂,其部下指挥朗吉等偷偷相约背离继迁。宋朝利用其内部不稳定,派重兵进行反击。继迁走投无路,请降于宋,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这是宋朝最好的机会,可被宋朝放过。
第三阶段,自公元992年,至995年,首尾4年。即自攻占银州至袭击清远军。这是继迁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进行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继迁虽然没有停止对宋朝的军事行动,如公元993年四月,继迁以李大信为蕃部指挥使,率军入寇庆州。公元995年十二月引契丹兵攻府州,以及攻掠宋沿边诸州,但其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积粟练兵,为夺取宋朝西北的军事重镇——灵州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自公元996年,至1002年,首尾7年。即自继迁开始围攻灵州,至灵州失守。这是继迁竭尽全力攻占灵州的阶段。
灵州之战:灵州位于兴庆府的南面,在黄河与浦洛河交汇之处。其地形险要,“大河抢流,群山环拱”,“北控河朔,南引庆、谅,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灵州为宋朝咽喉,“西北要冲”,“西陲巨屏”,其地域辽阔,宜农宜牧。“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草木茂盛,真牧放耕战之地”。灵州文化发达,人材辈出,“文臣武将,产于该地者代有其人”。争夺灵州对于西夏和宋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继迁来说,如能攻占灵州,那么,他就可以“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对宋朝来说,如能守住灵州,“则足以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捍蔽”。如果灵州失守,“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观此作为,志实非小”。的确不能不承认其才华。
四、发动旷日持久的对宋战争李继迁对宋战争,自公元982年至1003年,首尾22年,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自公元982年至986年,首尾5年。
即自李继迁奔地斤泽到降附辽朝。这是李继迁对宋战争的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李继迁在军事上处于守势。
公元982年十一月,继迁利用地斤泽的有利地形,竖起反宋旗帜,积蓄力量,伺机发动对宋战争。由于这时的力量对比为宋强夏弱,因此,往往被动挨打。如公元984年,继迁遭到夏州知州尹宪和都巡检曹光实的偷袭,“斩首五百级,烧四百余帐,获继迁母、妻及羊马器械万计,继迁仅以身免”。公元986年五月,李继迁与宋将王侁战于浊轮川,大败,损失士卒5000,继而又遭遇到宋内客省使郭守文和夏州知事尹宪的合击,死的死、散的散,投降的投降,其兵力几乎丧失殆尽。为了重振旗鼓,积聚力量,继迁及时采取了两项对策:第一,联辽抗宋。继迁在对宋的斗争中连连失利,深感不借助外力,难以抗宋,他与其部下计议道:
“吾不能克复旧业,致兹丧败,兵力单弱,势不得安。北方耶律氏(指契丹)方强,吾将假其援助,以为后图”。
公元987年二月,继迁派张浦为使臣,“持重币至契丹请附”。表示愿意称臣纳贡。辽圣宗耶律隆绪犹豫不决。西南招讨使韩德威建议道:
“河西中国右臂,向年府州折氏与银、夏共抗刘汉,致大军援应无功。今李氏来归,国之利也,宜从其请”。
辽圣宗采纳了他的建议,授李继迁为定难军节度使,夏银绥宥静五州观察使,特进检校太师,都督夏州诸军事。李继迁为了进一步获得辽的支持,不久又亲自向辽请婚,辽“以王子帐耶律襄之女封义成公主,下嫁李继迁”,并赠马3000匹。继迁与辽结盟联姻,对西夏与辽都有好处。对继迁来说,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慑力量。“及契丹妻以公主,羌部慑服,输牲畜者日众”。对辽来说,“既得继迁,诸夷皆从”。
第二,秘密联合李继捧共同反宋。李继捧献地归宋后,虽然已被加官晋爵,但其归宋并非本意。宋太宗为了使其更好地效忠宋王朝,曾采纳宰相赵普的建议,重新授李继捧为夏州刺史,定难军节度使,并赐名赵保忠,让他重返故地,以图继迁。继捧深感进退两难,于是派人暗中与李继迁相勾结。继迁为了达到与继捧联合反宋的目的,派人以投靠契丹,可以得到高官厚禄和永镇夏州为诱饵,鼓动继捧附辽反宋,继捧心动,表示愿意投靠契丹。契丹授他为推忠效顺启圣定难功臣,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兼侍中,封西平王,复本姓。李继捧附辽与继迁联手反宋,使继迁如虎添翼。在李继捧的秘密配合下,出兵攻占绥、银、庆诸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虽然,这些被攻占的州县不久在宋军的强大反攻之下,得而复失,但却大大增强了李继迁的声势。
第二阶段:自公元987年至公元991年首尾5年。即自李继迁攻取夏州至降服于宋。这是继迁进行试探性进攻的阶段。
公元987年二月,李继迁乘宋辽交兵的大好时机,出兵攻打夏州,知州安守忠率兵3万出战,继迁于夏州西北设伏以待,“大败守忠兵,追及城门而止”。
公元990年十月,李继迁又一次对夏州发起进攻,未能攻下,恰在这时,党项羌内部发生分裂,其部下指挥朗吉等偷偷相约背离继迁。宋朝利用其内部不稳定,派重兵进行反击。继迁走投无路,请降于宋,宋授为银州观察使,赐姓名赵保吉。这是宋朝最好的机会,可被宋朝放过。
第三阶段,自公元992年,至995年,首尾4年。即自攻占银州至袭击清远军。这是继迁发动更大规模战争进行准备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里,继迁虽然没有停止对宋朝的军事行动,如公元993年四月,继迁以李大信为蕃部指挥使,率军入寇庆州。公元995年十二月引契丹兵攻府州,以及攻掠宋沿边诸州,但其主要精力用于发展农业生产,积粟练兵,为夺取宋朝西北的军事重镇——灵州做好准备工作。
第四阶段,自公元996年,至1002年,首尾7年。即自继迁开始围攻灵州,至灵州失守。这是继迁竭尽全力攻占灵州的阶段。
灵州之战:灵州位于兴庆府的南面,在黄河与浦洛河交汇之处。其地形险要,“大河抢流,群山环拱”,“北控河朔,南引庆、谅,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灵州为宋朝咽喉,“西北要冲”,“西陲巨屏”,其地域辽阔,宜农宜牧。“灵武地方千里,表里山河,水深土厚,草木茂盛,真牧放耕战之地”。灵州文化发达,人材辈出,“文臣武将,产于该地者代有其人”。争夺灵州对于西夏和宋都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对继迁来说,如能攻占灵州,那么,他就可以“西取秦界之群蕃,北掠回鹘之健马,长驱南牧”。对宋朝来说,如能守住灵州,“则足以张大国之威声,为中原之捍蔽”。如果灵州失守,“则缘边诸郡皆不可保”,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