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一千三百四十九)抓到一条大鱼

(一千三百四十九)抓到一条大鱼(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斯大林定定地看着这张明信片,想到了已经撤离了莫斯科的女儿斯维特兰娜,眼睛不由得有些湿润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斯大林觉察出了这张明信片带给他情绪上的不良影响,将明信片抛到了桌子上。  

这张明信片还说明了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的操作水平,和苏联宣传部门比起来丝毫不差,甚至可以说更胜一筹。  

斯大林很难想象,这些宣传品到了处于深深的悲观失望当中的苏联军民手中,会产生多大的危害。  

正在斯大林努力的想要摆脱这些中国人弄的宣传品所带来的失落情绪时,门开了,朱可夫走了进来。  

“您好,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向斯大林敬了一个军礼,将手中的报告交给了斯大林。  

往常的时候,华西列夫斯基也应该在场,但由于德军对苏联南方的猛烈进攻,伏尔加河上的重镇斯大林格勒告急,华西列夫斯基被斯大林派往这座以他本人名字命名的城市督战去了。  

斯大林努力的想从朱可夫脸上的表情看出端倪,但却并没有成功,朱可夫的脸Se十分平静,看不出任何异常。  

“有什么好消息吗?”斯大林问道。  

“德国人在疯狂的进攻斯大林格勒,这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机会。”朱可夫说道,“我们在斯维尔德洛夫斯克没有对中国人做到的事,现在可以用在德国人身上。”  

“很好。”斯大林明白朱可夫的意思,点了点头,“不过,我记得中国人现在离斯大林好象也很近了。你有什么对策吗?”  

“中国人到不了斯大林格勒。”朱可夫肯定地说道,“在乌拉尔河和伏尔加河之间是大片的沙漠,没有铁路,中国人不会把他们的坦克开到那里,他们只会沿着铁路线前进。”朱可夫说道,“他们现在正在进攻古比雪夫就是证明。”  

“这么说,他们离莫斯科也已经不太远了。”斯大林的目光落在了地图上,“继德国人之后,中国人也要来叩击我们首都的城墙了。”  

“中国人的前进速度不会那么快,现在的进攻势头看起来咄咄逼人,但他们的补给线拉得太长了。”朱可夫说道,“在他们得到足够的补给之前,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在莫斯科东部组织防御作战。”  

听到朱可夫还没有丧失对战争胜利的信心,斯大林感到了一丝安慰,不过他对朱可夫的保证还是有些不放心。  

“你肯定我们这一次依然能够守得住莫斯科吗?朱可夫同志?”斯大林看着朱可夫的眼睛,有些沉痛的说道,“我向你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感到痛心疾首,但作为一名优秀的Dang员,请您跟我说实话,朱可夫同志。”  

“我们能守住莫斯科,而且我们将竭尽全力,斯大林同志。”朱可夫坚定的回答道,“只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坦克集团军,还有最少500辆坦克。”  

“新成立的4个集团军将归你调动。”斯大林答应道,他看了看不远处架子上摆放着的一把华丽的英式礼仪长剑,又有些恼火地说道,“不过,坦克暂时还没有。”  

朱可夫也注意到了那把装饰富丽堂皇的宝剑,不由得在心里发出了一声深深的叹息。  

那就是由英国首相邱吉尔派专人赠送的“莫斯科荣誉剑”。  

在莫斯科战役结束后,英国人便从北极航线捎来了这把剑,并且在英国驻莫斯科使馆举行了隆重的赠剑仪式,这把剑上分别用俄文和英文镌刻着“赠给坚强勇敢的莫斯科城市民,国王乔治六世代表不列颠人民敬赠”的字样,剑柄和剑鞘则用名贵的宝石镶嵌,可以说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珍贵礼物。  

朱可夫当时还记得,当时的仪式举行得很简短,但很隆重,当指挥仪仗队的英国中尉将这把华丽的宝剑交给英国大使,大使将宝剑交给斯大林时还说:“我奉国王之命将此荣誉之剑交给你,并委托你转交给莫斯科市民。”斯大林接过宝剑时显得十分激动,他在剑柄上深吻了一下,将宝剑转交给旁边的伏罗希洛夫元帅,但笨手笨脚的伏罗希洛夫却失手把宝剑掉在了地上,尽管他迅速的又将宝剑捡了起来交给了苏方仪仗队指挥官,但这个小小的不吉利事件却可能在斯大林的心里留下了Yin(左耳旁的Yin)影。  

而现在,北极航线损失惨重的运输船也许就是当初的这个赠剑仪式的一个注脚。  

“我们需要更多的T34坦克。”朱可夫隐晦的用这样一句话来表示对英国人和美国人坦克不中用的不满,“我们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不能全指望英国人和美国人给我们送来坦克,我们自己的坦克比他们的好得多。”  

“是这样。”斯大林点头表示同意朱可夫的观点,“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来生产坦克。”  

又谈了一会儿军务,朱可夫准备告辞,而这时斯大林突然问道:“有布留赫尔的下落吗?”  

朱可夫注意到斯大林的话里提到布留赫尔元帅时没有用“元帅”这个称呼,他摇了摇头,简短地回答道:“没有。”  

“他竟然敢擅自下达撤退的命令,导致了东方战线上的惨败。”斯大林的脸上现出了一丝怒气,“他是一个叛国者,现在也许已经在中国人那里了。”  

“我们的人会找到他的。”朱可夫含糊其辞地答道。  

自从彼尔姆被华军攻陷后,亲临前线视察的东线苏军的最高指挥官布留赫尔元帅就失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