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一千二百三十三)南洋鼎定

(一千二百三十三)南洋鼎定(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抓狂地命令道,“通知各编队!给我扩大范围!瞪大了眼睛继续搜!不能让海军的弟兄看咱们空军的笑话!”  

刘逸看着气急败坏的王炳璋,没有多说,而是如实地下达了他的命令。  

接到了命令的中国空军攻击编队各中队立刻依照一定的次序散了开来,开始扩大在海面的搜索范围。  

“空军的弟兄来了。”一位正在指挥打捞在海面上挣扎求生的同盟国海军官兵的中国少尉注意到了天空中的自家战机,笑着对身边的战友说道,“只怕他们要空手而归了。”  

几名抱着木板还在海水当中泡着的等待上中国救生艇的美国水兵和“袋鼠”(澳大利亚水兵)也了天空中的大队飞机,一个个脸上都现出了惊恐的神色,胆子小和比较虔诚的人迫不及待的在海里仰面咕哝着祈祷起来,结果被打来的浪头呛了好几口水。  

“放心吧!他们不会攻击你们的。”一位中国水兵有些好笑地看着那几个在海水里做着祈祷的人,大声的用英语说道。  

此时,在不远处的“鬼宿16”号驱逐舰上,文禹诚中校看着一个个被从水中象落汤鸡一样捞起来的外国水兵,冷笑了一声这一次咱们的对手国籍还真不少啊!”  

“算得上是‘四国联军’了,”舰长张启钰上尉笑道,“据俘虏讲,他们的海军主力这一次几乎全出动了。”  

“还有没出来的,巡洋舰这块儿对不上数。”文禹诚摇了摇头,目光望向远方,“不过。剩下的也不足道哉了。”  

远处,在“元康”号重巡洋舰上,此时正传来声声嘹亮的军号,伴随着阵阵庄重的军乐。  

文禹诚看到,一个巨大的花圈在军乐声中,慢慢的从战舰的船舷飘下,落进了碧蓝的大海当中,同时,“元康”号高大的舰桅上的华夏龙旗缓缓降到了“半旗”的位置。  

文禹诚,这是舰队司令官在向昨天晚上同己方英勇战斗的对手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干吗要为荷兰人投花圈?”此时,在“元康”号巡洋舰不远处的“元狩”号巡洋舰的甲板上。一位年轻的见习军官注视着这一切,有些不解的对分舰队司令彭毅少将问道。  

彭毅看着这位胳膊上缠着绷带一脸烟火之色的刚刚从海军学院毕业的见习军官,眼中闪过一丝慈爱的光芒。  

这个年轻的小伙子在昨天夜里的表现可以说十分英勇,并且挂了彩,可能是出于对战友牺牲的悲痛和思念,他才没头没脑的问了这么一句。  

年轻军官看着他的司令官,而现在司令官的脸上,没有了以往的诙谐和幽默,而是一脸的庄重和严肃。  

“孙大总统曾经说过:‘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而有了英雄却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彭毅看着面前这个年轻人道,“这些荷兰人值得我们尊重。”  

此时,混杂在残骸碎片当中的几面漂浮着的破成一条一条的英国的米字旗,澳大利亚的米字带星旗,美国的星条旗和荷兰的三色旗在海水中分外的醒目。  

“丫儿他大爷的!荷兰人的毛儿都他娘的不见一根儿!”不甘心的中国轰炸机队队长在把附近海域搜索了十多遍,没有比救生艇更大的荷兰船之后,终于忍不住在通讯频道里爆了粗口。  

和感觉极度不爽的中国空军不同,此时的中国海军编队,则完全笼罩在胜利的喜悦气氛当中。  

1943年2月11日,被称为“日德兰海战之后规模最大的海上舰队决战”的“爪哇海战”落下了帷幕。  

“爪哇海战”是中国海军和英美荷澳四国联合舰队之间的一次主力会战,在这次海战当中,中国海军出动了3艘重巡洋舰,4艘轻巡洋舰,16艘驱逐舰和4艘潜艇,以英美荷澳四国海军舰艇为主力的盟国突击舰队出动了2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10艘驱逐舰,战斗的结果以中国海军的全面胜利而告结束,盟国突击舰队在这场夜战中全军覆没,包括荷兰海军杜尔曼少将在内的2244名盟国海军官兵阵亡,1762人被俘虏。而中国海军仅有1艘重巡洋舰,1艘轻巡洋舰和3艘驱逐舰重创,没有军舰沉没,官兵伤亡422人。大部分伤亡都在“元狩”号重巡洋舰上,伤亡达247人。据二战后研究表明,“元狩”号一共被203毫米炮弹击中16次,被152毫米以下炮弹击中51次。舰上住舱、厨房全都烧得精光,在返回新加坡途中上至舰队司令,下至普通小兵。全都只能靠罐头充饥。  

长达7个小时的爪哇海战使盟国保卫荷属东印度地区的海上力量完全崩溃,盟国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败局已经定。尽管杜尔曼少将率领的盟国突击舰队在这场海战当中表现英勇,并且尽最大的努力给予中国海军以打击,但他们的英勇牺牲仅仅只换来了中国军队在爪哇岛大规模登陆的推迟了一天。  

1942年2月17日,在中国海军肃清了爪哇海面之后,中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在爪哇岛西部海岸登陆,同日,中国南洋集团军第4师在爪哇岛东部海岸登陆。在掌握了绝对的制海权和制空权的情况下,中国军队迅速包围了在爪哇岛上的22000人的盟国正规军和近50000人的后备部队及当地土著人“义勇军”。当天凌晨,最后一架撤离的盟国水上飞机搭载着35名乘客离开了荷属东印度的重要城市万隆,飞往锡兰。在这些乘客当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