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零二十一)给俄国的帮助里的有害成份(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行了难得的30个小时的炮轰之后,勃罗西洛夫出动了多万人的大军,猛攻普里佩特与罗马尼亚国境之间350公里的奥匈帝队的防线。奥匈帝队面对俄军的这次凶猛的进攻毫无准备。由于东方的战线漫长而松散,根本不具备西线所有的火炮群高度集中、有复杂的防御工事系统、连成一体的机关枪火力区、密集的公路和铁路网给前线提供给养并能将成千上万的后备兵力在数小时之内投入任何受威胁的地点这些条件,加上奥匈帝队本身又是一支多民族的不稳定的混合物,其中还夹杂着无时无刻都希望奥匈帝国马上崩溃的大量捷克军队,结果当俄军猛攻加利西亚的工业首府科韦耳和伦贝格时。奥匈帝队开始全线溃散。
勃罗西洛夫所取得的胜利使俄军总司令部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进攻抱有信心,因此当然也就没有人考虑为他准备必要的后援,当俄军的攻势开始放缓时,筋疲力尽的俄军已经差不多俘获了2人以上的俘虏。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喀尔巴阡山的山口。如果勃罗西洛夫能够得到增援兵力和必要的补给,俄军的这一次大规模进攻很可能会使“二元君主国”就地垮台。
华夏共和国驻奥匈帝国助理武官王婉华上校给陆军部的报告这样写道:
“…俄军3月份在立陶宛发动的攻势失败之后,除了一些小规模的零星战斗,俄国战线一直保持着安静。…据我们的观察,俄军遭受重创之后,其战线恐怕经受不住当时与它对峙的德奥联军发动的任何进攻。…奥军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将军对外宣称,‘俄军在加利西亚所发动的进攻,在奥军获悉其来犯时起的4至6周内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俄军的集结至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他们到达这一地区所必要的准备时间’。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军的此类调动的迹象还没有被奥军发现,更不用说正式宣布发现俄军的此类调动了,奥军总参谋部的紧急求援电报即于6月5日到达德军总司令部…”
“…俄军在勃罗西洛夫(此人精于用兵,当年曾与我军交手)的指挥下,已于前一天以奇袭的方式全线出击,从卢茨克以南科尔基附近的斯特尔河河湾直至罗马尼亚边界。在较短时间的炮火轰击之后,俄军便冲出壕堑向前冲击,然后在少数几处他们不嫌麻烦的地方集结后备队,再组成新的进攻的军团。俄国人的作法让我们感到奇怪,我们甚至觉得这不单纯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而且应该次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当然,这位勃罗西洛夫将军有充分的理由低估他的敌人的抵抗力量,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象这位将军所进行的那样的‘侦察’。在这一点上他的估计没有错。俄军在沃伦和布科维纳发动的进攻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卢茨克以东的奥军防线被全部突破,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俄军在防线上打开了足足30英里宽的大豁口。守卫此处防线的奥军第4集团军目前已经溃不成军。驻守布科维纳的奥军第7集团军的情况同样糟糕,在俄军的攻击下全线溃退,现在我们还无法断定是否可以和在什么时候奥军才能够停下来重整队伍…
“因此,据我们观察,奥匈帝国所面临的局势已经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全面的失败当然是奥国皇帝和他的总参谋长本人没有估计到的。因为他们此前一直认为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俄军全线越过了奥军的防线,在奥军防线上突破了一个大裂口。在北面突破的俄军在3天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不下50公里,俄军现已占领卢茨克。南面实施突破的俄军成功的向德涅斯特河一线和普鲁特河一线挺进,深入了60公里之后,包围切尔诺维奇。…俄军攻势虽猛,并不是全因为其战斗力有所提高,因为其面对德军则情况正好相反,凡由德军固守的防线,在遭到俄军进攻之处均未失陷或被攻破,德奥联军联防的战线因奥军败退,德军而后放弃阵地退走,德军后撤秩序井然,全不似奥军乱成一团,因而俄军未敢追击。…在俄军进攻开始的一周内,奥军被俘者逾人,而当月月底之前,被打死、打伤、逃散和被俘的奥军人数已近25人。切尔诺维奇和整个布科维纳实际上已被俄军收复,俄军再次出现在了喀尔巴阡山山麓。俄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之大和取得的胜利与奥军在人员、物资和领土方面的损失之巨,均创东方有战事以来之最…”
由于勃罗西洛夫的进攻。奥匈帝国向特伦蒂诺发动的惩罚性进攻立即陷于瘫痪;奥匈帝国不得不召回8个师驰援支离破碎的东线战场。此时尽管凡尔登之战正处于,而且法尔肯海因正全力以赴的谋求在那里同法国人至少有一个精神上的“了断”,但当他在几周之后发觉到了索姆河那边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时,他无可奈何的咒骂着从法国撤出了8个德国师,去“修补”东线因为没有远见而忽视了的那些残破的防线,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要堵住那些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俄军人流。在随后的日子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几个集团军成功地挡住了俄军向德军防线发动的猛烈进攻,在战线稳定之后也开始大举增援南方战线;德军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有效的努力作战,德军封闭住了最初被俄军撕裂的破口,并重新巩固了南部防线。但即使这样。由于凡尔登战役使东线德军得不到更多的兵力,到了6月底
勃罗西洛夫所取得的胜利使俄军总司令部感到惊讶,因为没有一个人对他的进攻抱有信心,因此当然也就没有人考虑为他准备必要的后援,当俄军的攻势开始放缓时,筋疲力尽的俄军已经差不多俘获了2人以上的俘虏。俄军的先头部队已经进抵喀尔巴阡山的山口。如果勃罗西洛夫能够得到增援兵力和必要的补给,俄军的这一次大规模进攻很可能会使“二元君主国”就地垮台。
华夏共和国驻奥匈帝国助理武官王婉华上校给陆军部的报告这样写道:
“…俄军3月份在立陶宛发动的攻势失败之后,除了一些小规模的零星战斗,俄国战线一直保持着安静。…据我们的观察,俄军遭受重创之后,其战线恐怕经受不住当时与它对峙的德奥联军发动的任何进攻。…奥军总参谋长赫岑多夫将军对外宣称,‘俄军在加利西亚所发动的进攻,在奥军获悉其来犯时起的4至6周内不可能有任何成功的希望。俄军的集结至少需要这么长的时间,这是他们到达这一地区所必要的准备时间’。然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俄军的此类调动的迹象还没有被奥军发现,更不用说正式宣布发现俄军的此类调动了,奥军总参谋部的紧急求援电报即于6月5日到达德军总司令部…”
“…俄军在勃罗西洛夫(此人精于用兵,当年曾与我军交手)的指挥下,已于前一天以奇袭的方式全线出击,从卢茨克以南科尔基附近的斯特尔河河湾直至罗马尼亚边界。在较短时间的炮火轰击之后,俄军便冲出壕堑向前冲击,然后在少数几处他们不嫌麻烦的地方集结后备队,再组成新的进攻的军团。俄国人的作法让我们感到奇怪,我们甚至觉得这不单纯是真正意义上的进攻,而且应该次大规模的侦察行动。当然,这位勃罗西洛夫将军有充分的理由低估他的敌人的抵抗力量,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有可能进行象这位将军所进行的那样的‘侦察’。在这一点上他的估计没有错。俄军在沃伦和布科维纳发动的进攻均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卢茨克以东的奥军防线被全部突破,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俄军在防线上打开了足足30英里宽的大豁口。守卫此处防线的奥军第4集团军目前已经溃不成军。驻守布科维纳的奥军第7集团军的情况同样糟糕,在俄军的攻击下全线溃退,现在我们还无法断定是否可以和在什么时候奥军才能够停下来重整队伍…
“因此,据我们观察,奥匈帝国所面临的局势已经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全面的失败当然是奥国皇帝和他的总参谋长本人没有估计到的。因为他们此前一直认为这些是不可能发生的。”
“…俄军全线越过了奥军的防线,在奥军防线上突破了一个大裂口。在北面突破的俄军在3天内将战线向前推进了不下50公里,俄军现已占领卢茨克。南面实施突破的俄军成功的向德涅斯特河一线和普鲁特河一线挺进,深入了60公里之后,包围切尔诺维奇。…俄军攻势虽猛,并不是全因为其战斗力有所提高,因为其面对德军则情况正好相反,凡由德军固守的防线,在遭到俄军进攻之处均未失陷或被攻破,德奥联军联防的战线因奥军败退,德军而后放弃阵地退走,德军后撤秩序井然,全不似奥军乱成一团,因而俄军未敢追击。…在俄军进攻开始的一周内,奥军被俘者逾人,而当月月底之前,被打死、打伤、逃散和被俘的奥军人数已近25人。切尔诺维奇和整个布科维纳实际上已被俄军收复,俄军再次出现在了喀尔巴阡山山麓。俄军此次进攻的规模之大和取得的胜利与奥军在人员、物资和领土方面的损失之巨,均创东方有战事以来之最…”
由于勃罗西洛夫的进攻。奥匈帝国向特伦蒂诺发动的惩罚性进攻立即陷于瘫痪;奥匈帝国不得不召回8个师驰援支离破碎的东线战场。此时尽管凡尔登之战正处于,而且法尔肯海因正全力以赴的谋求在那里同法国人至少有一个精神上的“了断”,但当他在几周之后发觉到了索姆河那边似乎正在酝酿着一场更大的风暴时,他无可奈何的咒骂着从法国撤出了8个德国师,去“修补”东线因为没有远见而忽视了的那些残破的防线,因为他无论如何也要堵住那些从四面八方汹涌而至的俄军人流。在随后的日子里,兴登堡和鲁登道夫的几个集团军成功地挡住了俄军向德军防线发动的猛烈进攻,在战线稳定之后也开始大举增援南方战线;德军的努力没有白费,经过有效的努力作战,德军封闭住了最初被俄军撕裂的破口,并重新巩固了南部防线。但即使这样。由于凡尔登战役使东线德军得不到更多的兵力,到了6月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