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九百四十七)突然吐口的德国人

(九百四十七)突然吐口的德国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试国不可能不作战,否则只尔干的区就会仓部落入奥匈中习德国不可能不作战,否则奥匈帝国就会在俄国打击下崩溃;法国不可能不作战,否则俄国就会被德国粉碎;英国不可能不作战,否则德国就会成为欧洲的霸主”在强硬的敌人面前,只能装作比他更强硬。任何退缩都不可想来这是一场兽崩式的大灾难。  

事实上,没有一个国家从心里真正的想要打一场殊死的全面战争。  

也许他们想要战争,但没有谁想要一场世界大战。  

卷入到大战的各个大国在某种程度上都被矛盾的心态撕扯着。一些人预感到灾难来临,却又无力避免,预言到欧洲文明的灯火熄灭的人。其实并不止格雷爵士一人。奥匈帝国皇帝帝兰茨约瑟夫宣布战争爆发时,曾经这样说道:“我并不希望这场战争的发生。”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直到战争开始的最后一刻,还在向他的将军们询问:“能不能避免同英国作战?”将军们回答道:“这也是可能的,陛下。”  

这简直就是一出典型的古希腊悲剧:至高无上的神祗们在奥林匹斯山顶上抛掷着命运的散子,圣女和预言家们在人间吟唱着古老的谶语和诗句,而主人公则怀着恐惧和矛盾的心情,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深渊。  

这场悲剧的核心就在于:局势已经完全失控,所有的强国都陷入了死局之中,只能任由命运的摆布。  

而当人们想要逃避这残酷的现实,却惊讶的发现,他们在欧洲已经无处可去。  

而在那遥远的世界东方,也许才是真正的净土乐园。  

在欧洲各主要强国先后完成宣战手续之后,旧口年8月旧日,华夏共和国政务院执政孙纲正式宣布中国武装中立。  

继续中国宣布中立之后,荷兰和美国也先后宣布中立。  

8月旧日,德国驻中国公使雷克斯紧急约见中国外交部长伍廷芳,表示德国政府接受中国政府以前提出的全部提议,将青岛交还中国,并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全部属地“出售”给中国。  

“想不到德国人竟然真的同意了。”在同德国人达成了协议草签之后。伍廷芳赶去向孙纲汇报,在政务院的走廊里对新任政务院总理唐绍仪说道。  

“可德国人在宣战以后卖这些地方给我们,这是要把我们往火坑里推啊。”唐绍仪有些担忧的说道。  

“不错,这事确实有些麻烦。”伍廷芳说道,“不过,要不是这欧洲大战爆发,德国人恐怕也不会吐口。”  

“部长说的是,如果不是因为欧战爆发,哪怕是青岛,德国政府恐怕也不会考虑交还。”伍廷芳身边的助理秘书顾维钧(也就是唐绍仪的女婿)说道。  

“你们年轻人就是争强好胜。这战端一开,岂能骤解?何况,要是一旦因为这些德国人的殖民地同列强起衅,就不是同一斤。国家作战了,俗话说好虎架不住一群狼,咱们能打得过这么多国家么?”唐绍仪看了看顾维钧,不以为然的说道。  

“不过,购买德国殖民地的设想是执政最先提出来的,他敢这么想,可能有他的道理”伍廷芳说道,“这件事,还需要他幕做最后的决断。”  

唐绍仪点了点头,几斤小人一同向孙纲的办公室走去。  

来到了孙纲的办公室,唐绍仪和伍廷芳看到陆军部长段棋瑞、海军部长丁汝昌、参谋总长王士珍、陆军司令聂士成和海军司令叶祖主全都在,不由得暗暗心惊。  

孙纲本人到是显得很平静,看到唐绍仪和伍廷芳等人进来,微微一笑,示意大家都坐下。  

“和德国人谈完了?”孙纲向伍廷芳问道。  

“是,德国政府同意马上向我国交还青岛,并要求我国立刻办理接收青岛及日本四国岛、新几内亚、俾斯麦群岛、布干维尔岛、瑙鲁乌、萨摩亚群岛、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等地事宜,以防他国强占。”伍廷芳说道,“关于我国所付地价,德国公使一开始提出来的是引乙马克。后德国外交大臣贝特曼以事态紧急,指示德使减为亿,不过要求我国以现金支付。”  

孙纲点了点头,又问道:“日本人那里有动静么?”  

伍廷芳没想到孙纲一句话问到了日本人那里,他微微一愣,马上回答道:“昨天驻日公使魏震组来电。说英国驻其公使正敦促日本政府对德宣战,日本内阁目前吵成一片,未有定议。”  

“日本海军那里也没有什甥诈。算他们聪丁汝昌冷笑了,声,说“自从德川将军向天皇还政之后,日本政局就一直没有稳定过。”唐绍仪也说道,“日本天皇素有病疾,非能当国,自从德川去世之后,日本已无主持大局之人了。”  

州3年日本德川幕府定国大将军德川庆喜病重,临终前向日本大正天皇“奉还国政”不久去世。由于日本大正天皇以前患有脑瘫,不能主持政务,日本国内又缺少象德川庆喜这样的既有威望又有才干的重量级人物,明治年间幸存下来的重臣元老相互之间矛盾又深。国内各种派系势力斗争激烈,使得日本政局一直不稳,每一次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很难举国一致,象这一次日本作为“协约国”成员之一,本来应该顺理成章的向“同盟国”宣战,但因为内部无法统一(实际是日本国内的一些政治势力担心中国和朝鲜的反应),以至于日本政府并没有马上响应英国方面的“号召”  

“驻青岛的德国陆军动向如何?”孙纲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