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六百八十七)不可告人地目的

(六百八十七)不可告人地目的(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告,孙纲在心里暗暗的松了一口气。  

毕竟他是一个从后世来的穿越者,对于史书上写的关于一战的那种“西线无战事”的令人恐惧的“堑壕战”泥潭,认识得格外深刻。  

自己费尽无数心力打造出来的新式中国陆军,绝不能陷入这种恶梦一般的战争模式当中!  

这些送到他手中的报告都表明,俄国人并没有在军队里大量装备马克沁重机枪。  

俄国人之所以这么做,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原因。  

且不说马克沁重机枪的造价昂贵,仅在战斗中耗费的大量子弹,可能就不是沙皇俄国那脆弱的经济所能承受得了的。  

俄队的士兵是勇敢的,算得上是世界上相当优秀的士兵,只是他们的装备,却是世界各队里排在后面几位里的。  

和用国家花费大量财力武装起来的新式中国陆军不同,俄国的陆军可以说是俄国封建农奴制度的缩影和残余。普通的士兵要象叫花子一样的在军队里服役四到五年,全年的薪饷只有两个卢布多一点,只有少数的连队里才有被褥,军队发放给士兵们的军服和皮靴的质量极为低劣,俄国士兵们只能将其贱卖掉,然后自己贴钱买些象样的衣服!有些团的士兵根本没有步枪,有的很多也是陈年旧货(一个连队的士兵使用的步枪居然有三种不同的型号),士兵们都是将刺刀绑在棍子上进行刺杀训练的,步枪都如此紧缺,更别说价格昂贵的机枪了,一些炮连的火炮和弹药都不够数,每天发射的炮弹有数量限制,因此在战斗中常常不能发挥作用。  

从某种意义上讲,整个俄队的根子其实已经彻底烂掉了(大清陆军的某些部队和这时的俄国人相比,应该可以感觉到一丝欣慰了),对比俄军的虚弱,中队现在可以说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要强大。  

后世的一些历史学家曾经这样不无可惜之意的评论道:“如果不是因为当时的华夏共和国领导者们过于谨慎和小心,中队在开战不久其实就可以转入大规模的反攻,让俄国从军事、政治和经济上陷入一场全面崩溃之中。”  

由于担心中队过早的陷入“堑壕战”的泥潭之中,让孙纲没有在一开始就对俄国人采取进攻行动。  

黄兴等人求胜心切,居然把最新研制出来的“陆地巡洋舰”偷偷的弄到了战场上,拿俄国人当了回“高技术兵器试验场”的肉靶,虽然战果辉煌,但孙纲还是决定将这种新式武器雪藏起来。  

从后世穿越来的他当然知道,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坦克才是“堑壕战”的真正克星。  

但就是坦克改变了血腥的“堑壕战”的战争模式,如果现在就让学习能力极强的西方国家意识到了坦克在战场上的真正价值,对中国来说,无异于另一场恶梦的开始。  

这种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孙纲是从来不会予以考虑的。  

孙纲将坦克雪藏起来以及迟迟不发动反攻,其实在这二者之间,是有着看不见的联系的。  

这当中,他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目的。  

那就是,他要通过这场“华俄大战”,让西方国家全都意识到重机枪在战场上的意义,让“堑壕战”成为未来战争的模式!  

当西方国家在“堑壕战”的对峙中把血流尽的时候,就是中国可以真正不受阻碍的崛起的时候!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