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五百一十六)统一口径和制式

(五百一十六)统一口径和制式(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还有这船厂里的龙昶号。[3Z中文。3zcn]”刘冠雄提醒江穆齐说道,  

江穆齐点了点头,下令试验人员组织试射。  

“进行连续射击,让随船来照料送货的英国炮手来操作。”江穆齐命令道,  

所有的人都戴好了防护头盔,堵上了耳朵,来到了安全处观看,只见巨大的火炮在炮手们的飞快操作下开始迅速的转动了起来,向目标瞄准。  

随着炮口猛然喷射出巨大的火焰,齐射时产生的巨大声响让离得较近的一些人险些摔倒,没等人们反应过来,巨炮再次喷吐出致命的火焰,江穆齐镇定自若地站在那里,一边看着表,一边观看着炮手们的操作。  

双联装巨炮一共连续试射了十发,然后停了下来,很多人跑向标靶处,观看火炮的弹着效果,而江穆齐和叶祖圭却没有急着赶过去,而是在那里互相对望了一眼,不自觉的点了点头。  

两个人都从对方的眼神里读懂了什么。  

观看标靶的人们发出阵阵惊骇的喊叫,江穆齐和叶祖圭知道,刚才那十炮打完,任是再坚固的东西,也该粉身碎骨了。  

如果中国的四艘新式战列舰全部装备的是这样的主炮,在海上以编队排开向敌舰进行集火齐射的时候,估计没有什么舰船可以在这样密集而致命的炮火下逃生皇家海军的海上威势,江穆齐的肩膀突然觉得分外沉重。  

“平均是42秒一炮。”叶祖圭说道,“是比龙乡地炮要快上不少。”  

“给军务部发电报,”江穆齐回身说道。“说一下关于这种主炮的事,咱们准备在四艘新舰上全部安装这种主炮。并说咱们引进生产线和设备,现在就开始着手仿制。”  

“此英制新炮射程极远,射速极快。我之炮手若熟练操作,四十一二秒即可放完一轮,备极迅捷,我海军当大得其利。齐等与叶司令商议。拟将新舰四艘全装此等新炮,又在英厂订此类炮塔十二座,以备新舰之用,此式新炮之生产专利已经到手,有不明之处则将此样炮依图拆解,分别仿制。英人购我迫击炮之专利甚急。盖彼南非战事益紧,而又在内陆交兵,海军无能为力也。闻英人将海军舰上诸炮拆下,改为陆用,甚为得利,齐等意我海陆军火炮种类繁多,当简化统一口径,配套生产,将来可保供应无虞。火炮口径拟最大为305毫米,以下次为254毫米、240毫米、203毫米、152毫米、120毫米、88毫米、47毫米、37毫米及8毫米。如此可便于工厂生产及海陆军需用,320毫米巨炮仅龙扬一舰配备。以其炮重与英之343毫米炮相差无多,旋转不便。且射速较305毫米炮为迟,似不必再为推广,仅为龙扬备件更换及备足弹药即可。以后新式战列舰主炮拟以305毫米为准,巡洋舰拟以254毫米炮及20毫米炮为准。陆炮经多次试验,又向军中诸将问询,众军多谓88毫米炮为最佳,拟完善之与它省兵工厂共同产生,以备全国陆军之用。”  

孙纲看完了江穆齐给他地报告,不由得暗暗点头。  

从江穆齐报告给他的来看,中国海陆军的武器装备正一点点的开始标准化了。  

中队各方面地建设,在自己的主持和引导下,正在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  

在孙纲成立“总参谋处”伊始,他就要求“总参谋处”统计全国各省关于清朝时留下来的旧式枪炮和弹药等武器装备的具体数据,准备进行筛选处理。  

因为清朝末年中央权威衰落,各省的地方军队地武器装备都是“省自为政”,造成了中队的武器装备“百花齐放”的局面,后来是他这个从后世来的无良穿越者想出来了借日本人“抗俄大义战”的机会把这些“万国旧军火”大量“倾销”到了日本的办法,不但狠狠赚了一大笔,有力的“支援”了日本人的抗战,还给中队更新了武器装备,象后来中国陆军的军用步枪逐渐由自己制造地快利枪转为“汉阳造”。在他地严令下,中国各省的兵工厂已经纷纷根据汉阳兵工厂提供地技术资料开始转换生产线和各种设备,按照军务部的统一要求生产制式武器,而淘汰下来地快利枪和剩余没“菜”出去的这些个“旧家底”,还有不少缴获自俄军地枪械,他的想法是收拾收拾把能用的发给各省警务部门和保安部门使用,以及卖给民间的猎户,全部处理掉。  

以后的中队,使用的武器必须是先进的制式化装备!  

“听说你和公主殿下去参观纺织厂去了?”马看着坐在办公桌前的孙纲没在那里批阅文件,而是一副“浮想联翩”的样子,不由得好笑地问道,  

“不光是纺织厂,钢铁厂、煤矿、铁矿和缫丝厂,还有发电厂什么的都去走马观花的看了一圈。”孙纲老老实实地答道,“我还不知道,这么快北京附近就办了这么多的新工厂。”  

“因为没有了大清朝那会儿的限制,而且都是纯商办的企业,有很大的赢利,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当然高了。”马对孙纲说道,“咱们这里很快就会有电灯和自来水了。”  

“还别说,多亏了你,把电话安了过来,老头子现在没事一天不拨两个电话就浑身难受。”孙纲想起这阵子他每一次见到李鸿章的时候老头子都在那里打电话,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就忍不住想笑。  

“还好意思说呢,不是往八大胡同那边打吧?”马有些哭笑不得地说道,“那个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