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三百三十五)我的祖国,我的人民

(三百三十五)我的祖国,我的人民(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我想,接下来俄国人会迫不及待的想和我们谈判了,”孙纲说道,“以我对他们的了解,他们打不成,就想玩阴的,想在谈判桌上得到战场上没有得到的东西,这是他们一贯的手法。”  

孙纲这么说也不是一点根据没有的,据他所知,清朝和俄国订立的历次条约,从《尼布楚条约和《布连斯奇条约开始,到后来的近代一系列条约,如《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伊犁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就没有一个不是吃亏的,事实上中俄两国几乎没有发生过真正意义上的“战争”,俄罗斯侵吞中国大片领土,让中国边疆地区的各族人民一片片的倒在血泊中,都是“私下里”进行的,然后再趁中国内忧外患之际在谈判桌上逼迫中国“承认”!  

可这一次,俄国人终于付出了血的代价!  

“你想怎么办?”马问道,  

“咱们虽然这一回把他们打回去了,但想要一下子把他们彻底打趴下,恐怕力有未逮。”孙纲说道,“只有想法子再狠狠揍他们一下子,才能让他们在谈判桌上老实起来。”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知道自己的主力部队虽然赢得了哈尔滨保卫战的胜利,但损耗也是巨大的,尤其是他战前储备的弹药已经所剩无几了,李鸿章和张之洞虽然在安排国内全力生产,但恐怕一时半会儿的生产不了太多,他现在手中的弹药也就够发动一场中等规模地战役用的。现在应该怎么把这些“好钢”全都用在“刀刃”上,是他这几天一直在考虑的问题。  

“老头子和张大总督这些天一直在从全国各地抽调援兵到东北来助战,不如选个方向再小小的打俄国人一下子,他们就知道在谈判的时候该怎么说话了。”马笑眯眯地说道,“你秘书那里不还有兵吗?朝鲜军队打大仗的机会不多,正好锻炼一下。”  

“行,我们回去和老头子商量一下看看。”孙纲答道,  

两个人正说着话,装甲列车却慢慢的停了下来。  

“这是哪儿?好象是你原先的娘家吧?怎么停了?”孙纲望了望车窗外边。不由得吓了一大跳。  

“我都不知道我原先娘家在哪儿呢。”马笑道,突然看现孙纲那吃惊的样子,奇怪地问道,  

震天地锣鼓声夹杂着鞭炮声突然间响了起来。她吓得惊叫了一声。情不自禁地抱住了他。  

“干啥啊?今天是什么特殊日子吗?年不都过完了吗?”她好容易定下神。望着车窗外边处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仿佛过年一样地热闹。  

孙纲望着外面舞龙蹈狮和高举万民伞万民旗地人群。象是明白了什么。眼睛不由得湿润了起来。  

“大人。盛京官绅父老和百姓在车站欢迎大人归来。”林文昊进来。对孙纲大声说道。因为鞭炮和锣鼓地声音实在太大了。  

孙纲从车窗探了探头。顿时引来百姓们一阵疯狂地喝彩、欢呼。欢迎地人群中甚至有好多个白发苍苍地老人竟然热泪横流。不约而同地向着装甲列车跪倒在地。高举双手。嘴里念念有词地说着谁也听不清楚地话!  

见到这一幕。孙纲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个时代的中国老百姓可以说是无知的、愚昧的,可他们也是淳朴的,现在,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一个保护了他们的年轻人表达心中的崇敬之情!  

盛京地乡亲父老在这一刻的真挚情感流露,深深地感动了孙纲。  

自己只不过在尽一个爱国的中国人地职责。却得到了百姓这样的认可和回报!  

民心自有青史在。  

得民心者得天下。  

孙纲本人对这些古训的认识本来是相当模糊的,因为从后世穿越来的自己从来也没有想过会有一天去体会这些话的真正含义,可今天,从家乡父老百姓那激动地泪水和崇敬的目光中,从人群那无比热烈的欢呼声中,他终于体会到了。  

自己生长在这片热土之上,就应该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保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  

我高我曾我祖父,艾杀蓬蒿来此土;糖霜茗雪千亿树。岁课金银无万数;天胡弃我天何怒。取我脂膏供仇虏?亡秦者谁三户楚,誓当拼死御外辱!  

这是我的祖国!这是我的人民!  

装甲列车一路行进。经过辽阳、海城等城市,孙纲无一例外地都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面对着眼前的父老乡亲,孙纲在心里暗暗发下了誓言。  

无论谁想要伤害中国人民,自己都要和他们战斗倒底!  

当装甲列车带着他们夫妻回到旅顺地时候,孙纲这才知道,同俄国人地谈判已经开始了。  

谈判一开始,俄国公使格尔思和驻华参赞巴甫洛夫就向中国“共和”政府提出了严重“抗议”,说是海兰泡和江东六十屯的中国人先对当地地俄国居民发动了“袭击”和“围攻”,他引用当时赶去“救援”的俄国警察局长沃尔科夫的说法,“中国人围攻海兰泡的情景简直无法形容”,“城内燃着熊熊的大火,中国人像潮水一样的从四面八方围攻海兰泡,而英雄的、伟大的俄罗斯优秀儿女捍卫着自己的故土,孤身奋战以至于遭到了残酷无情的杀戮”,俄罗斯帝国军队为了解救平民,所以才采取了“正当”的“措施”!  

格尔思说,这场战争的“起因”完全是由中国人造成的,俄罗斯军队看到中国军队当时“没有能力保护俄国居民,甚至不能对付百姓的骚乱维持当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