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二百九十三)日本人居然能同意!

(二百九十三)日本人居然能同意!(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到的信息了解,各地官员接到谕旨后,“或茫然不知所措,或搁置之,并无举措以应”,好多“新政”仅限于字面上的“公文旅游”,到了基层官员手中常常被束之高阁,能够被实际执行的情况并不多。  

可能是自己和梁启超的一番恳谈起了一定的作用,梁启超回京后不知怎么和康有为说的,康有为上奏光绪皇帝“请开民间言路”,成立“上书处”,允许各级官员和民间百姓向皇帝直接自由上书(皇帝一天不用干别的了,也不怕把皇帝累死?),这个建议很显然的又引来“骂声一片”,又是李鸿章出面取了个折中的办法,并得到了翁师傅的支持,光绪皇帝最后下诏,“允民间报纸指陈利弊,中外时事,均许据实昌言,不必意存忌讳”,随即又下诏,“凡院、部司员欲条陈意见,皆可上书,通过本衙门部堂官代传”,至于老百姓直接上书皇帝就算了。  

那时候还没有类似于后世的“信访办”一类的机构,就是“信访办”,也不能做到所有老百性的意见都能让最高领导者知道。康有为也不动脑子想想,全国老百姓一人一封信的话,皇宫只怕就得全堆满了,皇帝想要看完,恐怕得下辈子了。  

皇帝毕竟也是人,不是电脑。  

但想到这个“有限开放言论”在李鸿章和梁启超的努力下,毕竟按照自己的设想来了,孙纲还是很高兴的。  

这个“维新变法”,也不能说一点成效都没有。  

最起码,对“民智”的开启,还是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其实,康有为们没有意识到,他们弄的这个“维新变法”的最大的成就,其实是在思想宣传方面。  

康有为一直以“民智未开”拒绝更深入的改革,在孙纲看来,“民智”的开启须假以时日,倒不如以开启“官智”为主。  

大清帝国的国家机器的运转主要靠的是各级大大小小的官吏,尤其是广大下级官吏,他们和广大士绅一样,和民众的联系最为密切,如果能让他们全都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并给他们指明改变的方向,“维新变法”遇到的阻力就会小得多,而且取得的成果也可能更大。  

而康有为什么事都是寄希望于皇帝一声令下,“乾纲独断”,以为这样就可以“变法”了,未免失之天真。  

如果不是李鸿章和张之洞等人在力挺“维新派”,“维新派”恐怕连一百天都坚持不了。  

孙纲现在紧密关注着国内的局势,从江穆齐布置的方向来看,他已经猜出来了这小子想干什么。  

只是,他还不能确定,江穆齐为什么那么肯定,朝廷这座“火山”,会一定“喷发”呢?  

还是江穆齐想“人为”的“制造喷发”?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