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二百八十七)滇越铁路带来的问题

(二百八十七)滇越铁路带来的问题(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要接着发动一场战争应该是力有未逮,而且美国民众及国会恐怕也不会允许,所以应该对中国的威胁不大。  

他看完所有的情报后,现在最担心的,是滇越铁路的问题。  

看上去云南离着北洋十万八千里,那里发生的事应该和这里应该不挨边儿,可习惯了从国家全局战略角度上考虑问题的孙纲,却看到了一般人觉察不到的地方。  

后世的史书上对“中法战争”的描述,多数认为是中国在战争胜利的条件下向法国求和,即所谓的“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因此一顶“卖国求荣”的大帽子又扣在了主持和议的李鸿章的脑袋瓜子上。  

但据孙纲让北洋军情处收集到的关于中法战争的资料显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海战方面,中国海军被法国远东舰队重创(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南洋、广东两支水师也遭受了损失,北洋水师又被牵制在朝鲜),台湾的基隆、澎湖等地被法军占据;陆路战场,中国方面虽然有镇南关大捷,战场形势变得对中国有利,但仅仅是“有利”而已,情形并不象好多人想的那样乐观,似乎老将冯子材能够一举南下,将法军全部驱逐出越南!  

事实上,法军从镇南关后退近百里后,迅速在郎甲地区完成了新的集结,总兵力达25000人,又得到近12000人的越南军队的支援,而当时清军可用于南下追击的总兵力不会超过15000人,无论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如果战线南移,补给也将会发生严重的困难。  

所以,李鸿章那时的“乘胜求和”的举动也就很好理解了。  

中法战争的结束,使中国又失去了一个属国越南,并被迫开放云南,法国人是达到了他们的目的,但平心而论,从当时的政治、经济、外交格局来综合考量,很难说“停战”就是“卖国”,对当时军力极弱的中国来说,面对如此险恶的战争形势,能做到不赔款,可能就是最好的结果了。  

光绪十一年(1885年),法国与大清朝廷缔结了《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取得对越南的“保护权”及在中国西南诸省通商和修筑铁路权。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又和清廷补充签订了《中法续议界务商务专条,取得将越南铁路延伸修入中国境内的修筑权。  

这就是滇越铁路的由来。法国人要把铁路修到云南从一开始就遭到了云南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云南各界人士坚持了数年反对法国修建滇越铁路的斗争,但法国人为了能够得到云南丰富的矿产资源,依然坚持要把这根“大吸血管”插进云南!  

面对云南人民的反对,法国人援引《中法条约向清廷进行了多次抗议,并以断绝对中国的造船工业和海军的援助,以及出兵云南相威胁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