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二百二十三)战友重逢

(二百二十三)战友重逢(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在给三艘战列舰整修的时候,孙纲和叶祖圭等海军将领谈了一下眼下的局势,隐隐表达了对英法德俄四国海军全都“近在肘腋”的担忧,并说准备加快造舰步伐,让新式战舰尽快入役,叶祖圭立刻就明白了孙纲的意思,他也知道,其他三支舰队拥有了战列舰后实力将发生质的飞跃,对中国沿海防御力量的加强有着重要意义。他其实也是一个很顾全大局的人,只是不满朝廷这种拆东墙补西墙暗中削弱北洋实力的作法而已。  

“孙大人这么一说,叶军门也就想开了,省得见了自家兄弟掉脸子,呵呵。”刘冠雄笑道,  

“刘大人倒是想得开,”陈荣也笑道,“咱们哥仨铁甲舰全没了,孙大人的新舰还没完工,看你上哪里去找活计。”他的“开远”舰这回也没了,这番话也颇有些自嘲的意思在里面。  

“船还得找孙大人要,”原来的“定远”舰管带徐振鹏说道,“听说孙大人弄回来两艘日本巡洋舰呢,还有一艘打坏的正在修,咱们哥三个正好一人一艘。”他的“定远”很快就要给刘步蟾了,他管带“定远”的时间并不长,可以说屁股还没坐热乎呢,现在马上要“失业”了,心里说不难受那是假的。  

“对呀,怎么把这个茬给忘了,都弄好了么?我们今天就开走!”陈荣的眼睛也一下子亮了起来,立刻说道。  

“那艘400吨的已经完事了。你们谁要?”孙纲笑道,  

“啊?怎么会这么小?还没有金元号大呢,可别给我啊。”陈荣吓了一跳,赶紧说道。  

“让我们堂堂铁甲巨舰地管带开这种小船,不干!”徐振鹏也抗议道,  

“过两天荣相弄的那四艘德国造鱼雷炮舰(应该属于驱逐舰,德国人仍叫成鱼雷艇)就回来了,都是不到300吨的小船。你们三个就不用争了,一家一艘好了。”叶祖圭笑道,“400吨的想要我还不给呢。”  

“这下惨了。”徐振鹏哀声道,“为什么会这样啊?”  

“旧地不去。新的不来,朝廷是会给咱们大船的。”刘冠雄笑着说道,“叶军门话只说了一半,过几天,咱们在英国和德国订造的巡洋舰也都能和鱼雷炮舰一起回来,咱们一下子贡献出去这么多大舰,朝廷怎么不得给补充一下?”  

他说的没错,孙纲几天前已经接到了通知,在英国订造地快速巡洋舰“海圻”、“海天”(两艘是同级舰。排水量430吨。主炮口径203毫米)以及在德国订造的穹甲巡洋舰“海容”、“海筹”、“海琛”(三艘也是同级舰,排水量2950吨,主炮口径150毫米)已经在回国的途中,很快就要到旅顺了。  

据孙纲打探来的消息,这五艘新式巡洋舰和四艘驱逐舰朝廷全都给了北洋,可能是作为划走三艘战列舰地“补偿”。  

“朝里那班书生居然说用鱼雷艇代替铁甲巨舰,真是让人闷损。”叶祖圭说道,“国家大事。就坏在这帮人手里。”  

“南海先生的用心是好的。想找一种既省钱,又能有效对敌的法子。”刘冠雄替康有为解释道,“他的书里也总说必须要有强大的海军才行,可惜他根本不懂海军,别人一说什么,他就容易相信。”  

“湖南抚台吴大人已经上奏,说以鱼雷艇代铁甲舰荒谬绝伦,法国海军早以弃此论调,朝廷应该不会再有用鱼雷艇代替铁甲巨舰的想法了。”孙纲说道,  

为了不让康有为等人发觉,他让陈志坚想法子把消息暗中透露给湖南巡抚吴大成,请他代为海军上奏,言此事之误。  

吴大成知道后立刻一口答应下来,他把以自己在朝鲜观战的经历写成的《渡辽平倭日记呈给了光绪皇帝,他是见识过“龙扬”号战列舰地威力地。所以在奏章中极力强调铁甲巨舰的重要性,力言海疆“非大铁舰数艘不能固”,加上因为孙纲的关系,光绪皇帝本人对海军也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破天荒的驳了康有为的“建议”,说“海军之事非卿所长,卿可不必过问”,才算把康有为的给嘴堵上。  

“军门放心,有孙大人在,这铁甲巨舰就会一直的造下去。”陈荣说道,  

“他也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叶祖圭说道,他现在作为北洋水师提督,明白海军地家不好当,已经知道孙纲手里地钱不多了。  

“米是会有的,”孙纲笑了笑,说道,“我来想办法,你们只管用这些战舰把仗打好就成,我保证你们都有大舰。”  

“你想怎么办?”叶祖圭他们一听全都大喜,立刻不约而同地问道,  

“有些事,就得着落在要来领船的三位军门大人身上了,”孙纲看着叶祖圭笑道,“我们这边,就得看叶军门的了。”  

“你什么意思?”叶祖圭奇怪地看着他,有些“害怕”地问道,他和孙纲接触的时间也不短了,知道这个北洋船政大臣从不按规矩出牌,总能弄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花样。  

“那么紧张干吗?我又没说让你去卖身,”孙纲看着叶祖圭一脸的“紧张”,坏坏一笑道,“来来来,大家附耳过来。”  

这天,刘步蟾,林国祥,程璧光他们带来的接舰官兵全都来到了旅顺,孙纲和叶祖圭对他们表示了热烈的欢迎。  

本来就都是自家的兄弟,分别了好久,这个时代的电话还通不到一起,他们平日里只有电报和公文之间的联系,现在又有机会见面了,都感觉到分外的亲热。  

刘步蟾等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