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崛起之华夏 > (一百二十九)生活作风的预防针

(一百二十九)生活作风的预防针(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龙扬”号还没有伴儿,孙纲本人又多了一个“小伴儿”。  

那就是,在万众嘱目的“龙扬”号战列舰下水的当天,他的儿子也诞生了。  

和钢铁“姐姐”一起出世,还挺会挑日子的。  

这一天,还真可以说是“双喜临门”了。  

“八斤多呢,整个一个大肉球。”小玉儿看着襁褓中的婴儿,羡慕地说道,“就早晨那会儿的事。”  

“又尿了,快!”绫儿在旁边手忙脚乱地叫道,两位护士赶紧过来帮忙。  

孙纲望着床上一脸幸福的爱妻,此时的她显得说不出的幸福与美丽。  

“给孩子起个名字吧。”马看着他说道,  

“来,让爸爸抱抱。”丽妮抱过了孩子,在他脸上轻轻一吻,将孩子递给了孙纲,  

孙纲抱过了自己的孩子,看着他张开肉嘟嘟的小嘴,打了个哈欠,恍惚中,有一种东西从心里流了出来。  

那是幸福的感觉。  

“早晨生的,就这么沉,叫孙晨钧好了。”孙纲想了想,说道,  

“给我吧,尿你一身,小心让人参你一本。”马说着,让丽妮把孩子又抱了过来,  

孙纲这才想起来自己来得太急,官服都没来得及脱,他一脸歉疚地看着面色红润的爱妻,是她,今天承受了所有的痛苦,带给他一个可爱的小生命,而他。在她最需要自己地时候,却没能陪在她身边,分担她的痛苦,听到孩子出生时的第一声哭叫,从某种程度上讲,自己真正做父亲的第一天就是失职的。  

“对不起。”他有些难过地对她说道,屋子里的人全都奇怪地看着他,不知道他为什么会来这么一句。3Z  

爱妻明白了他的意思,不由得一笑,“怎么了?嫌麻烦后悔了?还想再给我塞回去不成?”  

屋子里的人全都大笑起来。孙纲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屋子里一时间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接下来的这些天,因为船政大臣喜得贵子,前来祝贺地人络绎不绝,把孙纲差点没弄昏了头,连李鸿章,孙毓汶,荣禄等高级官员都派人送来了贺礼,当后来帐房把清单报给他后,他知道了数目和价值。还是大吃一惊。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官场,慢慢习惯就好了。”爱妻马给他作了总结。  

好象有喜事就得有愁事发生一样,突如其来的不幸消息还是让他的心情从幸福的顶峰重重跌了下来。  

一天早上,裴荫森去世了。  

他急急忙忙地赶回到裴荫森的住处。仆人们都等候在那里,据仆人们说,早上发现没听到老爷子传唤他们,他们就进来看,结果发现。老爷子已经去了。  

孙纲赶到裴荫森的床前,老人的双目未闭,目光望向窗外,从这里望去,可以看到外面的大海,和进出港内的战舰,老人临终地表情宁静祥和,眼光中充满了企盼,孙纲知道。老人临去时,是想再盼着能多看“龙扬”号一眼,就象在盼着自己的孩子归来一样,“龙扬”号试航那天,老人在舰上来回地看着,洒落了多少的泪水!直到临终时。他还是念念不忘。还想着回到战舰上去!多看看!多走走!想到这里,孙纲的泪水不可抑止地流了下来。  

他伏在老人床前。一时间泣不成声。  

如果没有老人无私地奉献,自己能够这么顺利的让新式战列舰下水,开创了中国海军的新纪元吗?  

可自己,并没有给老人什么回报,甚至连关心都谈不上!  

任凭自己泪水横流,他知道,自己在这个时代,又少了一个亲人。3Z  

如果说邓世昌给他的是兄长一样的关怀地话,这位老人带给他的,是父爱一样的感觉。  

而作为晚辈,常常忽略了无私的父爱。  

现在,他已经无法再去弥补这一切了。  

不知过了多久,他才从悲痛中清醒过来,想起了自己的责任。这天,“龙扬”号战列舰在萨镇冰的带领下,带着林泰曾从威海又返回了旅顺。  

孙纲已经通知了远在江苏阜宁的裴荫森家人,因路途遥远,他们坐火车也得很长时间才能赶到,他告诉了林泰曾裴荫森去世的消息,决定由北洋方面负责将裴荫森送回家乡,林泰曾听说了也十分难过,刘铭传知道后也赶了过来,当他知道裴荫森临终时的样子后禁不住恻然,并向林泰曾提议因为“龙扬”号还要进行多次地远航训练,不如借远航训练之机让“龙扬”号送裴荫森的灵柩回乡,归葬故里,也算成全了老人临终的愿望,林泰曾当即表示同意。  

初春的一天,“龙扬”号战列舰载运着裴荫森的灵柩,在潇潇春雨之中,汽笛哀鸣,凄然离开了大连港,踏上了送老人回乡的旅程,孙纲在码头遥望着远处战舰地身影,直到她渐渐消失,才擦干了泪水,回到了船厂。  

裴荫森去后,他还要接着为中国海军造出更多更先进地战舰,才算对得起老人对自己的一片心意。  

第二级战列舰已经开工了,“海陵”号装甲巡洋舰也在加紧建造当中,“龙扬”号下水后,他已经把详情写了专折奏报,并附上了朱文轩画地当时下水典礼时的盛况和“龙扬”号开火射击时的情景图画,这件中国海军的盛事,虽然要保密,但总得让皇帝有切身感受才行。  

他这么做地目的其实还有一个,就是先打好伏笔,免得俄国人借塞琳娜的事做文章时自己陷于被动。皇帝看他造舰取得如此成就,“生活作风”上犯点错误,“无伤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