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超无畏龙晟级战列舰(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2、增加主炮射击精度,减主火炮射击散布。降低了相邻两炮塔齐射时炮弹间的涡流干扰。再加上新式炮塔炮口间距达2.5米(历史上金刚的炮塔炮口间距2.29米),获得优异的射击散布。
3、基本消除了两座主炮塔被同时击坏的危险。
4、缩减主装甲盒的长度,减轻重量。副炮布置在舷侧,要在主装甲盒内布置数个副炮弹药库。现将其移出主装甲盒,由于将副炮弹药库布置在水下4米,当时炮弹不可能击中弹药库侧面,仅仅安装水平装甲即可(节约了两块350毫米装甲带的重量)。此外,副炮始终是防御上的弱点,无法做到和主炮同等级的防护,弹药库被引爆的可能性较大,而主装甲盒内部都是关系战舰命脉的弹药库和必要设备机械,布置在主装甲盒内部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往往会如同炮弹的起爆药那样,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引爆主弹药库,彻底葬送整艘战舰。而布置在主装甲盒之外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虽然会导致本舰重创,却并不会波及主炮弹药库,继而摧毁全舰。
5、减少一半副炮的重量。原本需要布置16门副炮的火炮、装甲、机械构造,现只需布置8门。节约下来的重量用于强化全舰的装甲防护。
6、副炮拥有巨大优越的射界。
7、减小了上浪对副炮的影响,副炮被安装在8.5米高干舷的首部中线和4.8米干舷的尾部中线(龙权级为4.5米干舷的中部舷侧,更易受上浪的影响)。此外减小了横摇对副炮的影响(但纵摇增加)
8、船中部甲板受应力最大,至船首尾逐渐减小到零,在船首尾甲板开孔,所需的结构补强较在受应力最大的船中要少,节约的部分结构重量可用于加强防御或者船体强度。
-------------------各种推定----------------------------
1、主炮的方向射界问题的推定。由于本舰具备的航速优势,前部只有一座三联装主炮塔并不会对实战产生太大影响。设计中也特意对上层建筑进行修形,增加了尾部炮塔的前向射界。
首先必须明确,华夏国对假想敌,在无畏舰数量上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到1914年为止,英国将拥有32艘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美国将拥有10艘无畏舰,美国即将开始的两洋舰队计划:1916年到1919年,美国海军将再建成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68艘潜艇,3艘运煤船,2艘驱逐舰母舰,2艘炮舰,2艘运兵船。
言归正传,各种战斗情况的推定:
场景A:追击处于劣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处于劣势的敌战列舰舰队根本没可能从追杀中走脱,走折线形路线也能轻易追上并剿杀敌战列舰编队,在此种场景下,每舰以全部9门火炮对敌2到6门尾炮。
场景B:追击敌方航速略有优势的战列巡洋舰。假如敌方撒腿就跑,那就没法了,只有直线追击。此时3门前炮对敌2到6门尾炮。由于本舰盔坚甲厚,敌战巡难以对本舰造成致命打击。而本舰一旦命中敌战列巡洋舰要害,则能造成致命伤害。
场景C:堂堂正正的战列线对决。战列线对决几乎100是同向战列线,异向战列线双方会急速交错而过,并且相对航速太快,战列舰火控很难发挥作用。由于本舰的航速优势,可以自由挑选任意方向的有利阵位,占据敌战列舰编队的斜前方阵位,包抄敌方战列线。在堂堂正正的对决中,双方以全部主炮对全部主炮。
场景D:被优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追击。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可以以折线形路线跑路,此时以9门主炮对敌2到6门首炮。假如走直线以最大的速度跑路,也可以以6门尾炮对敌2到6门首炮场景E:被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追击。6门尾炮对敌4到6门首炮场景F:追击处于劣势的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如伊丽莎白女王级)。3门首炮对4门尾炮,劣势也并不明显。
在一战期间出现场景E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因为华夏海军实力和假想敌海军实力的巨大差距,出现场景F的可能性更是无限趋近于零2、主炮的高低射界问题的推定。当主炮对8000米以外目标射击时,此时火炮仰角为5.5度,炮弹从副炮塔顶上飞过,主炮可以使用12点和6点的射向,1914年的战列舰正常交战距离为10000米到12000米,而日德兰时的交战距离则达到12000米到180000米,之后的交战距离甚至上升到20000米开外。由于主炮仰角因素的存在,副炮炮塔完全不妨碍主炮正常射击的射界。
3、副炮为炮塔结构,装甲厚度120毫米,并不受主炮炮口风影响。新型的152毫米副炮为50倍径身管,半自动滑动炮闩,黄铜药筒,提高了火炮发射速度,并减小了发射药诱爆的危险。
4、一战时战列舰炮廓重视对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敌驱逐舰/鱼雷艇群的围攻。华夏国海军战争脚本中并没有这一幕,而是占据主场优势的华夏建造的大量轻型舰艇去围攻假想敌,以尽
3、基本消除了两座主炮塔被同时击坏的危险。
4、缩减主装甲盒的长度,减轻重量。副炮布置在舷侧,要在主装甲盒内布置数个副炮弹药库。现将其移出主装甲盒,由于将副炮弹药库布置在水下4米,当时炮弹不可能击中弹药库侧面,仅仅安装水平装甲即可(节约了两块350毫米装甲带的重量)。此外,副炮始终是防御上的弱点,无法做到和主炮同等级的防护,弹药库被引爆的可能性较大,而主装甲盒内部都是关系战舰命脉的弹药库和必要设备机械,布置在主装甲盒内部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往往会如同炮弹的起爆药那样,引发连锁反应,最后引爆主弹药库,彻底葬送整艘战舰。而布置在主装甲盒之外的副炮弹药库一旦被引爆虽然会导致本舰重创,却并不会波及主炮弹药库,继而摧毁全舰。
5、减少一半副炮的重量。原本需要布置16门副炮的火炮、装甲、机械构造,现只需布置8门。节约下来的重量用于强化全舰的装甲防护。
6、副炮拥有巨大优越的射界。
7、减小了上浪对副炮的影响,副炮被安装在8.5米高干舷的首部中线和4.8米干舷的尾部中线(龙权级为4.5米干舷的中部舷侧,更易受上浪的影响)。此外减小了横摇对副炮的影响(但纵摇增加)
8、船中部甲板受应力最大,至船首尾逐渐减小到零,在船首尾甲板开孔,所需的结构补强较在受应力最大的船中要少,节约的部分结构重量可用于加强防御或者船体强度。
-------------------各种推定----------------------------
1、主炮的方向射界问题的推定。由于本舰具备的航速优势,前部只有一座三联装主炮塔并不会对实战产生太大影响。设计中也特意对上层建筑进行修形,增加了尾部炮塔的前向射界。
首先必须明确,华夏国对假想敌,在无畏舰数量上必然处于劣势地位。到1914年为止,英国将拥有32艘无畏舰和战列巡洋舰,美国将拥有10艘无畏舰,美国即将开始的两洋舰队计划:1916年到1919年,美国海军将再建成10艘战列舰,6艘战列巡洋舰,10艘轻巡洋舰,50艘驱逐舰,68艘潜艇,3艘运煤船,2艘驱逐舰母舰,2艘炮舰,2艘运兵船。
言归正传,各种战斗情况的推定:
场景A:追击处于劣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处于劣势的敌战列舰舰队根本没可能从追杀中走脱,走折线形路线也能轻易追上并剿杀敌战列舰编队,在此种场景下,每舰以全部9门火炮对敌2到6门尾炮。
场景B:追击敌方航速略有优势的战列巡洋舰。假如敌方撒腿就跑,那就没法了,只有直线追击。此时3门前炮对敌2到6门尾炮。由于本舰盔坚甲厚,敌战巡难以对本舰造成致命打击。而本舰一旦命中敌战列巡洋舰要害,则能造成致命伤害。
场景C:堂堂正正的战列线对决。战列线对决几乎100是同向战列线,异向战列线双方会急速交错而过,并且相对航速太快,战列舰火控很难发挥作用。由于本舰的航速优势,可以自由挑选任意方向的有利阵位,占据敌战列舰编队的斜前方阵位,包抄敌方战列线。在堂堂正正的对决中,双方以全部主炮对全部主炮。
场景D:被优势的敌低速战列舰编队追击。由于本舰具有26.5节的高速,对敌战列舰编队形成5节以上的速度优势。可以以折线形路线跑路,此时以9门主炮对敌2到6门首炮。假如走直线以最大的速度跑路,也可以以6门尾炮对敌2到6门首炮场景E:被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追击。6门尾炮对敌4到6门首炮场景F:追击处于劣势的敌航速相当或者超过的高速战列舰(如伊丽莎白女王级)。3门首炮对4门尾炮,劣势也并不明显。
在一战期间出现场景E的可能性很小。此外,因为华夏海军实力和假想敌海军实力的巨大差距,出现场景F的可能性更是无限趋近于零2、主炮的高低射界问题的推定。当主炮对8000米以外目标射击时,此时火炮仰角为5.5度,炮弹从副炮塔顶上飞过,主炮可以使用12点和6点的射向,1914年的战列舰正常交战距离为10000米到12000米,而日德兰时的交战距离则达到12000米到180000米,之后的交战距离甚至上升到20000米开外。由于主炮仰角因素的存在,副炮炮塔完全不妨碍主炮正常射击的射界。
3、副炮为炮塔结构,装甲厚度120毫米,并不受主炮炮口风影响。新型的152毫米副炮为50倍径身管,半自动滑动炮闩,黄铜药筒,提高了火炮发射速度,并减小了发射药诱爆的危险。
4、一战时战列舰炮廓重视对抗从四面八方蜂拥而上的敌驱逐舰/鱼雷艇群的围攻。华夏国海军战争脚本中并没有这一幕,而是占据主场优势的华夏建造的大量轻型舰艇去围攻假想敌,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