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落的辉煌定远级铁甲舰(转)(5/8)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的弊病。
尽管“萨克森”军舰在炮台设计方面引入了先进的露炮台样式,但保守的德国人却在军舰中部设置一个落后过时的船腰炮房,“萨克森”级军舰的6门主炮只有2门安装在军舰前部的双联露炮台内,其余4门则装备在军舰中部这处没有顶盖的船腰炮房内,一旦有炮弹射入炮房,四散的破片势必会殃及炮房内的所有4门火炮,这不能不说是“萨克森”设计上的一大败笔。
“萨克森”级军舰具备强大的火力,在当时世界动辄上万吨的一等铁甲舰家族里,吨位又较小,非常适合中国港口的水深、码头等条件,加之德国政府为争取中国订单所作的不懈努力和优惠的价格(以往有论者认为中国驻德公使李凤苞在经手铁甲舰事务中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此说并无可靠根据。实际2艘中国铁甲舰的造价在当时世界上是异常低廉的,只相当于在英国购买1艘同类军舰的价格。在第二艘铁甲舰建造前的竞标过程中,法国地中海船厂反复降价后给出的最低价仍比德国船厂的造价高出10万法郎,由此也可以看见德国为定造“定远”级军舰付出的良苦用心)中国的“定远”级铁甲舰最终选定在德国船厂建造,而且大量使用了“萨克森”级军舰的现成设计和通用部件,可以认为,“定远”级是一种改进版的“萨克森”级军舰。
“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船”的性能及构造这级让当时的中国人热血沸腾,又让后世的中国人魂牵梦萦的特殊军舰,从外形看,双桅、双烟囱的布局显然受了“英弗莱息白”的影响。而舰体部分,除了炮台和飞桥的设计外,几乎就是“萨克森”级军舰的翻版,这可能也是德国为何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建造“定远”的原因所在。涂装方面,“定远”级采用的是通行于19世纪欧洲的维多利亚式涂装,水线下为红色,水线带白色,舰体黑色,飞桥、舷墙等上层建筑白色、烟囱、桅杆黄色。引人注目的是,在这级军舰首尾各有一对飞龙纹,而且和当时的海军旗——龙旗一样,采用的都是为皇帝专用的五爪龙纹样式,足证当时国家对海军的期望之殷,这也是中国军舰上第一次出现龙纹。近代军舰首尾的纹饰是从帆船时代沿袭而来的传统,中国在学习西方建设近代海军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海军的很多传统,但又并不是照搬。相对西方军舰上的船首像、卷草纹,龙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蛟龙则又是海上英雄的象征,军舰上装饰龙纹,既宣示了这是中国的海军,又寓意深远。在“定远”、“镇远”舰尾部的双龙戏珠纹上,镶嵌有各自的舰名,这可能是两艘军舰外观上唯一的区别。
“定远”级军舰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与“萨克森”级军舰的数据基本接近。动力系统方面,“定远”级军舰配备2座复合平卧式蒸汽机(horizontapoundreciproca挺中国史书中通常音译为康邦机器)和8座锅炉,双轴推进,螺旋桨单个直径5米,试航时“定远”测得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稍快,测得功率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煤舱最大容量1000吨,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此外,该级军舰早期的设计中还可以使用风帆动力,后随着桅杆的改造而取消。为给舱内通风,“定远”级军舰的主甲板上各有4个大型通风筒,和4个小型通风筒,均匀分布在军舰中部两舷,通风筒上的风斗可以根据需要而转向。其中的4个大通风筒内部都装有特殊装置,用于将锅炉舱内的煤渣提升到甲板上,然后通过分装在左右舷的2个杂物筒倾倒处理。在以往的一些著作中,有观点认为“定远”舰只有3座大风筒(即认为“定远”舰左舷甲板上只有1座大风筒,比“镇远”少1个。见北京军博、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展出的“定远”舰模型),但这实际是因为历史资料掌握不充分而产生的误解,“定远”、“镇远”舰的大型通风筒数量完全一样,均为4座,两艘军舰从外观上并无任何明显区别。
根据当时英国海军章程所在,一艘标准的铁甲舰应具备如下武器:大炮、鱼雷、碰嘴、连珠快炮。“定远”级的武备系统与此标准相符。
大炮即大口径炮,是当时军舰的主要武器。“定远”级的大炮包括4门305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火炮。其中4门德国克虏伯(KRUPP)公司生产的1880式305毫米口径后膛钢箍套炮是军舰的主炮,身管长7625毫米,为25倍口径,来复线72条,长4364毫米,药膛长1406毫米(发射药燃烧室),单炮炮管重31.5吨,上炮架重6.15吨。每门炮备弹50发,可用的弹药包括开花弹(榴弹、爆破弹)、实心弹(凝铁弹、教练弹),均为弹药分装式,开花弹(仅指弹头,下同)重292千克,弹头内装药10千克,最大的发射药包重72千克(发射药包为圆柱形,将火药片包裹于丝质袋内而成,外面标有重量,可以根据射程远近选取不同重量的药包);实心弹重325千克,弹头内微量装药,最大的发射药包同为72千克。火炮初速500米每秒,有效射程7800米,在当时属于威力惊人的武器,无论相较“英弗莱息白”的16寸前膛炮还是“萨克森”
尽管“萨克森”军舰在炮台设计方面引入了先进的露炮台样式,但保守的德国人却在军舰中部设置一个落后过时的船腰炮房,“萨克森”级军舰的6门主炮只有2门安装在军舰前部的双联露炮台内,其余4门则装备在军舰中部这处没有顶盖的船腰炮房内,一旦有炮弹射入炮房,四散的破片势必会殃及炮房内的所有4门火炮,这不能不说是“萨克森”设计上的一大败笔。
“萨克森”级军舰具备强大的火力,在当时世界动辄上万吨的一等铁甲舰家族里,吨位又较小,非常适合中国港口的水深、码头等条件,加之德国政府为争取中国订单所作的不懈努力和优惠的价格(以往有论者认为中国驻德公使李凤苞在经手铁甲舰事务中中饱私囊,贪污受贿,此说并无可靠根据。实际2艘中国铁甲舰的造价在当时世界上是异常低廉的,只相当于在英国购买1艘同类军舰的价格。在第二艘铁甲舰建造前的竞标过程中,法国地中海船厂反复降价后给出的最低价仍比德国船厂的造价高出10万法郎,由此也可以看见德国为定造“定远”级军舰付出的良苦用心)中国的“定远”级铁甲舰最终选定在德国船厂建造,而且大量使用了“萨克森”级军舰的现成设计和通用部件,可以认为,“定远”级是一种改进版的“萨克森”级军舰。
“遍地球第一等铁甲船”的性能及构造这级让当时的中国人热血沸腾,又让后世的中国人魂牵梦萦的特殊军舰,从外形看,双桅、双烟囱的布局显然受了“英弗莱息白”的影响。而舰体部分,除了炮台和飞桥的设计外,几乎就是“萨克森”级军舰的翻版,这可能也是德国为何能以如此低廉的价格建造“定远”的原因所在。涂装方面,“定远”级采用的是通行于19世纪欧洲的维多利亚式涂装,水线下为红色,水线带白色,舰体黑色,飞桥、舷墙等上层建筑白色、烟囱、桅杆黄色。引人注目的是,在这级军舰首尾各有一对飞龙纹,而且和当时的海军旗——龙旗一样,采用的都是为皇帝专用的五爪龙纹样式,足证当时国家对海军的期望之殷,这也是中国军舰上第一次出现龙纹。近代军舰首尾的纹饰是从帆船时代沿袭而来的传统,中国在学习西方建设近代海军的同时,也学习了西方海军的很多传统,但又并不是照搬。相对西方军舰上的船首像、卷草纹,龙是中华民族的独特象征,蛟龙则又是海上英雄的象征,军舰上装饰龙纹,既宣示了这是中国的海军,又寓意深远。在“定远”、“镇远”舰尾部的双龙戏珠纹上,镶嵌有各自的舰名,这可能是两艘军舰外观上唯一的区别。
“定远”级军舰正常排水量7220吨,满载排水量7670吨,舰长94.5米、宽18米、吃水6米,与“萨克森”级军舰的数据基本接近。动力系统方面,“定远”级军舰配备2座复合平卧式蒸汽机(horizontapoundreciproca挺中国史书中通常音译为康邦机器)和8座锅炉,双轴推进,螺旋桨单个直径5米,试航时“定远”测得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镇远”稍快,测得功率7200匹马力,航速15.4节。煤舱最大容量1000吨,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此外,该级军舰早期的设计中还可以使用风帆动力,后随着桅杆的改造而取消。为给舱内通风,“定远”级军舰的主甲板上各有4个大型通风筒,和4个小型通风筒,均匀分布在军舰中部两舷,通风筒上的风斗可以根据需要而转向。其中的4个大通风筒内部都装有特殊装置,用于将锅炉舱内的煤渣提升到甲板上,然后通过分装在左右舷的2个杂物筒倾倒处理。在以往的一些著作中,有观点认为“定远”舰只有3座大风筒(即认为“定远”舰左舷甲板上只有1座大风筒,比“镇远”少1个。见北京军博、刘公岛甲午战争博物馆展出的“定远”舰模型),但这实际是因为历史资料掌握不充分而产生的误解,“定远”、“镇远”舰的大型通风筒数量完全一样,均为4座,两艘军舰从外观上并无任何明显区别。
根据当时英国海军章程所在,一艘标准的铁甲舰应具备如下武器:大炮、鱼雷、碰嘴、连珠快炮。“定远”级的武备系统与此标准相符。
大炮即大口径炮,是当时军舰的主要武器。“定远”级的大炮包括4门305毫米口径和2门150毫米口径火炮。其中4门德国克虏伯(KRUPP)公司生产的1880式305毫米口径后膛钢箍套炮是军舰的主炮,身管长7625毫米,为25倍口径,来复线72条,长4364毫米,药膛长1406毫米(发射药燃烧室),单炮炮管重31.5吨,上炮架重6.15吨。每门炮备弹50发,可用的弹药包括开花弹(榴弹、爆破弹)、实心弹(凝铁弹、教练弹),均为弹药分装式,开花弹(仅指弹头,下同)重292千克,弹头内装药10千克,最大的发射药包重72千克(发射药包为圆柱形,将火药片包裹于丝质袋内而成,外面标有重量,可以根据射程远近选取不同重量的药包);实心弹重325千克,弹头内微量装药,最大的发射药包同为72千克。火炮初速500米每秒,有效射程7800米,在当时属于威力惊人的武器,无论相较“英弗莱息白”的16寸前膛炮还是“萨克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