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高太尉新传 >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八章 文武兼行治国道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四卷 国之末路 第八章 文武兼行治国道(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门时,他突然转过头对郭成笑道:“你也无需有什么顾虑,万事开头难,如今讲武堂才刚刚开始,你能够处处为他们着想,足可见立身持正,至于刚才的事,我也不会放在心上。东京城乃是龙蛇混杂之地,小心些也没有什么不对。好生去做,只要你能够始终保持公心,将来这军官讲武堂,迟早都会变成武人的太学!”一番话不但说得王恩和郭成一愣一愣,就连旁边的高俅也是大吃一惊。  

武人的太学,这一句话自然是非同小可,须知太学从汉朝开始,一直都是天下士子心目中的最高殿堂,哪怕是不能出仕,只要在太学中转过一圈出来,在外头也能受到相当的崇敬。  

而现如今赵佶居然说能够把军官讲武堂变成武人地太学,无疑是说,可以组建一所军校,而这又是什么概念?  

回去的路上,赵佶见高俅一直有些心不在焉,不由笑道:“伯章可是担心,朕给一群武官许了一张这么大的饼,会引起御史的议论纷纷?”高俅一个激灵惊醒过来,连忙点了点头:“不错,每逢有武臣因功劳入朝,必然会成为御史的众矢之的,而现如今圣上如果要做这样一件大事,则必然也会遭受到他们的攻击。他们的存心虽好,却有可能让民间舆论有所改变,这样一来,恐怕对于朝局是没有好处的。更何况,如今的情势…”  

“正因为如今的情势,朕才不得不痛下决心。”赵佶收起了笑脸,一字一句地道,  

“如今我国看似稳定,其实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外势的干扰。西北就算大胜,也需动用大量钱粮安抚。倘若不能在军事上盖过辽金两国,谁敢断言未来如何?朕并不是说一定要文武并重,但是,如今武事远远不够。不说别的,前些日子沪州又有一群西南夷闹得沸沸扬扬,朝廷益州路派出了三营七千五百人军士,结果几乎一触即溃,最后还是用夷人土军方才克制住了。天下那么多禁军,倘若只有西军能用,那于国又有什么稗益?”这一通话说得入木三分,高俅也不得不承认很有道理。  

然而,整军不比梳理一个枢密院,要做的工作不计其数。再说,当年只是动一个枢密院便惹得上面下面鸡飞狗跳,更不用说动整个军伍了。  

单单看如今河北整军的结果,便是裁汰下来各式军卒七万五千人,要是延升到各地,立刻就是一个更大的数目。  

而这就意味着,原本就不算很宽松的大宋财政又会受到空前的压力,除非辽国眼下便送来一大批钱——当然,这只能在心里想想。  

思量再三,他却不好在赵佶头上泼凉水,随即开口建议道:“圣上之前不是曾经说过,要让军中宿将也给枢密院各层官员讲讲武事么?借用这个机会,可以趁机把讲武堂的架构再扩大一些,然后废弃军官讲武堂这个名字,而直接便用讲武堂,而对象不一定便是军官,而可以是那些对武事感兴趣的文官。等到时机成熟,便把讲武堂改成讲武院,然后对外招收学生。今后若是开武科,名额从这里取三成,这样应该会有些效用。”这几乎是套用了蔡京当初的兴学计划,但是,武学和一般的学堂不同,官员的重视程度较低,而这样一条路子无疑比单单从军要理想。  

只要能够真正推行下去,无疑便是又一条出路。  

“伯章,你比朕狡猾!”听到这句评语,高俅微微一笑,心头却有些得意。  

若是不狡猾,自己能够在这些年一直左右逢源春风得意么?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