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高太尉新传 >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卷 慧出西方 第十七章 因别情婚事生波

第二部 经略 第十卷 慧出西方 第十七章 因别情婚事生波(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随机推荐:  

自从赵挺之拜相赵府便几乎日日门庭若市车马络绎不绝。这几天中赵挺之的长子和次子也相继护着大队家眷抵达了京城这顿时让赵府上下更加热闹了起来。等到全家上下安顿完毕之后赵挺之便将三个儿子全都叫到了书房。  

对于三个儿子赵挺之一向管教极其严厉当初他任副相的时候便一直不允许他们交结外官以免惹祸上身。如今他升任宰相更是不想在这一点上被别人抓住把柄。  

如今不比往日你们在外面都要谨言慎行别让别人笑话我赵家没有家教赵挺之扫视着面前的三个儿子心中很有些欣慰。不管怎么样和蔡京的四个儿子相比他这三个儿子至少都肯读书愿意上进虽然没有一个能够谋得一个进士出身但是只要真的有才学他日靠荫补入官也能够有所建树。总而言之若是我不在家里你们接待官员的时候要把握分寸别贸然答应不可能做到的事明白了么是爹爹赵挺之满意地点了点头随手示意老大和老二出去却独独留下了幼子赵明诚。明诚我听说你这些天一直和那些太学生混在一起还动不动对朝政表评论这是怎么回事觉父亲的语调似乎有些严厉赵明诚顿时心中一慌但仍旧强自镇定地答道:爹爹那都是我当初在太学中结交的好友。如今爹爹拜相他们都指望你能够重定朝局。一扫奸佞之风我也不敢指斥朝政只是有时附和他们几句罢了你太不懂事了赵挺之恨铁不成钢地望着这个一向宠爱的幼子。见其依旧是一幅茫然无措地表情一时更感痛心疾。谁都知道朝中清议与其说在于台谏不如说是在于那些太学生。他们自诩一心为国耿直敢言却不知道一个不好就会被人利用而你这个宰相公子居然还对此懵懵懂懂你知不知道。如果有心人给你们安一个指斥朝政的罪名你让我这个作父亲的如何自处可是爹爹你如今既然已经拜相怎能对朝堂不加整顿蔡元长任用私人擅权误国这都是铁板钉钉地事实。倘若不先剪除其党羽爹爹岂不是处处掣肘难以行事赵明诚见父亲训斥的语气越来越重渐渐有些不服气我在太学之中小有声名正好可以借助他们来为父亲出力再者。我朝从来不因言罪人何来指斥之名你你真是气死我了赵挺之气急败坏地骂了一句而后不觉跌坐在了椅子上。好半晌才抬头斥道你说朝廷不因言罪人那么当初邹浩等人是为什么被贬谪出京地朝廷确实宽纵士大夫但是。纵使宽纵也还有限度如今蔡元长的党羽确实遍布朝堂但是圣上尚且没有一举剪除的打算我又在圣上面前做出了大公无私的表示凭什么去清理他们难道你真的认为你爹爹地相位很稳么赵明诚生来纯孝对父亲的话也几乎是言听计从毫无违逆此刻听父亲如此说顿时大惊失色。他诗文颇有成就因而心气颇高但于政治上毕竟目光有限此时细细一琢磨却依旧不得章法思来想去只得开口问道:爹爹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听到儿子如此问赵挺之顿时有一种意兴阑珊的感觉。这种隐秘的事情若是不能自己体会又哪里是一两句话就能够解释清楚的看来自己这三个儿子竟没有一个是政治上的材料要想在仕途上有所进益竟是难上加难。想到这里他也无心在这个问题上再作纠缠。  

总而言之你以后可以和那些太学生会文但记住少谈政事若有相得的或是才学出众的你不妨记下来告诉我我可以向圣上推荐但切忌把那些口无遮拦的引过来见儿子似乎被刚才那句话镇住了他的口气又软了下来对了你这两天去看过清照么你们地婚事也拖得够久了倘若再不成事恐怕要招人笑话。  

提到李清照赵明诚的脸上突然又露出了几分尴尬偷眼瞄了父亲一眼方才嗫嚅道:我前几日便去过她那里可是她却闭门不见说是父亲未归不能做主。  

清照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拘于礼法了赵挺之眉头一皱顿时大有疑惑。要知道李格非向来对儿子女儿一视同仁不仅教导女儿诗书之道而且从来不忌让李清照表露才学甚至赵明诚和李清照频频相见也从不制止。如今两家正要完婚的时候李清照突然避而不见这又是怎么一回事他不经意地瞥见脸色略显古怪地儿子心中顿时一动莫非是你从成都府带回来那个女子的事被她知道了见父亲一言戳传赵明诚更是觉得狼狈:我也不知道她是如何得到消息的只不过我们俩的婚期因各种缘故足足拖延了四五年我那只是再说我对她地感情从未变过更不曾做出对不起她的事。她怎么能够听信传言计较这些赵挺之的脸色顿时更加阴沉了他和李格非本是多年旧交所以才会很早就允了这桩婚事一来是门当户对二来两家的孩子都是志同道合也不虞婚后小两口会有什么矛盾。即便他后来和李格非政见有别而渐渐疏远两家孩子的往来却始终没有断过谁想到那件事居然会传入李清照的耳中若是往常也就罢了可偏偏被闲置了好几年的李格非重新得到重用如今提点河北刑狱听说是政声卓著他正好可趁着此次婚事的机会重新弥补当年的疏远谁知竟有这样的变故。这个时候他只得暗自埋怨李格非将女儿宠坏了但明面上却只得归咎于自己的儿子。  

清照一向知书达理这种事情原本就是你不对和唐代一样大宋士大夫往往是姬妾众多而且往往越是文采风流家里的姬妾就越多似欧阳修苏轼等人就全都是风流倜傥的性子。  

当然文如其人像王安石司马光就只娶了一妻所以这也并非能够一概而论。而赵挺之自己则是只有两个侍妾家风也一向极为严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