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高太尉新传 > 第二部 经略 第七卷 都堂新贵 第三十九章 立场异嫌隙渐生

第二部 经略 第七卷 都堂新贵 第三十九章 立场异嫌隙渐生(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怎么会是高伯章第一个站出来忙碌完一日的政事回到府中蔡京便把自己关在书房中细细思量了起来。虽然他事先确实没有和高俅通气但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对于这些在大局上有利的事情高俅向来都不会提出反对。正如先前的改革茶法高俅不仅拾遗补缺提出了更好的建议还在朝堂上为他挡去了一多半风雨可此次居然如此坚决着实令他有些措手不及。  

听到外头刻意压低的呼唤声他顿觉气不打一处来不耐烦地吼道:我不是吩咐过了么不管什么大事都别在这个时候打扰相爷高相说是有要事那家人话音未落面前的书房大门便突然打开了吓得他连忙后退了几步深深地弯下了腰。  

去请高相到书房来再沏一壶浓茶。蔡京面沉如水地下令道另外吩咐下去今晚除了内廷传召否则不管有什么大事也得等到我出来再说是那家人连忙答应了一声一溜小跑地奔了出去。  

高俅原本已经在家中用了晚饭但思来想去还是决定造访蔡府。他今天当众驳了蔡京的条陈虽然最后的提议并没有完完全全反对此次兴学但终究和蔡京的计划相差遥远所以为了以后的大计他不得不走这么一趟。  

元长公惫夜造访实在是打搅了。  

蔡京微微一笑自己现在呵呵伯章你来得正好。要是你不来我指不定也会杀到你的府上去来坐吧坐定之后蔡京不待高俅开口便率先话道:伯章我就不信你真的反对兴学。如今我大宋子民何止千万但每年中进士的不过寥寥数百人不少学子因为贫寒而无法入学倘若朝廷放任下去那么我大宋的未来岂不是要败坏在我们手中你也许在顾虑一时地钱粮开支。但是这是千秋万代的大事与之相比区区银钱又算得了什么元长公正是为了千秋万代我今天才不得不反对此事。高俅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起身在房内踱了两步突然转身直视蔡京的目光一字一句地道衣食足而后知荣辱这是一句老话。如果让我选择的话那如今最重要的不是办县学而是乡学村学只有让天下百姓俱能识文断字那才是真正造福子孙万民只可惜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我们有生之年甚至接下来的百年都不可能兴学确实重要。但是无论如何兴学这些士子中始终只有很少一部分能够进入朝堂而大多数的人却没有这个机会。他们该怎么办始终由县学养着他们一旦年长他们又靠什么谋生我刚刚仔细琢磨过元长公你的条陈看到了几条你今日在朝堂上没有提出来的。我觉得那才是眼下真正应该做地。在传统的儒家经义以及诗词歌赋之外另开书学画学算学天文等等。只有让士子除了出仕之外。还有别的谋生之道学校才能真正落在实处。  

蔡京越听越觉得诧异最后情不自禁地在高俅脸上扫来扫去确定对方并不是在胡言乱语他方才露出了若有所思的神情。  

这么说来。伯章看重得反而是别人忽略的问题。只是你想过没有我朝向来优待士大夫那些小有才学的士子即便学了算学可会屈身于富商作一个账房他们宁可应十次科举让家中供养一世也决不会去操持他们心目中地贱役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在数年之内取消科举让他们在从县学州学直至大学好好地钻研一下学问然后士人全部由学校升贡如此士可因才学分上下选到的就全都是才学品德俱佳的人元长公取消科举还远远不到时候。说实话对于蔡京的前意识高俅只觉得万分头痛。即便士人从学校升贡的过程再透明再公平在旁人眼中始终不及科举来得公正。自唐朝开科举以来寒门士子已经将此视作了最公平的途径而一旦骤然废黜恐怕引起的非议绝非少数更有可能的是天下哗然而我可以断言即便圣上真的取消了科举将来也必定重新启用元长公倘若这样一反复你认为天下士人会如何看圣上如何看你从私心来说蔡京地愿望是过熙丰王安石成为一个名留青史的名臣所以这也是他大胆提出一系列比王安石更激进政策的由来。然而这并不总来看他就会因此而把自己搭进去。王安石两度拜相两度罢相的经历是他最最忌讳的。眼下赵佶虽然信任他但还远远不到神宗信任王安石的地步倘若天下士子因为废除科举而群情激昂他不见得能够安然过关。  

是我太过急躁了。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蔡京不得不承认高俅的提醒很有道理。但是兴学乃是他求名竖名之举他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但兴学乃是国之大计我一定会坚持到底伯章即使反对我也会在圣驾面前力争。只要国库和各路常平钱能够到位这学校一定能够建下来承平盛世若是还不能兴学建学以后更是未必能够高俅自忖无法说服蔡京地顽固只得怏怏离开了蔡府。蔡京的私心公心他都看得清清楚楚也知道兴学是一件造福士子地好事只是蔡京认为如今正是承平盛世实际上呢当初宋朝早期时岁收三千万贯还能有所结余可到了神宗时岁收五千万贯还存在着巨大的缺口如今更是年年赤字。虽然改革茶法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可学校的开支又岂是小的一旦打起仗来天知道情况会怎样一定不能一下子把整个摊子全都铺开既然下定了决心他一回家便召集了所有幕僚把自己地意见兜了出来。当夜高府四个幕僚几乎是不眠不休地连夜起草润色最终在天明之前拟定了洋洋洒洒一万字的奏疏力陈兴学之举不可操之过急。  

连着在朝会上争了三天蔡京要面对的不仅仅是高俅这个温和改良派还要面对以户部官员为的一干人的反对。户部破天荒地拿出了一份相当精确的开支表列出了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