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经略 第七卷 都堂新贵 第九章 议将来两两交心(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高俅自然不知道自己心爱的三个女人正各怀心思他眼下立足于严均府中两人的所有心思都集中在王厚的那一封私函上。由于他高俅算是王厚名正言顺的举主因此虽然他和王安石执政那会的一言九鼎根本没法比但王厚依旧按照乃父王韶的旧例在往朝廷递送正式文书的同时也会送一封私函给他其中诸多情由便比公文要详细得多。
对于这种好意高俅自然是全盘照收至少在他的印象中至少在这一两年间西北战事方面还是相当顺利扶持这样一个军方背景的人对自己不无好处。至少因为自己的那封奏折一旦大胜之后自己便能再进一步和蔡京分庭抗礼就不是一句虚话。但是同时也需要重视另一点王厚和西军的那群将领并不是十分和睦。
大宋的将帅失和是常事但其中不无朝廷纵容的缘故。
听到严均这句犀利露骨的话高俅几乎一口把茶水喷了出来看向严均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要不是他和对方相交至深几乎会以为严均才是穿越的那个要知道无论两人交情再好说这种话仍然是很大的忌讳。
伯章兄你不用看我我也就是在你面前说说实话罢了。严均却仍显得若无其事他伸指弹了弹那信笺不无讥诮地说不提别的统军的大多是文官上阵拼杀的全都是武将彼此忠君报国的心思固然一致但服与不服却难保了。而武将之间又往往多意气之争山西种姚皆是将门世家。这些年两家明争暗斗西军几乎也就分作了几派朝廷是不能管么朝廷只是不想管朝廷看到的是有了这样地竞争意识。上阵的时候便会更加拼命抢夺军功军中便不会一枝独大。所以说内耗不仅仅在朝堂之上更是在诸军之中朝廷最精锐的西军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其他地地方均达没想到你比我还要愤世嫉俗。高俅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连忙词锋一转道对了。你那个新上司怎么样所谓的新上司便是刚刚以资政殿学士知枢密院的蔡京之弟蔡卞。在朝堂人员选择方面赵佶更多考虑的是年龄大约是当初对那些七老八十的老臣占据了高位大有不满。因此如今受诏入京的很多都是年富力强且资历丰富的臣子似蔡京阮大猷都是刚过五十而蔡卞则只有四十出头史料中对其出生年份有多种说法这里取地是1o58年他高俅和严均全是刚州三十而立。可这样一来。朝廷中支持当初熙宁新政的人便占了大大地上风毕竟连赵佶自己也是偏向于改革的。
你是说蔡元度严均眉毛一挑突然冷笑道他的心思当然是深沉得很两相厮见的时候他倒是相当客气一个劲地说我是少年英杰。我那时倒在心里说要说少年英杰谁能比得上十二岁便登进士第地蔡元度呢他这一次入主枢密院其实朝中不无议论他自已也上书坚辞可谓做足了姿态不愧是当初人称的元符内相。
高俅微微点了点头他正是从元符时期的惊涛骇浪中涉险过关的人当然知道严均所指为何。那时章惇在前台蔡卞在后台两个人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人道是惇迹易明卞心难见足可见其人心术绝不在乃兄之下。只不过蔡京结交宫闱的本事远远在蔡卞之上更有蔡攸这么一个善于钻营地好儿子所以才能够在赵佶登基之后排除万难后来居上。
均达不管怎么说王厚眼看就要用兵了枢密院这一头你一定要牢牢把住只有凭借这个功劳你才能更进一步。既然严均如此不避嫌疑他索性也免了那种隐晦的语气你我能够这么快地坐上现在的位置靠的是圣上的信任但是如此并不稳当。一旦西北大胜圣上大悦之下必然厚加封赏到了那个时候你至不济也能晋升直学士乃至学士再下去就能签书枢密院事了。眼下正是彼此落子的时候一点疏漏都不能有。
伯章兄放心我明白。严均重重点了点头突然出言提醒道另外我知道阮大猷新近靠上了你你也要小心此人也是个两面三刀的关键时刻难保不反水。他一边说一边含笑伸出了手意味不言而喻。
高俅伸出右手和对方互击了一下最终大笑了起来。彼此的目标已经相当明确了在到达政事主持枢密院地顶点之前他知道他和严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是最坚实的盟友。
与此同时蔡京蔡卞兄弟也正在书房叙话。和蔡京相比蔡卞在赵佶登基后经历了诸多波折。先是被人上六大罪然后则是出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所幸这种日子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先是起知大名府然后迁扬州召为中太乙宫使最终擢知枢密院。这一连串的波澜下来原本就城府深沉的蔡卞看上去不免更加内敛观其外貌谁也看不出来他比蔡京要年轻十多岁。从少年得志到后来的诸多磨折他早已历练了出来。
元度你既然回来我就放心了。一直以来蔡卞的职位几乎都在蔡京之上蔡京在绍圣年间能够屡屡升迁也多半靠了蔡卞之力如今他正位相自然不会忘了投桃报李。枢相之位非同小可如今正值朝廷用兵的时候圣上既然将枢密院交给你足可见信任。唉想不到绍圣元符之后你我兄弟还能有这一天。
大哥的得用早在大家预料之中圣上不过顺天意民心而已。蔡卞自矜地一笑目光又落在了蔡京身后那满是书籍的柜子上。说起来圣上虽然并非储君出身却是天资聪颖凡事皆有判断不说还往往喜欢越级提拔官员大哥这个相当得不容易啊蔡京自然知道蔡卞指的是谁却只是无所谓地一摊手。圣上虽然简拔了官员但若是别人不服其人仕途之路同样是不好走的。他们两人虽然年轻但却在为人处事方面相当老
对于这种好意高俅自然是全盘照收至少在他的印象中至少在这一两年间西北战事方面还是相当顺利扶持这样一个军方背景的人对自己不无好处。至少因为自己的那封奏折一旦大胜之后自己便能再进一步和蔡京分庭抗礼就不是一句虚话。但是同时也需要重视另一点王厚和西军的那群将领并不是十分和睦。
大宋的将帅失和是常事但其中不无朝廷纵容的缘故。
听到严均这句犀利露骨的话高俅几乎一口把茶水喷了出来看向严均的目光充满了不可思议。要不是他和对方相交至深几乎会以为严均才是穿越的那个要知道无论两人交情再好说这种话仍然是很大的忌讳。
伯章兄你不用看我我也就是在你面前说说实话罢了。严均却仍显得若无其事他伸指弹了弹那信笺不无讥诮地说不提别的统军的大多是文官上阵拼杀的全都是武将彼此忠君报国的心思固然一致但服与不服却难保了。而武将之间又往往多意气之争山西种姚皆是将门世家。这些年两家明争暗斗西军几乎也就分作了几派朝廷是不能管么朝廷只是不想管朝廷看到的是有了这样地竞争意识。上阵的时候便会更加拼命抢夺军功军中便不会一枝独大。所以说内耗不仅仅在朝堂之上更是在诸军之中朝廷最精锐的西军尚且如此又何况是其他地地方均达没想到你比我还要愤世嫉俗。高俅不由露出一丝苦笑。连忙词锋一转道对了。你那个新上司怎么样所谓的新上司便是刚刚以资政殿学士知枢密院的蔡京之弟蔡卞。在朝堂人员选择方面赵佶更多考虑的是年龄大约是当初对那些七老八十的老臣占据了高位大有不满。因此如今受诏入京的很多都是年富力强且资历丰富的臣子似蔡京阮大猷都是刚过五十而蔡卞则只有四十出头史料中对其出生年份有多种说法这里取地是1o58年他高俅和严均全是刚州三十而立。可这样一来。朝廷中支持当初熙宁新政的人便占了大大地上风毕竟连赵佶自己也是偏向于改革的。
你是说蔡元度严均眉毛一挑突然冷笑道他的心思当然是深沉得很两相厮见的时候他倒是相当客气一个劲地说我是少年英杰。我那时倒在心里说要说少年英杰谁能比得上十二岁便登进士第地蔡元度呢他这一次入主枢密院其实朝中不无议论他自已也上书坚辞可谓做足了姿态不愧是当初人称的元符内相。
高俅微微点了点头他正是从元符时期的惊涛骇浪中涉险过关的人当然知道严均所指为何。那时章惇在前台蔡卞在后台两个人配合得几乎天衣无缝人道是惇迹易明卞心难见足可见其人心术绝不在乃兄之下。只不过蔡京结交宫闱的本事远远在蔡卞之上更有蔡攸这么一个善于钻营地好儿子所以才能够在赵佶登基之后排除万难后来居上。
均达不管怎么说王厚眼看就要用兵了枢密院这一头你一定要牢牢把住只有凭借这个功劳你才能更进一步。既然严均如此不避嫌疑他索性也免了那种隐晦的语气你我能够这么快地坐上现在的位置靠的是圣上的信任但是如此并不稳当。一旦西北大胜圣上大悦之下必然厚加封赏到了那个时候你至不济也能晋升直学士乃至学士再下去就能签书枢密院事了。眼下正是彼此落子的时候一点疏漏都不能有。
伯章兄放心我明白。严均重重点了点头突然出言提醒道另外我知道阮大猷新近靠上了你你也要小心此人也是个两面三刀的关键时刻难保不反水。他一边说一边含笑伸出了手意味不言而喻。
高俅伸出右手和对方互击了一下最终大笑了起来。彼此的目标已经相当明确了在到达政事主持枢密院地顶点之前他知道他和严均在很长一段时间之内都会是最坚实的盟友。
与此同时蔡京蔡卞兄弟也正在书房叙话。和蔡京相比蔡卞在赵佶登基后经历了诸多波折。先是被人上六大罪然后则是出知江宁府连贬少府少监分司池州。所幸这种日子只持续了不到一年先是起知大名府然后迁扬州召为中太乙宫使最终擢知枢密院。这一连串的波澜下来原本就城府深沉的蔡卞看上去不免更加内敛观其外貌谁也看不出来他比蔡京要年轻十多岁。从少年得志到后来的诸多磨折他早已历练了出来。
元度你既然回来我就放心了。一直以来蔡卞的职位几乎都在蔡京之上蔡京在绍圣年间能够屡屡升迁也多半靠了蔡卞之力如今他正位相自然不会忘了投桃报李。枢相之位非同小可如今正值朝廷用兵的时候圣上既然将枢密院交给你足可见信任。唉想不到绍圣元符之后你我兄弟还能有这一天。
大哥的得用早在大家预料之中圣上不过顺天意民心而已。蔡卞自矜地一笑目光又落在了蔡京身后那满是书籍的柜子上。说起来圣上虽然并非储君出身却是天资聪颖凡事皆有判断不说还往往喜欢越级提拔官员大哥这个相当得不容易啊蔡京自然知道蔡卞指的是谁却只是无所谓地一摊手。圣上虽然简拔了官员但若是别人不服其人仕途之路同样是不好走的。他们两人虽然年轻但却在为人处事方面相当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