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信之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章 送信之人(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附和这些条件的人不多,但也绝对不少,毕竟李承乾是一个宽厚之人,不大讲究帝王威仪,三品以上的官员若是有事觐见,李承乾只要闲下来大抵都会见一见,很是平易近人。  

会是谁呢?  

李承乾瞅了一眼大殿门口肃立的李君羡,道:“这件事李将军派人详察吧。”  

李君羡应下:“喏。”  

这个任务很麻烦,毕竟附和条件的人很多,但也仅仅是麻烦而已,如今长年四门、百余里坊皆军事管制,虽然依旧不可避免有人擅自出入,但只要人手足够,一个一个的排查近两日以来所接触之人,很快就会有反馈。  

内侍总管王德从门外走进来,走路虽然无声,但脚下频率极快,来到李承乾一侧,低声道:“陛下,中书令刘自觐见。”  

李承乾蹙眉,略一迟疑,道:“宣。”  

虽然对刘自几次三番干涉军务有所不满,但中书令已经是帝国最核心的领导层之一,该给的体面还是得给。  

“喏。”  

王德退出。  

李靖不满道:“军政分开,此乃陛下登基之初便定下的国策,双方互不干涉,各成一体,由陛下居中掌握,即可彰显皇权,又能提升效率,避免扯皮推诿之事。刘自其人猖獗狂悖,时常干涉军务,导致军政双方隔阂日深,不能精诚合作增加内耗,其大罪也。”  

他从来不是个背地里打小报告之人,但是对于刘自去极为厌恶,认为对方只是一个官僚,全无半分名臣之相,且心胸狭隘、唯利是图,这样的人放在中枢,必成祸患。  

身为宰辅,即便坚持政见乃是必备之素质,但举凡自己敌对之人的政见皆反驳,毫不考虑帝国利益,这样的人坐上高位有害而无益。  

李承乾摆摆手,道:“刘中书勤于政务、能力卓越,正是朕推行内政的得力臂助,卫公此言往后莫要提及。”  

李靖默声不语。  

他之所以如此激烈的表达自己的态度,也不过是为了支持房俊而已,他自己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将解甲归田,朝堂之上的事情与他何干?  

但既然往后房俊势必要与刘自为首的文官扯皮,那么自己能帮一点自然还是要帮一点…  

须臾,一身官服的刘自快步入内。  

“微臣见过陛下。”  

“免礼,刘中书请入座。”  

“谢陛下…在下见过诸位,有礼了。”  

“客气,客气。”  

相互寒暄两句,刘自入座,从怀中掏出一封信笺递给身后的内侍,道:“启禀陛下,昨夜有人自府外以弩箭将这封信投入府中,微臣不知信中内容,故而贸然拆开查看,才得知是委托微臣转呈于陛下,微臣不敢擅专,只能将信笺带来,请陛下过目。”  

武德殿中一片寂静,诸人神情不一,但目光都似有若无的逗留在刘自身上。  

刚才还要查看是谁与萧瑀暗中勾结呢,一转眼的功夫居然自己跳出来了…  

李君羡站在大殿门口眼观鼻、鼻观心,一桩麻烦的差事忽然就没了,心情挺不错,却没有一丝半点表现出来。  

李承乾看着刘自,默然无语,目光之中却多有审视。  

内侍将信笺放在御桉之上。  

刘自神情有些喟然,解释道:“大抵是之前微臣曾在宋国公手下做事,积累了一些交情,使得宋国公愿意相信微臣的为人,故此将如此重要的事情予以托付。不过自宋国公叛逃之后,微臣与其绝无半分联系,还请陛下明鉴。”  

事实上,昨夜收到被弩箭送入府邸的信笺之后,刘自思考了小半个晚上,最终才决定将这封信送到陛下手中,毕竟与叛贼暗中联络这种事说不清道不明,万一陛下生疑,即便不发作也好似一根刺藏在心里,对他的信任大打折扣。  

当然,他同时也将这份信笺抄录了一份,派人送给晋王…  

看着刘自一脸苦笑无奈,李承乾忠于收回目光,命人将信笺拆开,仔细观阅。  

看完之后,沉思片刻,摆手让内侍将信笺交予李勣、李靖两人传阅。  

李勣、李靖两人相继看过,又将信笺交给内侍还给皇帝。  

信笺之中,的确如褚遂良所言那版,萧瑀坦言可以“策反”薛万彻,使其假借会师晋王之际骤然发动,对晋王大军予以突袭,届时霸水西岸的军队渡河接应、前后夹击,可在骊山之下大破叛军。  

显然,萧瑀是后悔了,现在觉得晋王不能成事,害怕皇帝事后追究他叛逆之罪,故而以这种近乎于“投名状”的方式向皇帝表达忠心,只要按照萧瑀的设计行事,那么无论如何战后都要给其记上一功。  

再加上江南糜烂,严重影响帝国财政,需要借助萧瑀的影响力去安抚、治理江南,两相结合之下,皇帝必然免除萧瑀所有罪责,官复原职,一如往昔…  

逻辑自洽,合情合理,的确是萧瑀滴水不漏、瞻前顾后的风格,将局势算计得清楚明白,唯一疏忽的便是轻信了褚遂良,反被褚遂良暗中出卖,使得这封信笺的效用大打折扣。  

李承乾道:“如此看来,雉奴那边军心不稳,即便是身边的重要人物也都心存异志,距离败亡之日不远了。”  

李勣、刘自颔首称是,晋王麾下本就缺乏人才,无论运筹帷幄的名帅还是智计百出的谋士,都严重欠缺,似萧瑀、褚遂良这样的人物肯定是其身边的左膀右臂,如今却相继向皇帝表忠心,可见晋王空有十余万大军,麾下却已然与他离心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