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十五章 卖(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但能满足前线兵士的需要。  

仅是这一条,就为国家节约大量经费。一个兵士所需的棉被棉衣与布料不是很重,但几十万兵士呢为了满足几十万兵士的需求,必须从中原一步步地将这些用品运向西北,得用多少钱帛同时种植棉花虽累人。但是它的经济效益更高,大肆种植棉花,会给西北许多百姓带来富裕。  

不仅是这个棉花,这两年大丰收,西夏经济瓦解。也不敢犯边了,这一年西北十分平静,因此让宋朝腾出来更多的财富,郑朗自春天起,从国库里拨出五千五百万缗钱,储备了大量的粮食物资武器。其中为武器盔甲动用了三千万缗钱,虽然经郑朗这一折腾,国库又再次空荡荡的,但至少征伐西夏所需的武器物资准备了九成以上。但与粮食一样,为了不惊动西夏,多在厩。  

这才是战争。  

没有战前精心的准备。仓促而战,危矣。  

秋去冬来,宋朝这边十分平静,西夏那边继续苦逼。  

看上去,宋朝似乎没有任何对西夏用兵的趋向,但不介意宋朝对西夏落井下石。  

自从西夏银行崩溃后,宋朝立即封锁边境。严禁任何商贾将宋朝货物走私到西夏,这更使得西夏百姓雪上加霜。  

出现这种局面,关健就是银行。  

为此,两派大臣吵个不休。  

后党责备保皇派,保皇派要恢复汉礼,现在仅学习一个银行,看看成了什么局面。  

其实所谓的汉礼蕃礼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趋向,保皇派若成功恢复汉礼,等于将梁氏的政策推翻。梁氏危矣。若连汉礼都立不起来,更不要说从梁家手中将政权夺回。  

面对后党的无理取闹,保皇派同样不甘心,所谓的银行是谁的主意,梁永能与梁氏的主意。并且为什么要设立银行,若不是梁氏不顾大局,非要向宋朝用兵,绥州会不会失去,兰州会不会失去,需不需要设立银行,从老百姓手中骗取钱财。  

本来经济困窘,两党争执不下,更使得西夏百姓民不聊生。  

在这种情况下,李清又找到了冯高,说道:“李将军,如今国家到了生死存亡时刻,你是先帝的栋梁之臣,不能坐看西夏覆灭。”  

梁家控制着西夏的军政财大权,后党占据上风,李清想李秉常真正掌握政权,不得不借助冯高四将的力量。  

冯高睁起眼睛,无力地说道:“李清,我老了,只想过一个太平晚年。”  

李清多机灵,这个老家伙话中有话啊,于是上前深施一礼,道:“李将军,就算你想过一个太平晚年,也要为子孙着想,而且国家危在旦夕,覆巢之下,岂有完卵”  

“陛下是天,太后也是天,与昔日没藏讹庞不同,”冯高仍摇了摇头。  

“李将军,非是针对太后,而是铲除梁乙埋等奸邪之辈,没有此数人蛊惑太后,太后与陛下母子联心,我国有救。”  

“李清,对方力量很强啊。”冯高仍没有答应,但话音渐渐松驰。  

李清劝说良久,冯高这才说道:“李清,你给老夫两天时间,让老夫考虑考虑。”  

冯高不仅冯高一人,还有吕毅、赵善金与魏治方,若这三兄弟不答应,冯高也不会答应,李清无奈的离开,心中忐忑不安,不答应事小,就怕这四兄弟做四姓家奴,去梁氏哪里告密。  

但他哪里知道,随后消息就悄悄送到宋朝厩了。  

两天后冯高派人将李清请来,说道:“李清,老夫与老三老四老五商议过了。”  

“他们怎么说”  

“他们也担心,本来我们手中有一些兵权的,然自从葫芦川战役后,梁大相几乎全军惨败,开泰却保住了三军,这反而遭到梁乙埋的排挤。”  

“正是,奸邪当道,国家怎安”  

冯高心中暗骂了一句,国家不安才是好事呢,否则我们得到那一年落叶归根脸上没有表露出来,道:“是如此,看到国家如此,我们也心痛,可因梁大相的排挤,我们手中都没有多少兵权了,想匡扶皇室,力量薄弱啊。”  

冯高说完,看着李清。  

想要我们帮助你可以,你得将你的底牌拿出来。  

李清会意,说了几个名字。  

这十几个人于是开始商议,如何举事。  

然而这次精明的李清悲催了。  

前面在商议,后面就让冯高将消息卖给梁乙埋。  

梁乙埋听后大惊失色,连忙秘密将冯高喊到府上。冯高一五一十将事情经过交待,梁乙埋说道:“李将军,这次多谢你们兄弟四人了。”  

明面上看起来冯高几人做法品德很不耻,可是若冯高四人与余下发难,有可能就让他们得功,那么梁家凶多吉少了。梁乙埋又说道:“李将军,你且等。”  

说完立即进宫,向梁氏汇报。  

梁氏听后脸上阴云密布,半天后说道:“哀家这个儿子算是白养了。”  

“太后,怎么办”  

“你让李岩四人率兵将这些贼党击杀。”  

“太后,让我去吧。”  

“勿用,这四人看似老实,实际狡猾之极,每每投机皆能成功,必须让他们亲自动手,不然以后又能反哀家。”  

让冯高四人亲自动手,等于向西夏全国宣告,他们背叛李秉常,投靠了梁氏,自此与保皇派再也没有了回旋余地。并且梁氏心中还有一个想法,这些年屡屡与宋朝开战,败多胜少,这也是西夏缺少得力大将之故。这几人颇有军事才干,绑捆到自己战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