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

八百二十一章 治平改制(下)(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并没有过多少年,大家一起完蛋。什么高高在上的士大夫,什么也不是了,变成九丐十儒,连乞丐都不如。明初还好一点,后来又故伎重演。然后乖乖地做满朝的狗。  

知道,可不能气愤,必须得慢慢来,若这时不解决,再也没有解决的机会。  

即便时机大好,郑朗还耍了一些手段。这次分流就是手段之一,裁官是必须的,分流也有一些好处,工作更细致,也安排了一些官员。如今差官两万五,能不能裁成一万五?不可能。能使差官变成两万人就不错了。当然,一旦一些小州县裁去,人口膨胀,也必须更多的官员来管理。无奈也。因此一边裁一边安排,必须控制在两万官员以下,但也不可能裁到一万五。至于真宗时不到一万名官员那仅是一个梦想了。  

不是自己要裁,得让天下人呼吁裁减!  

赵拚沉默不言,这时吕惠卿说道:“郑公,陛下说反思咸平之治,咸平四年裁去十九万五千名官吏,由是大治。若没有裁减这么多官吏,一年国家得支付几千万缗,如何利国惠民。我以为郑公既有减裁州县之意,也非是不对,一些州县当时设羈懈髦衷颍淦林坏貌簧瑁缃癫恍枰恕庑┲菹乜梢约醪茫我槐卟眉酰槐哂质沟焦倮糅杖俊不是说咸平之治吗,咸平之治实施了许多好策略,裁官就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何不执行呢?  

郑朗则怀疑地看着他,心道,难道这小子看穿我的心思?  

看着赵顼,闭上眼睛不答。  

赵顼会意,吕惠卿提了,就看各位大臣如何想,道:“今天就到此结束吧,郑公之意,大家可以回去商议商议,哦对了,将赵卿狼溆胫9档幕埃怯诒ㄖ剑纯刺煜率孔用侨绾纹兰郏员悴赡伞!  

然后又对郑朗、富弼与曾公亮说道:“三公留下,替朕侍讲。”  

乃是郑朗主意,进入中书,政务多了,曾公亮索性是能者多劳,几乎一起交给郑朗。郑朗时间紧张,赵顼仍然很年轻毛躁。有一个前例,辽圣宗做皇帝做得好,不是在他手中做得好,而是在萧太后手中做得好。若没有萧太后,若十几岁就将政权交给辽圣宗,会是什么情况?赵祯也是如此。孔子说三十而立,若大的国家,不到三十岁,想接手,会很难的。但有一个前提,不要碰到武则天与慈禧这样的女强人,否则就悲催。  

高滔滔还政未必是坏事,但皇上的教育还得要抓紧,一般人此时不大好教皇上了,郑朗又请富弼与曾公亮做帮手,三名首相前来教导。  

若再磨上数年时间,至少会比史上的宋神宗更完美。  

大家离开,赵顼笑嘻嘻地说:“郑公,将欲翕之,必欲张之,将欲弱之,必欲强之。”  

“陛下,虽这也是一种道,终是小道,节只是辅之,仁爱忠厚淳朴才是本。”郑朗正色说道。用了一些阴谋诡计,可是郑朗不希望赵顼学习它。若重视了这些诡计,以后必入邪道,甚至踏上杨广之流,或者成为嘉靖。皆不是好事情。  

三个首相在教皇上。  

下面大臣在写奏折。咸平之治有什么呢?这不要紧,关健是皇上下诏让大家写咸平之治是什么用意。一个个揣测。这就是几年来奔竞之风形成的坏习惯,皇上让你写,不是写皇上要的什么,而是你们各自心中想的什么。  

就写到官制。  

这是进谏最多的,一一采纳,非是庆历时的监督制度,而是将咸平时的制度恢复了大部。第一个便是保举制度与牵连制度,官员入仕必须有一人保举,若保举的官员犯错,直接上司与保举人皆要惩罚,若贪污数量严重,上司与保举人甚至能免官。第二个便是私罪者不得重用。第三是政言分开,宰执不得有门生或者子弟在台谏,也不得推荐台谏官,台谏官必须由皇帝亲自任命。  

不算是改制,而是恢复真宗时的祖宗制度。  

实际是改制,至少对治平以来的官场进行改制。  

诏书羏窗湎拢洞咳柿f瓷鲜榛乇埽蛭褪侵@实难换乇懿恍小v@仕档溃骸耙7颍庋桑猿寄惚鹱隽耍桓阋患重要的职务ㄚ苫姆希嗖焖靖踊姆希ㄚ赡耸腔噬系亩浚嗖焖揪褪翘ㄚ傻亩俊=桓阒鞒帧!  

“好,”范纯仁道。只要不做监察御史,什么都行,对官职他看得远比司马光王安石淡。范纯仁不知道郑朗交给他一个什么样的差务,会非常非常的重要!  

秋天一天天地深了。  

争议声忽然大起来。  

改制未改多少制,倒是财务开始执行透明化,各州县财政出纳一起登在报纸上,不但登了今年出纳,还登得很详细,财入有哪些,支出有哪些,并且还详细地登了真宗、仁宗时的各州县出纳情况。  

让大家一起对比。  

同时又刊登了郑朗、赵拚与吕惠卿关于官员分流的争论。  

下面是朝野内外各部司官员数量的对比。  

还能不明白吗?  

许多士子上书,请求郑朗废掉这个分流增官举措,当务之急乃是减裁官员,而不是让各州县官员分工明确,公开地增加员额。郑公,你不能这样妥协,忘记你是如何赴京的。听闻你赴京进入中书,一路百姓夹道欢迎,自郑州到京城,两边道路人流从未中断。国家财政如此困窘,你怎能妥协呢?  

宋朝前期没有文字狱,大嘴巴对准皇帝放都没关系,各个报纸,连新成立的十家晚报,皆纷纷议论此事。  

郑朗面对这汹涌而来的民意,不得不将重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