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七百三十九章 种籽

七百三十九章 种籽(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想到郑朗为他回京,力挽狂澜,救了过来。  

“汉臣,不必多礼,”郑朗将他扶起来,说道:“我也要回去了,临行前有几句话嘱咐你。”  

“请说。”  

“如我没有猜错,今年冬天没藏讹庞必动手。”  

“郑相公,我也做了一些安派。让那六名密探暗中相助没藏讹庞。”  

“做得好,不但此时暗中相助没藏讹庞,以后也要相助他。谅祚现在还年幼,不过时间很快的,一旦他长大成人,必与没藏讹庞发生冲突,到时候相助没藏讹庞击杀谅祚。让没藏讹庞不得不篡夺李氏基业,那么到时西夏名位不正。上下混乱,就是我朝出兵之时!”  

“好计。”  

“这是将来的事,我说眼下,一旦没藏讹庞取胜,为了立威,会向我朝发起一些小范围能够承受的战役。到时候你必须能够果断地反击。我在南方会关注此事,到时候相助你出兵,同时也会写奏折,全面禁榷。那么战事规模不会很大,可会频繁发生数月之久。最终将西夏重心逼迫转移到南方,让西夏与唃厮啰发生正面冲突。因此,你一去西北,必须做一些准备。”  

现在郑朗失去了权利,但可以利用狄青之手。与一些进奏,同样能将宋朝边境推向有利的方向。  

狄青去西北,不仅利于狄青本人,也利于郑朗这个推动的进行。  

“好。”  

“还有,两府宰相变动,庞籍对你一直袒护有加,他回来担任首相,对你十分有利。不过你要提防另一人。”  

“谁。”  

“韩琦。文彦博唆使大臣污蔑你,只是想保住相权。可是韩琦一直对你很不满。”  

“嗯。”狄青又有些忧虑了。  

“不用担心。勿要小视了庞醇之。”庞籍重新上位对郑朗也有好处,一个政令通畅的朝堂。自己在下面也好做事。自从庞籍下去,郑朗已经感到自己做起事来,遇到许多困难。又道:“我还会写一封信给韩琦,关照一二。”  

眼下与文彦博扯开脸皮了,但暂时还没有与韩琦破开脸面。昔日,他与韩琦多少还有一些交情的。  

“谢过。”  

“不用谢,好好保护自己身体,”郑朗道。狄青就是没有在陈州莫明其妙死去,可身上多处有伤,又得了背疽,非是一个长命的人,庞籍同样只有六七年好活了。  

而这一文一武,才是郑朗真正看重的大臣。  

郑朗与刘敞南下。  

庞籍返回京城,一到京城就让赵祯召入皇宫,直接说道:“庞卿,郑朗评价你老辣弥姜,能否当乎?”  

有数的,闹出这么大的事,庞籍怎能不听闻,知道自己再度为首相,还是郑朗一手力荐上去的。他坦然答道:“陛下,臣愿意为陛下做一块老姜。”  

赵祯呵呵一乐。  

但事情并没有结束,随后王拱将三司账目报上,赵祯看得触目惊心。  

一怒之下,又连做了两个人事调动。  

将王拱辰贬到陈州,而非是狄青去陈州,随着又将刘沆贬知应天府。  

其实还是一些士大夫倒的鬼。  

文彦博带着群臣倒狄,只有刘沆一人独奏,御史去陛下将相,削陛下爪牙,此曹所谋,臣莫测也。  

倒狄青是假的,不安好心是真的。  

因此得罪了诸多士大夫,而他在中书,位居富弼班下,却在王尧臣之上,三司账册出了一个大黑窟窿,文彦博已经下去,总得要人顶上,于是让刘沆杠了。  

说到底,刘沆资历不足,政绩略略欠缺,于是张昇带头,一连十七奏,再加上刘沆为狄青得罪了其他言臣,一起弹劾,很快将刘沆弄了下去。  

刘沆下,曾公亮上。  

接着又轮到王德用,王德用让士大夫们弄得怕了,凡有什么动静,皆与士大夫们附和,让文彦博一挑唆,王德用在皇嗣案中上跳下窜,最为有力。赵祯颇感不满,郑朗说过一件事。为什么这一年来出了那么多事,居然没有多少言臣弹劾两府?这是很不正常的。就包括郑朗为首相时,也时常遭到言臣的弹劾,而这一年来两府所做所为,如何能及是郑朗那几年的两府?  

因此让王德用下,贾昌朝上。  

用以平衡朝堂。  

欧阳修不服气,一封接着一封奏折呈,贾昌朝奸邪,是小人,还是回大名府吧,天下幸甚,赵祯睬都不睬。奸邪小人,对现在的赵祯根本就不会动摇。何谓奸,何谓君子?仔细想一想,大家差不多吧。  

但也给郑朗带来了麻烦。  

庞太师再度为相,依然还在做一块老姜。  

有可能会脱变,可郑朗的保荐,赵祯的信任,也逼得他继续做老姜。  

财政是败坏了,不能全怪文彦博。从陈执中时财政就开始逐步败坏,不过那时没有大灾大害,底子又好,看不出来。这个颇象乾隆到嘉庆时一样,乾隆承蒙一个好爷爷,一个好爸爸。留下很厚的底子,还有一个会敛财的奸臣和坤,因此看上去花团簇簇,但到嘉庆时,和坤斩了,国库空了,清朝走下坡路了。  

扭转过来,问题不大,扭转不过来。宋朝会十分头痛的。  

庞籍开始扭转。  

但这非是一日一月之功,首先就是官员,这几年官员渐渐泛滥成灾。官员来历,一是科举,但仅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立功大臣或者武将的儿子,这部分是以将士为主,最后一部分就是荫补。  

若想官员不冗,中间的不能少。不然将士缺少拼命的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