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 > 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

五百四十一章 信任的人(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用张海最放心不过,到了国内,张海起义者的身份便会成为掣肘。但没有关系,还有一个人,自己妻子!  

天黑了下去,张海说道:“兄弟们,不用担心,睡觉。”  

倒头便睡。  

第二天强盗位将张海提去,与他谈心:“你是宋朝那个宰相的信使?”  

“是。你们还是乘早将我们释放吧。”  

“放可以,但是你们不能泄露我们的事。”  

“可以。”  

“请发下毒誓。”  

张海那有心思与他们纠缠,于是发下毒誓。  

首领将他们行李、信函、印信一起交给张海。重要的便是两封信,张海看了看信。火漆密封如故。这是假象,虽继续用火漆封住信口,但上火漆时,郑朗刻意于密函上做了三处记号,火漆滴出来时,有三个地方形成一些特殊的纹路,不明显。郑朗对张海说了。此时这三个纹路全部消失。显然密信与公函全部被人拆过。  

就是让契丹人看的。  

但自己发下毒誓,又能说什么呢。即便说拆开过,人家契丹说是流寇所为,又能奈何?计策不算高明,可颇有实效。  

首领又说道:“这是误会,宋使莫怪。”  

“无妨。”  

“切莫禀报我们契丹官员。”  

“若他们问,我们就说迷了路。”  

首领大声笑出来,然后点头。又道:“我送你们回去。”  

亲自替六人松绑,不过这一群人还是很“担心”有的人在拆茅草棚。准备“逃离”此地。这就更说不清楚了。  

没有想到契丹人来了这一手,张海怎么办?只能抱以苦笑。还好,未受皮肉之苦。走在路上,首领又说道:“听百姓说,你们郑相公要做我们契丹的宰相?”  

“我只是一个武人,对此事不清楚。”张海闷声回答。  

“他让你做信使,说明你是他亲信,怎能不清楚呢?”  

“你说这个做什么?”史达夫很不满地说。  

“我们也不想做草寇,听说你们郑相公很有本事,有一口饭吃。何必有今天?若是你们家相公做宰相,我们改盗为良。”  

“真的不清楚,前来,我们仅是负责保护两位正副使的人身安全,其他的与我们没有关系。”张海接过话题。  

套了套,没有套出什么。首领说道:“各位,一路保重。”  

说着翻身上马,消失在山林深处。  

几人对视一眼,张海说道:“休得多言,我们走,到了宋境,我们才会安全。”  

“喏。”  

几人很快来到大道上,果然大道上有官兵在找他们,看到张海一行人出来,其中一个武将问:“你们到哪里去了?”  

“迷路了”张海不满地说。心想,我们到哪里去了,你们还不知道?  

“这是大道,你们怎么迷了路。”  

张海差一点想说,怎么迷的路,问你们契丹的皇帝去。忍住没有说,道:“是迷了路,昨天看到一只鹿,我们技痒,追鹿追进深山里,然后迷了路。”  

武将还在追问:“不对啊,这一带山林虽密,山不大,怎么迷了路?”  

六个人气得要命,张海秘密做了一个手势,让他们不说话,答道:“是这样的,我们追鹿时天色已晚,所以迷了路。居然东西不分,然后于山林里休息一夜。今天早上出来,看到一条大河,问了渔民,才知道我们走错方向。折回来的。”  

“原来是这样啊,张都头也喜狩猎?”契丹武将多喜欢打猎,是同志,惊喜地问。  

六人更得气得不行,想打猎,有的是机会,何必这时打猎,不但绑架自己,还逼自己为他们圆谎,然而平安重要,皆忍住,没有发作。这些人很慎重很隆重地将张海送到巨马河,还责备一句:“你们是使节,不能因为狩猎,耽搁正事。”  

连张海也气得差点喷血,不想多事,坏了郑朗好事,强忍着,唯唯诺诺。渡过巨马河,便是杨六郎筑的高大绿色长城,用柳树、棘刺织成的长廊。然后又于己方遍挖塘湖,用水与植被阻挡游牧民族的骑兵。  

对此,郑朗很怀疑它的效果。  

因为金人南侵时,根本没有看到这道绿色长城起多少作用。所以郑朗心中,认为它起的仅是一个阻滞恐吓的作用。实用性不强。  

想法有点儿不对,直到黄河再次改道后,郑朗才醒悟过来。不是没有效果,黄河改道,逼得海河水系北移,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使北方地势增高。进一步使杨六郎所做的布置作用下降。这时,还是起作用的。张海递过印符,守城官兵将他们放进去。六骑飞快向南驶发。  

来到京城,按照制度。他们皆不能回家,而是呆在驿馆里听候消息。但将两封信全部递了上去。  

此时京城正在观注举国大事,科举。  

先是庞籍在陕西上奏,朝廷开纳夏国,用意是宽财息民。自其受封进誓已来,快有一年时间,而调度犹不减用兵时。其议裁节诸费,以及所增官员、指使、使臣今无用者,应悉数就罢。  

很简单的一个奏折。  

但已经看到庞籍在政治上敏锐的眼光。  

说费用不减用兵时,那肯定是虚夸。不过宋朝制度对这种虚夸是嘉奖的态度。看到一群百姓流离失所,陛下,赶快作为吧,不然天下大乱,看看。民不聊生,全国百姓流离失所。  

欧阳修、包拯、韩琦就包括小人党也用过这种夸张法进谏的。  

这是一种进步的姿态,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