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八章 救驾来迟(上)(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得进,不能把握战局情况。早了不行,迟了更不行。有了郭逵在辽国小皇帝身边,随时可以联系,还是公开的联系。
随后大军徐徐西下。
拖得久,契丹不但兵力多,准备更充分。包括大量粮草物资。
兵分成三路,萧惠兵出黑山,率领六万五千人马,顺着北河套地区扬长直入,兵发贺兰山。
皇太弟耶律重元率领一万精骑兵出南路,与中军侧应。
他自己率领重臣萧孝友等率领十二万兵马向屈野河上游进发。
元昊不安。
十九万契丹精锐部队前来讨伐。他心里压力可想而知,即便与宋军交战,定川寨宋军前后出动的兵马也不足十七万人。虽是宋军仰仗地利与守城优势,取得大捷,但在野外交战,自己的军队反不及契丹人。
先是下令北河套地区百姓向南方撤离,避开契丹的兵锋。结果很糟糕,许多百姓来不及撤离,被契丹人先后掳获。同时失去大量的牛羊。
元昊心中大为恼火,但发作不得。做了几步计划,先是连续三次派使,前去契丹中军大营求见辽兴宗,说道:“臣愿意将所有收留的夹山百姓送还给陛下,另外进献方物,以表臣恭顺之心。”
辽兴宗答道:“若是恭顺,让元昊亲自前来解释。”
咬住这一点不放。
使者沮丧地离开,郭逵说道:“陛下,这不大好吧。元昊是国主,他怎能亲自来见陛下?”
“郭将军,契丹乃是第一大国,万国来朝,那一个国主没有来进谨过朕,元昊算什么?”
“这也是。”郭逵连连点头。
他于其是进劝,不如是挑唆。当真安了好心,无论怎么分析,契丹败比西夏败有利。将消息派手下通知张亢。此时辽军离府州并不远,若是没有阻挡,骑马快两三个时辰便到达了。
张亢再次将诸将召集,把郭逵送来的情报递给诸人传阅。
王信看后,叹了一口气:“辽国小皇帝轻率如此,怎能不败?”
秘密不解开不要紧,一解开也不是很神奇,包括张亢在建宁寨前一战,西北诸将皆知道若是在西北交战,风沙会产生的影响。偏偏契丹不知,将时间选作在秋天作战。
秋天西北风多,而且多是西风,或西北风,或西南风,东北风有之,少之又少,这么大的影响,契丹竟然没有一个将领指出来。更为巧妙的是契丹皇帝为了扬威,此次出征也不是对宋朝不利,每次行军作战,都将郭逵喊来,居于旁边听讲。郭逵很机灵,问他意见,唯唯诺诺,要么劝和,契丹人更为看轻。于是契丹动向,全部为宋军得知。
孙全彬问道:“那么说来,契丹当真会大败?”
虽准备了,孙全彬还是不大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是十九万多契丹大军,怎么就能失败呢?
“败是多数,”狄青沉声说道。
“我们大宋军队比契丹还要强大?”种诂问的。
“不能这么说,战争也要根据情况,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秦军队、袁绍军队与曹军都比对方强大。可是因为不小心,最后大败。我军实际不比契丹军队弱多少,但也不会比对方军队强大。三队实力抛开骑兵优势,实际是西夏人最弱。可地形恶劣,往往让他们占据优势,”狄青很客观地评述。
“所以我朝先前…”…,
“是此故,无论我朝或者是契丹,在沙漠上交战,皆不及西夏人。故先帝讨伐李继迁,多不利。契丹如今也在犯下这样的错误。”
“我明白了,为什么郑相公每次进入敌境,迅速撤离。”
“不仅仅是这个原因…还是谈正事吧。”
大家盯着行军作战地图,王信想了一会儿说道:“以我之见,元昊多半在贺兰山外展开第一战。”
“我也同意。”狄青说道。
契丹分成三路,元昊吃掉南路的契丹军队没有多大作用,而且离契丹中军太近,只有北路的最为可能。不过能不能吃下,众人商议良久,也没有判断下来。
只有一条是肯定的。无论西夏人能不能吃下北路契丹军队,辽国小皇帝是不会放手的,决战主战场还是在中路。
做了种种安排,大家坐下来等晚餐,开始闲聊。
武将在一起,还能说出什么好话,粗鲁不堪,不过两个太监很高兴,与文臣谈话文邹邹的,有时候用了生涩典故。听都听不懂。还是与这些武将们闲磕,比较容易。
孙全彬又再次问道:“张将军,狄将军,王将军,契丹必败了?”
得写奏折回去禀报。
“败的可能性十之,”张亢含蓄地说道。
“郑相公果然神人也。”孙全彬向往地说。虽时间出现误差,但大至走向几乎全部猜测出来,这还容易么?
张亢也是一脸向往,道:“郑相公乃有武候王猛之才,我钦佩之。”
几人中倒是狄青更知道底细,不得不承认郑朗有远见,自己同样远远不及,但在战争细节布置上,郑朗还差了一些,可是人无完人,做到郑朗这一步,确实远非他人所及。
消息送到京城,满朝君臣都是拭目以待,心中忐忑不安。前半段郑朗猜对,可后半段还没有发生。没有猜对,仅是准备了一些契丹式样的盔甲与武器,浪费的钱财并不多,宋朝就不必派兵,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若是猜对了,派兵会发生什么情况,君臣皆不得知。
但在
随后大军徐徐西下。
拖得久,契丹不但兵力多,准备更充分。包括大量粮草物资。
兵分成三路,萧惠兵出黑山,率领六万五千人马,顺着北河套地区扬长直入,兵发贺兰山。
皇太弟耶律重元率领一万精骑兵出南路,与中军侧应。
他自己率领重臣萧孝友等率领十二万兵马向屈野河上游进发。
元昊不安。
十九万契丹精锐部队前来讨伐。他心里压力可想而知,即便与宋军交战,定川寨宋军前后出动的兵马也不足十七万人。虽是宋军仰仗地利与守城优势,取得大捷,但在野外交战,自己的军队反不及契丹人。
先是下令北河套地区百姓向南方撤离,避开契丹的兵锋。结果很糟糕,许多百姓来不及撤离,被契丹人先后掳获。同时失去大量的牛羊。
元昊心中大为恼火,但发作不得。做了几步计划,先是连续三次派使,前去契丹中军大营求见辽兴宗,说道:“臣愿意将所有收留的夹山百姓送还给陛下,另外进献方物,以表臣恭顺之心。”
辽兴宗答道:“若是恭顺,让元昊亲自前来解释。”
咬住这一点不放。
使者沮丧地离开,郭逵说道:“陛下,这不大好吧。元昊是国主,他怎能亲自来见陛下?”
“郭将军,契丹乃是第一大国,万国来朝,那一个国主没有来进谨过朕,元昊算什么?”
“这也是。”郭逵连连点头。
他于其是进劝,不如是挑唆。当真安了好心,无论怎么分析,契丹败比西夏败有利。将消息派手下通知张亢。此时辽军离府州并不远,若是没有阻挡,骑马快两三个时辰便到达了。
张亢再次将诸将召集,把郭逵送来的情报递给诸人传阅。
王信看后,叹了一口气:“辽国小皇帝轻率如此,怎能不败?”
秘密不解开不要紧,一解开也不是很神奇,包括张亢在建宁寨前一战,西北诸将皆知道若是在西北交战,风沙会产生的影响。偏偏契丹不知,将时间选作在秋天作战。
秋天西北风多,而且多是西风,或西北风,或西南风,东北风有之,少之又少,这么大的影响,契丹竟然没有一个将领指出来。更为巧妙的是契丹皇帝为了扬威,此次出征也不是对宋朝不利,每次行军作战,都将郭逵喊来,居于旁边听讲。郭逵很机灵,问他意见,唯唯诺诺,要么劝和,契丹人更为看轻。于是契丹动向,全部为宋军得知。
孙全彬问道:“那么说来,契丹当真会大败?”
虽准备了,孙全彬还是不大相信,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况且是十九万多契丹大军,怎么就能失败呢?
“败是多数,”狄青沉声说道。
“我们大宋军队比契丹还要强大?”种诂问的。
“不能这么说,战争也要根据情况,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前秦军队、袁绍军队与曹军都比对方强大。可是因为不小心,最后大败。我军实际不比契丹军队弱多少,但也不会比对方军队强大。三队实力抛开骑兵优势,实际是西夏人最弱。可地形恶劣,往往让他们占据优势,”狄青很客观地评述。
“所以我朝先前…”…,
“是此故,无论我朝或者是契丹,在沙漠上交战,皆不及西夏人。故先帝讨伐李继迁,多不利。契丹如今也在犯下这样的错误。”
“我明白了,为什么郑相公每次进入敌境,迅速撤离。”
“不仅仅是这个原因…还是谈正事吧。”
大家盯着行军作战地图,王信想了一会儿说道:“以我之见,元昊多半在贺兰山外展开第一战。”
“我也同意。”狄青说道。
契丹分成三路,元昊吃掉南路的契丹军队没有多大作用,而且离契丹中军太近,只有北路的最为可能。不过能不能吃下,众人商议良久,也没有判断下来。
只有一条是肯定的。无论西夏人能不能吃下北路契丹军队,辽国小皇帝是不会放手的,决战主战场还是在中路。
做了种种安排,大家坐下来等晚餐,开始闲聊。
武将在一起,还能说出什么好话,粗鲁不堪,不过两个太监很高兴,与文臣谈话文邹邹的,有时候用了生涩典故。听都听不懂。还是与这些武将们闲磕,比较容易。
孙全彬又再次问道:“张将军,狄将军,王将军,契丹必败了?”
得写奏折回去禀报。
“败的可能性十之,”张亢含蓄地说道。
“郑相公果然神人也。”孙全彬向往地说。虽时间出现误差,但大至走向几乎全部猜测出来,这还容易么?
张亢也是一脸向往,道:“郑相公乃有武候王猛之才,我钦佩之。”
几人中倒是狄青更知道底细,不得不承认郑朗有远见,自己同样远远不及,但在战争细节布置上,郑朗还差了一些,可是人无完人,做到郑朗这一步,确实远非他人所及。
消息送到京城,满朝君臣都是拭目以待,心中忐忑不安。前半段郑朗猜对,可后半段还没有发生。没有猜对,仅是准备了一些契丹式样的盔甲与武器,浪费的钱财并不多,宋朝就不必派兵,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后果。若是猜对了,派兵会发生什么情况,君臣皆不得知。
但在